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講故事的「網紅」省委書記:對山東「黑」得最狠

爱讲故事的“网红”省委书记:对山东“黑”得最狠

兩會期間在山東代表團的劉家義。圖/中新

2018年7月,隨著山東官員南下學習的新聞被媒體廣泛報道,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去年4月1日,離任審計署審計長的劉家義空降山東,出任省委書記。如今,其主政山東已一年有餘。入魯後,他“川普”(四川普通話)標籤讓人印象深刻。在今年大年初七的一次大會上,他一萬多字的講話稿中,直指山東的多個痛點,此外他還多次發出“此人不可用”等刷爆網絡的語錄,成為“網紅書記”。

面對思想保守、缺少闖勁的官員,他放出“不換思想就換人”的狠話;對“敢闖、敢幹、敢試”的官員,他說,在嚴守黨紀國法的前提下,在改的過程中如有失誤,“責任由省委來負”。

劉家義的到來,讓沉寂許久的山東官場備受關注。

愛講故事的書記

在省委書記當中,劉家義的任職履歷相對沒有那麼豐富,在成為山東省“一把手”之前,他長期在審計系統工作。

劉家義生於1956年8月,重慶開縣人。19歲時,他在四川省開縣郭家鄉麒麟大隊任會計、團支部書記,約兩年半後,在四川省財政學校財政專業學習。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四川省財政廳工作。27歲時,他轉入四川省審計局工作,直到2017年出任山東省委書記,他才離開審計系統。

他40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副審計長。2008年3月,52歲的他開始擔任審計長。在審計署擔任司長、副審計長期間,獲得西南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在劉家義主政審計署期間,多個反腐大案揭開蓋子,與審計署密不可分。公開資料顯示,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落馬,發端都來自於審計署的跟蹤審計。國資委原主任蔣潔敏、國開行原副行長姚中民、寧夏回族自治區原副主席白雪山、中國黃金集團公司原總經理孫兆學等多個高官腐敗線索的發現,也源於審計工作。此外,遼寧省經濟數據造假、彩票業系統性腐敗問題等,也由審計部門揭露。

2013年9月17日,劉家義亮相央視《對話》節目,講述對劉志軍、王益的審計經過。他坦言劉、王二人都跟他“很熟”,在劉案上他很“糾結”。

“在劉志軍這個案子上,那一天,我要在審計報告上籤上我的名字,這就意味著,要將案件報送相關部門,立案偵查。我在辦公室沉默了將近一個小時。”

劉家義說,他的糾結來源於三個方面,“第一,審計部門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時不我待;第二,與經濟社會發展有關的制度建設,需要完善;第三,黨的領導幹部出現一點問題,都是對我們黨的形象的損害。”

劉家義在審計署工作期間,給人留下了開明的印象。 一位長期跑審計口的記者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有一次,她在電梯裡偶遇了時任審計長劉家義。“很意外,審計長對我們的工作非常熟悉,也很瞭解。他特別認真地與我分享了他的新聞觀,他說曾向新聞處多次強調,要有公開的姿態,審計署要站到信息公開的前臺,不藏著掖著,能公開就要悉數公開;另外,在與媒體的關係上,一定要尊重記者,服務記者。”

個人履歷顯示,劉家義在擔任審計署審計長期間,還擔任過聯合國審計委員會委員、輪值主席、世界審計組織主席等職務。他曾被聯合國授予 “聯合國維持世界和平獎”,以表彰他及其帶領的審計團隊,通過實施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審計,對維護世界和平做出的貢獻。他所編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理論研究》一書,被美國三大出版商之一約翰·威利公司購買了版權,在美國出版。

2017年3月,劉家義從他任職了9年的審計署審計長職務上卸任,調任山東省委書記。

資料顯示,劉家義是1983年審計署成立以來第五任審計長,也是歷任審計長中唯一一位離任後調任地方的官員。

劉家義操著一口“川普”(四川普通話),這已成為他的一個標籤。

入魯後,這位新任省委書記依然是一口“川普”。山東省國資委一位幹部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山東,由於口音問題,很多幹部都表示聽他講話要仔細聽。“現在,家義書記語速也在有意識地放慢。”

他說話形象生動,不說官話套話,愛舉例子,打比喻的風格讓人眼前一亮,也顛覆了很多人想象中不苟言笑、語言枯燥的審計工作者的形象。

入魯一個多月後,為鼓勵大家各抒己見,改進會風,大膽發言,他通過舉例批評沒有主見的“牆頭草幹部”。

2017年5月7日,在山東省黨建工作座談會上,劉家義說,有一次他專門“試了”一個同志。本來該名同志講的是完全正確的。

“突然我跟他說,是不是可以這樣考慮?他馬上變過來,對,應該是這樣”,“然後我又提醒,是不是應該這樣?他又說,對,馬上這樣”。說到這兒,劉家義還打了個向右的手勢,說明這名同志在他的“提醒”下,馬上跟著 “向右轉”。此時,會場響起陣陣笑聲。

“後來我得出一個結論,此人不可用。”

2017年5月11日,在山東省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劉家義通過魯菜和川菜的對比,來說明怎麼吃才算健康。

他說:“以前我有個同學,跟我說川菜不好,麻辣。但是魯菜呢?黑糊糊,油糊糊,鹹糊糊,黏糊糊,這就說明高鹽高油。我以前在原單位建議我們機關食堂,清淡一點,買好油,用量是以前的五分之一就行了。結果試了一下,員工很擁護。”

劉家義說,山東是兵員大省,每年向部隊輸送的兵員約佔全國的8%。為什麼部隊喜歡山東兵?除了山東是革命老區,人口基數大,有雙擁的優良傳統,山東大漢身體好,體格棒,也是重要原因。

多位受訪者表示,劉家義這種愛舉例子、打比喻的說法風格,讓人印象深刻,也讓會議變得不再沉悶。

對山東“黑”得最狠

主政山東以來,劉家義還留下了敢於整飭山東官場風氣的形象。

公開報道顯示,在他上任不到5個月時間裡,便走遍了山東省17個地市,足跡遍佈革命老區、高等院校、企業工廠、貧困家庭、施工現場等。

2017年4月6日至8日,來山東工作不到一週,劉家義便到臨沂市、棗莊市、菏澤市調研,此後每個月也都有調研活動。同年8月14日至18日,他先後到淄博、濰坊、德州、日照市調研。

劉家義在履新山東省委書記之初就提到,當前山東正處在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山東經濟如何提升,是擺在他面前的一道難題。

2017年,山東GDP突破7萬億元,位居廣東和江蘇之後,排名全國第三。2017年山東人均GDP達到72851元,增長6.5%,按年均匯率折算首次突破1萬美元。人均1萬美元是公認的發達國家水平。

但劉家義卻更多強調了山東在多個方面的“落後”。

2018年春節,禁放煙花爆竹的濟南顯得格外平靜。在正月初七(2月22日),一個聲音卻比鞭炮聲更加響亮,這個聲音來自劉家義的“炮轟”。

在山東度過首個春節之後,劉家義在這天召開的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歷數了山東省在發展中的種種不足,哪兒疼扎哪兒。

此後,這個萬字講話稿被冠以《山東終於意識到自己落後了》的標題,在網上熱傳。該講稿被人戲稱為是山東省委書記對山東“黑”得最狠的一次。

他在講話中稱,山東與廣東的GDP差距,已由2008年的5860億元,擴大到2017年1.72萬億元;與江蘇的差距,則由50億元擴大到1.32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方面,山東與廣東的差距由2008年的約1350億,擴大到2017年的約5200億元;與江蘇的差距則由約770億元,擴大到約2100億元。

人口流動的增減情況,是反映城市競爭力、人才吸引力的一個主要指標。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各地區人口流入排名中,廣東、浙江、四川排名前三,山東倒數第一,人口淨流出41.97萬人。

近些年,山東周邊一些區域的發展也讓山東感到了危機:向北,京津冀協同發展勢頭強勁,雄安新區橫空出世;向南,長江經濟帶生機勃勃;向西,中原經濟區異軍突起。

他還特意提到了鄭州的優勢。“近年來我省一些地方到鄭州學習考察,無不為人家的大思路大手筆大崛起點贊。”

此次講話後,關於“山東失去的10年”再次在齊魯大地被談起,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劉家義稱,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一次經濟重生的機遇,但山東沒能抓住。相比之下,南方一些省市見事早、行動快,搭上了轉方式調結構的頭班車。比如,廣東實施產業、勞動力雙轉移戰略,加速推動“騰籠換鳥”;江蘇實施產業高端發展、信息化引領等六大行動,推動產業向“高輕優強”調整優化;浙江實施“四換三名”工程,打造經濟升級版,在新一輪競爭中走在了前列。

“如果我們的發展方式濤聲依舊,產業結構還是那張舊船票,就永遠登不上高質量發展的巨輪。”劉家義說。

有分析稱,作為一個經濟大省的一把手,能把問題擺得這麼明,在山東歷任領導中並不多見。尤其是在年後的第一個大會上,省委書記主動示弱、“自曝家醜”,看似“自黑”,實則反映出山東的壓力,也反映了其改革的決心。

山東一位省政協委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山東官員思想保守,官僚氣太濃,原來說山東落後被認為是負能量,現在劉家義來了,直指山東痛點,很多官員紛紛表示振聾發聵,醍醐灌頂。

“不換思想就換人”

山東官場的保守思想,被認為是導致山東落後的主因。

劉家義稱,山東的幹部政治覺悟高,吃苦耐勞,踏實肯幹,這是優秀品質,但有些人思想解放不夠、觀念變革不深、敢領風氣之先的魄力不足。

他對比道,南方一些省的官員遇到新矛盾新問題“向前看”,用創新的思維尋找解決辦法;山東干部遇到新矛盾新問題習慣於“向後看”,看有沒有成規慣例可循、有沒有現成經驗可用。

他在今年正月初七的大會上現場發問,浙江2016年12月提出“最多跑一次”目標,僅用一年多時間就基本實現了,“為什麼山東解決不了?還是改革不細不深不徹底,沒有真動一些部門的奶酪。”

在2017年5月11日召開的全省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劉家義在談到轉變工作作風時嚴肅地說,有些鄉鎮、街道、村籤的責任書、責任狀滿天飛,有些完全不符合實際,根本落實不了。“籤這樣的責任書、責任狀,實際上是上級在推卸責任。”

他舉例說,一些地方把高速公路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村,與村委會簽訂責任狀。“有位村支書對我說,我們連高速公路都上不去,根本沒有執法權,咋去管理呢?大家想一想,簽訂這樣的責任狀,不是笑話嗎?這是什麼作風啊?這不是典型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嗎?”

“這種所謂的‘層層壓實責任’,實際上是‘層層不負責任’!”劉家義說,“我第一次下去調研,就聽到有這樣的反映,我當時沒吱聲,第二次下去調研,又聽到當地老百姓講這個事,他是對著我耳朵悄悄地講的,第三次下去調研又有人悄悄地對我講。這個作風要不得,必須改!”

“有些部門吭哧吭哧、一字一句摳文字、寫材料,層層討論、修改、審議,通過之後就束之高閣,不落實。”劉家義說,“抓落實不夠,這可是致命的問題啊。”

7月初,劉家義和山東省省長龔正掛帥的山東黨政考察團,走出山東,遠赴廣東、浙江、江蘇實際學習取經,四天的行程,大家看到了差距,同時也看到,最大的差距是觀念。

劉家義指出,蘇浙粵三省的成功經驗,關鍵在創新,核心就是制度創新,而制度創新首先要解放思想。“只有改才有出路,只有闖才有活路,唯有改革開放才是正確的路徑。”

《中國新聞週刊》瞭解到,劉家義任山東省委書記僅三個多月後,山東省委、省政府便出臺《關於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意見(試行)》(2017年7月18日),為幹部幹事創業建立容錯免責機制。

這份文件提出,幹部在貫徹落實黨委和政府決策部署、推動重大項目重點工作時出現失誤或錯誤,只要出發點是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且屬於大膽探索創新,先行先試出現無意過失,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等情況的,可予以容錯免責。符合容錯免責情形的,幹部提拔任用、職級晉升、職稱評聘等均不受影響。

另外,《意見》提出可以“越級提拔”:“對在下一級黨政正職崗位上幹事創業、實績突出、特別優秀的幹部,可以直接提拔擔任上一級黨政正職。”

但在劉家義面前的道路並不平坦。濟南一位廳級幹部告訴《中國新聞週刊》,他接觸到的很多官員,普遍的反映是劉家義講得很透徹,分析問題非常到位,但是具體怎麼抓?還需要進一步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