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酒会,奠定了百年根基,却也埋下混乱的恶果!

紫红泥酒故事讲堂,一杯好酒,品位历史!

如果说中国的历史就是由一个个酒局串起来的,那可能说得有些过了。但酒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确实很大。比如我们前面讲过的鸿门宴、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中国的历史往往就在这一杯酒间。

今天要说的这酒局,对中国历史也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只不过它所处于的朝代相对比较冷门,这个酒局的知名度也不是很高,这就是——“新亭会”

新亭位于今南京市雨花台区软件大道一带,这里风光奇特。新亭西临大江,东吴时是饯送、迎宾、宴集之所,但到了东晋,新亭的作用发生了性质的变化,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是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是建康宫城的南北门户。

一场酒会,奠定了百年根基,却也埋下混乱的恶果!

新亭

“新亭会”的背景

自从司马炎统一三国之后,中国就进入到了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先是八王之乱,后是五胡乱华,中原地区几乎被完整地糟蹋了一遍。

尤其是在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人刘聪派大将石勒率领大军攻打晋国。匈奴大军在平城(今河南鹿邑西南)歼灭十万晋军,杀死了太尉王衍。很快,匈奴军又攻入京师洛阳,俘获了晋怀帝,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这件事情在历史上被称为“永嘉之乱”。

在这些侵略中原的外族人眼中,汉族人只是食物,跟鸡鸭羊为同一种类。他们进入中原以后,开始大肆屠杀中原汉族。《晋书》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可见,当时的中原汉族到了什么样的危险境地!

汉族的女子最为可怜,她们不会像普通的汉族人一样被杀死,而是被羯族人当家畜饲养起来。她们被起了外号叫两脚羊,晚上她们被随时奸淫,白天她们被随地宰杀,她们就是军粮。

在这种情况下,黄河流域的大量世族为了避祸,纷纷渡过长江,徙居江南。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衣冠”是文明的意思,衣冠南渡即是中原文明南迁。此后,江南地区渐取代中原而成全国经济重心。其中的冶铁、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建康(今南京)、京口、山阴、江陵、成都、广州成为当时繁荣的都市。

一场酒会,奠定了百年根基,却也埋下混乱的恶果!

新亭会

新亭会的故事很简单,南渡后的北方士人,虽一时安定下来却经常心怀故国每逢闲暇他们便相约到城外长江边的新亭饮宴。在宴席上,名士周顗叹道:“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在座众人感怀中原落入夷手,一时家国无望,纷纷落泪。

这里的江河之异,是指长江和洛河的区别。当年在洛水边,名士高门定期聚众举办酒会,清谈阔论,极兴而归,形成了一个极其风雅的传统。此时众人遥想当年盛况,不由悲从中来,唏嘘一片。这后来也成了一个成语,“新亭对泣”。

另一个大名士王导见此情景,立时变色,厉声道:“当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现在正是我们报效国家的时候,怎么能像监狱里的囚犯一样抱头痛哭呢?众人听王导这么说,十分惭愧,立即振作了起来。

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会。后世咏叹国破家亡的诗词歌赋里常常见到的“风景殊异”、“新亭会”、“江河”,就是来自此次新亭会。

一场酒会,奠定了百年根基,却也埋下混乱的恶果!

王导

这次酒会的主角是王导。王导,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这次新亭酒会对东晋政权的建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北方士人是组成东晋司马睿政权的重要力量,此次酒会上王导打消了众士人的萎靡颓废之态。后来,众士人团结起来,使东晋政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建立起来。名相王导也被时人称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新亭会的影响

王导估计也想不到,终东晋一朝再没能克服神州了。他同时也想不到,他拉拢门阀士族稳定了东晋王朝,却也为东晋埋下了祸根。

公元316年(建兴四年),刘聪围长安,十二月十一日,晋愍帝无奈出降,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承制改元,即晋王位(尚未称帝),公元318年,即皇位。晋元帝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

为此,司马睿重用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晋元帝,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晋元帝,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晋元帝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由此开始了时人谓的“王与马,共天下”。

一场酒会,奠定了百年根基,却也埋下混乱的恶果!

“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自然也听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传说,这是对他皇权的威胁。他需要有个人来制衡王家,于是他想到了汝南周家的周顗。对,就是那个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的周顗。

周顗最后死在王导的堂弟王敦的手里。后来,王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对诸儿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在幽冥之中,我愧对这样的良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后王、桓、庾、谢等门阀的起起落落也正是这种相互制衡的结果。

东晋门阀政治的特点

东晋从建立之初“王与马共天下”就注定了东晋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室和几个强大士族之间的矛盾。帝室如果安分享受尊荣,不干涉强大族的权利,那么,各种势力相对平衡,政治上呈现正常的局面。反之,帝室企图增强自己的权力,因而引起强大族的不满,野心家便乘机而起,要篡夺司马氏的帝位。

晋元帝信任刘隗、刁协,并且用南方士族戴渊作将军,这是和王氏势力不相容的。王导认为佞臣扰乱朝纲,同意王敦来杀逐这些人。这些人被杀逐以后,帝室势力退缩回去,王敦还想篡夺,王导便宣称“宁为忠臣而死,不为无赖而生” ,表示坚决的反对态度来维持帝室。东晋朝在399年孙卢之乱以前,重大政治事件的演变,本质上无非是这个主要矛盾在反复表现。

东晋政治的特点还表现在门阀贵族之间的相互制衡,一旦有哪一家掌握军政大权的门阀有独大成为下一代皇权的苗头,就会被其他家族联手扼制,这是祖逖获援稀少、王敦篡权受阻、桓温北伐失败、谢安功成身退、桓玄称帝失败的共同原因。门阀政治的拖累式制衡,直到晋末桓玄之乱,方才彻底被削弱,刘裕这才能实现效果明显好于桓温的北伐。

王导其实是知道门阀制度的问题的。他晚年常说,人家说我糊涂,将来会有人想念我这糊涂。

一场新亭会,奠定了东晋百年根基,也使门阀制度达到鼎盛,埋下混乱的恶果。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千载往事悠悠,到如今,剩下的只有故纸堆和那一杯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