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居民多樣化需要,這樣的「全要素小區」你造嗎?

發改君今日看點:疏解整治促提升,老舊小區整治是題中應有之義。朝陽區率先推出全要素小區治理概念,變分散治理為統籌治理、系統治理,是全市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的一個縮影。

目前,“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已進入關鍵攻堅階段,疏解整治和優化提升在同步謀劃推進。咱們市民居住的生活環境,也在悄然變化中。

城市治理的最小單元,在社區。今天,發改君來到朝陽區吉慶里社區,帶你瞭解“全要素小區”的前世今生。

進展

朝陽20個小區變身“全要素小區”

綠蔭環繞、智能急救、兒童樂園……這些居民嚮往的高品質小區“標配”,目前在朝陽區的一些老舊小區已經實現。

針對一些老舊小區設施老化、功能缺失、服務缺項等現實問題,朝陽區率先推出了“全要素小區”的治理概念。

什麼是“全要素小區”呢?

全要素小區是指從設施與功能、空間與交往、生活與生態等多角度、全方位滿足居民全生命週期和諧宜居需要的小區。

自 2017年開始,朝陽區從朝外、東湖、亞運村、六里屯等街道探索全要素小區建設經驗,研究制定了《朝陽區全要素小區設計導則》,從十個方面57項細目對小 區建設給予指導。其中,針對不同類型的小區特別是老舊小區採取有機更新、系統治理等措施,將全要素小區建設與社區宜居生態圈建設有機融合,從功能、空間、 環境、人文、管理等五大要素,通過城市肌理調整和功能歸位,實現老舊小區有機更新。

目前,朝陽區已有20個小區基本完成全要素小區改造,還有37個小區將在年底前完成改造升級。

探訪

24小時智能停車棚上線

在朝陽全要素小區建設的首個試點工體西里小區,發改君首先探訪了極具特色的智能停車棚。

滿足居民多樣化需要,這樣的“全要素小區”你造嗎?

▲智能停車棚

這個智能車棚是全密封的設計,藍色的車棚,黃色的房柱,住戶在車棚門口刷一下卡就能打開大門,進入車棚後再刷一下卡,便可找位停車。進入車棚,發改君發現,棚內地面劃好了停車線,自行車、三輪助力車等都按序擺放、整整齊齊。

這 麼智能的車棚停車價位卻相當親民:普通自行車每月5元,電動自行車每月15元,電動三輪車每月30元。除了價格,更受居民稱讚的是時間和管理上的便捷,智 能停車棚實現無人化管理,可以24小時進行智能停放和取車,避免了以往一些老舊小區的車庫無人管理容易丟車或有人管理但需按點存放的不便。

滿足居民多樣化需要,這樣的“全要素小區”你造嗎?

▲智能門禁

小區的王阿姨告訴發改君,小區智能化的管理可不止車棚這一項。去年小區居民通過共商共治,為小區安裝了技防智能門禁系統,到訪的親朋好友可以在居民遠程操控下打開單元門禁,這種智能化管理讓她覺得很有安全感。

滿足居民多樣化需要,這樣的“全要素小區”你造嗎?

▲紅色步道

除了“軟件”上的提升,小區公共空間的“硬件”包裝也沒落下,健身場所、納涼長亭、文化長廊等配套建設均讓人眼前一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樓間走廊還鋪設了半米寬的紅色步道,除了接送老人等特殊情況一律禁止機動車進出,目的就是方便小區居民散步休閒。

此外,為服務本地居民,工體西里小區還發揮了“一刻鐘便民服務圈”的作用,共拓展服務網點25個,內容涵蓋9大類服務、198項便民服務。

未來

進一步推動社區治理創新

下一步,全要素小區還將探索智慧小區建設,提升信息服務化管理水平。將充分利用“互聯網+”管理模式,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智能化建設,增加快遞收發室、廢品回收機、自助售餐機等智能終端,讓更多居民享受到智慧服務。

朝 陽區率先推出的全要素小區治理,是當前全市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加強社區治理創新的一個典型縮影。目前,各區在探索更好推動精治共治法治方面也有一些良好 的實踐經驗,比如東城的“小院公約”、石景山的“老街坊議事廳”等,均是從居民的需求出發,通過自我約束、共同管理的自治方式使社區治理更深入人心。

智能便民的全要素小區

你心動嗎?

如何建設美好家園

期待你的寶貴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