有人說王羲之真跡沒流傳下來但臨摹卻有很多,爲什麼?

百無聊賴X


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原因:歷史留名的書法家真跡是非常非常的珍貴,王羲之的字非常的有學習的價值。

我是一人。據說《蘭亭序》的真跡在唐太宗或者是武則天的墓中,這一件有可能還存在的真跡以外,現在我們能夠看到的王羲之的作品都是仿製品。

歷史的發展滾滾向前,很多東西都消失在歷史中。雖然王羲之沒有真跡流傳,但是一千多年來,人們還是願意臨摹學習王羲之真跡的“仿製品”,更是說明王羲之的字非常具有價值。

先看一下,書聖王羲之。我慢慢說,內容有點多。

紙壽雖千年,真跡實難得。

經過很多專家認定,我們現存最早的法帖。

中華第一帖《平復帖》,西晉時期的書法家陸機,作於公元303年,現存北京故宮。

我個人是非常不推薦初學者,學習這個帖的。直到現在帖子中的字跡,還存在著爭議。目前以啟功先生的釋文為主要參考。

彥先羸瘵 ,恐難平復,往屬初病,慮不止此,此已為慶。承使唯男,幸為復失前憂耳。吳子楊往初來主,吾不能盡。臨西復來,威儀詳跱。舉動成觀,自軀體之美也。思識量之邁前,勢所恆有,宜稱之。夏伯榮寇亂之際,聞問不悉。

如果一個帖子,字存在著爭議,而且確實也看不太清,就不要為了追求名號去學。

公元303年的帖子保存至今,王羲之出生公元303年或(321年),他的帖子怎麼就保存不下來呢?

首先是時間1600多年過去了,時間很久遠了。《平復帖》能夠流傳真是非常的難得。

其次是王羲之的字,很早就具有收藏價值。唐太宗那時候就愛不釋手,太多人覬覦。就會有爭,就會損毀丟失。

1000年前的紙或者絹,連皇帝都把它們當寶貝,想各種方式得到,怎麼能夠流傳的下來。

唐太宗派人用各種手段“拿”《蘭亭序》,就有了“蕭翼賺蘭亭”的故事。

唐太宗派蕭翼騙蘭亭,這個事在唐代就被畫成了畫。

這是唐,閻立本所繪《蕭翼賺蘭亭》宋朝摹本,此摹本現存臺北故宮(還有一個摹本在遼寧博物館)。

名聲太大,成名太早,也是有負擔的。王羲之的任何事情,都是非常寶貴的。想要的人多,唐太宗都不惜用騙的,其他人會怎樣手段。王羲之的真跡想要的人太多了,肯定留不下的。

沒有真跡,但是影響千年。

經過現在的科學檢測,目前沒有王羲之的真跡。

現存臺北故宮的《快雪時晴帖》,有人說是真跡。這不用去相信,肯定是摹本。現在是不存王羲之真跡的。

左邊:小點的字是,趙孟頫寫的跋。

右邊:大一點是摹的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字到底有多麼值得學習,後世收藏過王羲之這些接近真跡的摹本,會有題跋。當這些題跋和王羲之的字在一起的時候,就知道王羲之的字是多麼的好。

趙孟頫一生學習王羲之,被後世尊為大書法家。

古往今來,王羲之之後的人都學習王羲之的書法。

當看到歷史中書法家的字真好,但是放到王羲之字旁邊,就能看到還是王羲之更好更妙。這個就是王羲之的字為什麼就算是摹本都有那麼大價值的地方。這就是為什麼就算王羲之沒有真跡,還是這麼受人尊敬。

一人有感

大浪淘沙,歷史是絕對不會忽略有才能的人。

1600年過去了,我們現在還是沒有忘記王羲之,還在學習王羲之。

書法家能夠歷史留名,還是因為字,而不是其他。

王羲之的字雖然沒有真跡了,但是就算是摹本石碑,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字好,值得我們學習。

以我僅有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


一人筆記


因為王羲之的書法歷來受到喜好書法的人士的追捧,尤其是李世民的推崇,所以在大眾心目中影響廣泛,所以他的作品的失傳不但沒有減少他在書法屆的地位,反而更加鞏固了他在書法領域的神聖地位。


文人峰子


所謂王羲之的真跡沒有流傳下來但臨摹很多這是事實。我個人認為,古人沒有照相印刷技術,原跡紙張保存起來時間有限,所以一定要靠臨摹下來,代代相傳,除此之外還有刻石,如淳化閣帖等。


蒼茫風雨漫閒行1


為什麼?這個是事實!







書法有道0段傳斌


名人作品?尤為古名人作品?更為甚者一書體名人作品?古代傳世作品多為官名作品傳世?因其有官名為之表現場所?而王在世時書法即以名世?為皇家及皇家書家所獨愛,並指定臨之,傳世,也成為爭之收藏的佳寶,作品一件難得?逐收之而藏之永不面世,成為絕品,孤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