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金庸筆下,出了很多厲害俠士,郭靖就是其中之一。《射鵰》中,描寫了郭靖從普通小子一路打怪升級,最終成為令人敬仰的大俠的故事。

小說中的郭靖英勇忠義,有血有肉,形象十分鮮活,不禁讓人思考,歷史上是否存在真實的郭靖。其實,小說中的郭靖還真的可以在歷史中找到原型,不過不止一個,而是好幾個。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射鵰》的歷史背景設定在宋、金、蒙古時期。那個時候,南宋確實有過一個非常忠義的真郭靖。據說這個郭靖是如今四川地區的一個小官員,一直在崗位上勤勤懇懇。金國攻打四川,當時的四川地方關吳曦叛變,跪舔金國。郭靖的所有上司都投降了,他堅決不肯屈服,還帶著一批不願投降的百姓沿著嘉陵江流浪。

他們的舉動遭到了官兵的阻攔,在各方的驅逐下,百姓拖家帶口四散奔逃。有人勸他:你還是帶著百姓回去吧,江山換姓而已,又不關小百姓的事。郭靖聽了十分氣憤,他回答:我們郭家世代都生活在宋國的土地上,我不願意被外族人奴役,也不願看到國家改姓,就算是死,我也要做趙家的子民。話音一落,他就轉身跳進了滾滾嘉陵江。

這位真實的郭靖愛國、固執的性格和勇於犧牲的形象,和金庸筆下郭靖忠貞、堅定的性格相差無幾,不過,這個郭靖死得有點早了。他死的幾十年後,才有蒙古鐵騎西征的歷史。而且他死後近70年,才有《神鵰俠侶》中郭靖與老婆殉城襄陽。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比較符合小說中郭靖的經歷的,還有一個叫郭侃的人。小說中,郭靖和母親是漢人,跟隨母親生活在蒙古。郭靖與鐵木真的兒子和女兒一同長大,三人關係極好,華箏還很喜歡木楞的郭靖。後來郭靖還曾幫助鐵木真征戰,被賜了金刀,差點成了鐵木真的女婿。

小說中的這段故事,在歷史中也有相關的背景。而且郭侃也很符合這裡的郭靖的特徵。追溯郭侃的家族,可以得知郭侃是名將郭子儀的血脈。他的爺爺、爸爸都是蒙古的軍中的將領。郭侃的父親死於戰場後,他被一名猛將收養,從小受養父影響和教導,頗有才能。

郭侃還沒有成年,就進入軍中,磨練出一身好本事。後來蒙古西征,他跟著託雷的兒子一同上戰場,取得了令人讚歎的成功。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不過郭侃沒有武穆遺書,也不會降龍掌,也沒有善解人意的小姐姐。他的個人能力比《射鵰》中的郭靖厲害多了。郭侃帶領的軍隊就像戰爭機器,一路進攻,毫無障礙,直接碾壓中西亞諸國。

據記載,當時進攻一座波斯城池,其他的將領絞盡腦汁,都不能攻下,眼看士兵都累得不行,士氣開始下滑,郭侃來到了現場,他命令士兵用大炮對著城裡一頓轟,不久裡面的守軍就出來投降了。他尤其擅長攻城和襲擊,只要敵軍聽到他的名號,都會害怕。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在郭侃的領導下,蒙古軍隊攻破了幾百座城市,不僅佔領瞭如今伊拉克的首都,還到打了阿拉伯地區,碰到正在東征的十字軍,兩軍交戰,不可一世的十字軍被蒙古打得連滾帶爬。蒙古也確實做到了讓戰馬在地中海里打滾的現實。

郭侃智謀雙全,是名難得的大將,他半生都在戰場上度過,不僅在國內威名赫赫,就連中西亞各國,也對他佩服不已,有對手曾經這樣評價:神人也!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射鵰射鵰,小說中郭靖能做到一箭雙鵰,足以說明他本身是個射箭高手,穿楊箭什麼的都是小意思。其實歷史上,真有一位姓郭的將領,射箭技術也十分高超。他的名字很奇怪,叫郭蝦蟆。而且,此人國破後仍然死守孤城3年,在城破的時候也自殺殉城和《神鵰俠侶》中死守襄陽最後與妻子自盡的郭靖大俠符合。

不過,郭蝦蟆是金國人,和郭靖不是一個國家。郭蝦蟆全家很會射箭,而且他還是其中的佼佼者。那時候,男兒志在軍中,郭蝦蟆跟著家裡的兄弟一起從軍。由於他十分能射,在戰鬥中經常能一箭射死敵方首領,所以很得上司賞識,晉升也很快。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後來他被派到會州當官,一直保護著那裡人們的幸福安寧。沒想到金國被蒙古打敗,都城都沒有了,其他地方的官員也紛紛投降,郭蝦蟆十分氣憤。他大罵那些以前恭維皇帝,如今又跪舔蒙古的慫貨,然後緊閉城門寧死也不投降。

金國被滅三年,他在城中堅守了三年,仍然拒絕向蒙古投降。可是此時城中已經沒有任何吃的,被餓死的老百姓橫豎擺在城中的街道上,生病的人不停哀嚎。城門之外,蒙古軍還在不停進攻,再也沒有東西能支撐下去了。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郭蝦蟆感到末日即來,於是下了必死的決心。在決戰前,他命人殺掉所有的牛馬,讓士兵們吃得飽飽的,還將將士們的妻兒們與自己的妻兒關在一起,房門外堆滿了乾柴。城外殺聲震天,他親手放下一把火,斷絕了所有人的念想,然後帶著僅剩的士兵朝著蒙古軍不停放箭,城門一破,看著湧入的敵軍,他轉身跳進火海,燒了個乾乾淨淨。

郭蝦蟆深受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給他修了座廟宇,把他供為當地的城隍爺,享受人們的朝拜和供奉。郭蝦蟆當時死守的城池如今只剩下隱約的輪廓,成為了文物保護單位,還用他的名字命名,叫郭蝦蟆城。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金庸筆下看郭靖,看《射鵰》和《神鵰》才算完整。小說中郭靖的結局是城破自盡,但歷史中,並沒有襄陽城被攻破的歷史事實。那襄陽到底怎麼了?

其實,襄陽投降了。不過這與叛變、賣國存在很大的不同。襄陽的投降,完全處於當時守城將領的仁慈,確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當時鎮守襄陽的軍官不姓郭,他叫呂文煥。這個人是南宋的後期少有有才幹的將領。當年他受命領兵駐紮在襄陽,抗擊南下的蒙古軍隊。在他進駐襄陽城不久,蒙古軍就切斷了襄陽城的對外聯繫。

襄陽就像一座孤城,四面都是叫囂的敵軍,呂文煥卻堅持不願投降。但當時南宋執政者卻對他存在疑心,害怕他投降敵軍,所以經過幾次試探性的救援後,就不再派兵。還曾想換掉呂文煥的主帥位置,讓其他人來守襄陽。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但是呂文煥並沒有因為南宋朝廷的不信任感到心寒,他依舊盡全力抗擊蒙古的進攻。而另一方面,面對這樣一個有才能的人,蒙古是很想拉攏,讓他為自己效力。所以時不時派人來勸呂文煥,但他一直不為所動。

直到5年之後,襄陽城中沒有東西能拿出來抗擊敵軍,城中百姓餓死無數,還傳來樊城被破,蒙軍屠城的消息。蒙古給呂文煥發出最後通牒,如果他開城門投降,就赦免所有宋軍的罪過,還不會遭受屠城的厄運。看著城中遭受苦難的百姓,呂文煥終於作出決定,向蒙古投降。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投降後,呂文煥被南宋判定為叛徒,被文天祥諷刺,甚至受到世人唾罵。但在筆者看來,他的投降實屬無奈,如果早有叛變之心,何必苦守襄陽5年?

有人說他後來自告奮勇帶兵攻打南宋,成了蒙古的狗腿。他曾經是南宋的臣子,然後反過來攻打南宋,這點是不怎麼好聽,但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在他投降之前,南宋的領導層就對他產生不滿了,在他投降後,更是唾罵不已,他自然不會再幫著南宋。至於他主動打南宋,無非是看看透了這個政權的衰落,遲早都會被終結而已。

呂文煥雖然投降了,但他的功績不應該被磨滅,他始終是個有才能的古代將領。

郭靖原型:一個投了嘉陵江,一個大破十字軍,一個是城隍爺

從以上幾位豪傑身上,都有郭靖大俠的影子,真的超級佩服金庸先生的想象力,能創造出血肉與靈魂兼具的人物,寫出蕩氣迴腸的故事。不過這麼多影視劇,斯認為還原度最高的,只有83版《射鵰》,那個敦厚老實、俠肝義膽、忠義永存的郭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