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又一家百貨店關了,所有的閉店背後都有人禍的影子

昨天,有消息爆出大連長春路百盛要閉店了,一時間,輿論譁然。

我記得,上一次大連的百貨閉店消息發生在今年6月,主角是位於天津街繁華路段的“新世界百貨”。

這兩家店,都是知名國際連鎖百貨公司,前者壽命14年,後者壽命15年。

再往前一點時間,是2016年9月,大連久光百貨歇業,這家看起來定位很高的百貨店只在大連活了7年。

一年多時間裡, 3家國際連鎖百貨店在這個城市關門,這個結果令人唏噓。

大連又一家百貨店關了,所有的閉店背後都有人禍的影子

有人分析原因,無外乎大環境:

一是,現在是百貨店關閉潮,電商時代,百貨店這種業態慢慢就會被淘汰了,所以,閉店是必然的結果;

二是,因為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大連這些年經濟持續不好,商業凋敝,百姓購買力下降,大連人呢不足以養活了這麼多百貨店了。

三是,大連百貨店太多了,嚴重供大於求,有人閉店,也是正常的。

這些原因存不存在呢?當然存在,真真切切地存在著。

冬天來了,每個人都會感到冷,可是是不是每個人都要被凍死,當然不是了。

從個體來說,分析大環境意義並不大。任何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都在大環境之中,每個人都會面臨競爭的壓力。而且,從人類社會開始的那天起,從每個人進入學校進入職場的那天起,競爭就如影隨形。

每次有人競爭出局的時候,環境都對這個結果做出了“貢獻”,但是,依然有人“剩者為王”。因此,分析環境因素,並不能讓我們真正有什麼收穫,因為真正成功的人,不能完全靠環境,每一個失敗的背後,都是有人禍的影子。也許,只有找到了個體的原因,才能讓死亡更有價值。

大連又一家百貨店關了,所有的閉店背後都有人禍的影子

我認為,不管環境如何,所有的閉店背後都有人禍的影子。

商業的競爭總是殘酷的,從來沒有舒服的商業模式。

在世界商業巨頭剛剛進入大連的時候,大連商業企業聽說過存在商業巨頭之間的殘酷的競爭細節,據說,雙方都會派出專門的情報員,安插在對方的賣場裡,專門負責瞭解商場的情報信息,比如當天的可口可樂價格,擺放的位置,何時調整價格。所有的信息,都會通過電話直接反饋到自己的陣地上。

在大連火車站南廣場附近的勝利百貨也曾在大連風光無限。17年前我去勝利百貨採訪時,聽到了一個有趣的細節,當年臺灣人要拿下青泥窪橋的這塊黃金地段時,曾經派人在這裡考察幾年時間,考察團隊在這裡拍過上萬張照片,帶回臺灣,通過照片研究這一帶的行人的裝束變化。最終,研究人員得出結論,每天從這裡經過的人,變化最大的是服裝,因此,這裡最早被定位為服裝商場。

當時,這家百貨公司的管理人員經常派人到中山路對面正在建設的新瑪特商場考察,回來後說,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新瑪特開業後,他們的日子怎麼過。

大連又一家百貨店關了,所有的閉店背後都有人禍的影子

年底要閉店的消息傳出後,長春路百盛居然人山人海。

也是在那個時期,大連友誼商城一位管理者說,他們最重視的人才是買手,一個商場的買手水平的高低有時會成為決定商場命運的關鍵因素。當時,很多商場還沒有買手的概念。這些年,你看到各家商場的差距,其實背後是買手水平的差距。

那時沒有淘寶,沒有電商,沒有經濟運行不好,但是他們依然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一次經過國泰大廈門前,天百的一位老總看著空蕩蕩的一樓賣場說:我最怕看到這種場景,售貨員比顧客還多,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頭都大了。我還記得他當時雙手捂著頭的樣子。

商業,從來都不是好乾的。如果把今天的百貨店閉店的原因都推給環境,忽視了人的作用,顯然是毫無價值的。

商業也從來不會因為競爭而消失,一種業態興起只會衝擊另外一種業態,而不是消滅一個商場。而且,在商業發展的漫長曆史過程中,一種業態取代另一種業態也要經過漫長的過程,不是那麼輕易就會發生的。

一邊有人關店,一邊有人開店,恆隆廣場的開張是長春路百盛關門的原因嗎?柏威年的開張是久光百貨關門的原因嗎?如果是,那麼,這是大環境的因素嗎?

那些這一年間關掉的店,你有多久沒去過了?你在那裡留下了什麼樣的購物體驗?他們到底給這個城市留下過什麼?這樣的體驗,在電商誕生前,應該活得很好嗎?

環境不好,只能說明你沒有坐上風口,至於豬能不能飛上天,還真不能全怪風。(宋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