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台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由本溪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市文廣局聯合推出的反腐倡廉現代評劇《中秋淚》,近期在全省各市巡迴演出,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和好評,成為全省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樣本。

近年來,本溪市在宣傳廉政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與傳統文化結合,利用舞臺藝術形式,豐富廉政文化藝術載體,積極探索多元化和多維度的表現形式。評劇表演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亦講亦演、亦說亦唱,善於刻畫人物的性格特徵和心理描寫,通過情節衝突能夠瞬間釋放和傳遞表演者的創作初衷和藝術目的。評劇《中秋淚》是近年戲曲舞臺上罕見的反映腐敗者家庭和親人命運的佳作,原因之一就是反腐素材和評劇劇種巧妙地融合,這種融合既拓寬了戲曲創作的視角,也活躍了廉政宣教的氛圍。《中秋淚》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與其說劇本是在講述一個家庭悲劇因由,倒不如說它是對腐敗人性的濃縮寫照。該劇講述了機關幹部石凡利用手中權力收受賄賂,最終走上犯罪道路,以及其家庭和親人因此遭到的變故和經歷。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自2016年 12 月 27 日首演以來,《中秋淚》已演出 30 場,接待觀眾 2.6 萬人,該劇以貼近生活、曲折感人的劇情和專業演員真實生動的表現力贏得了廣大觀眾的認可,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也使黨員幹部在觀看話劇的同時受到了思想和心靈上的一次洗禮。

尤其是今年6月份以來,評劇《中秋淚》被省紀委列為全省開展政治性警示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全省各市巡演兩個月,共巡演13場,巡演團走遍了全省各市,為兩萬多名黨員幹部帶來了極具警示意義的舞臺劇,收到了良好的反響。預防腐敗劇創造性地用來進行廉政警示教育,通過各種文藝表現形式,藉助真實事例,將警示教育與舞臺藝術相結合,把警示教育放在真實可感的情景中去,輔以精心編排的背景音樂和視頻資料,營造了真實、生動、直觀的教育環境。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13場省內巡迴演出,場場精彩紛呈、高潮迭起,表演者用其心,聆聽者聚其神,激昂時掌聲四起,動情處潸然淚下。感人至深的演出使大家接受了一場洗禮,達到心靈的淨化,於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拒腐防變的意識。一位黨員幹部這樣評價此次巡講活動:“立意高遠、形式新穎,變單一說教為寓教於樂,藝術地詮釋了‘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堅守高線、嚴守底線’的意義。”

警示教育舞臺劇是黨風廉政宣傳教育的一次新嘗試、廉政文化形式的一次新探索,通過以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進一步增強了廉政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是一場廉政教育的“及時雨”,對黨員領導幹部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廉政教育效果。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舞臺劇的素材取自於日常工作實際,真實、生動、直觀地把親人的呼喚、模範人物的正能量以及違法違紀者的懺悔,展現在廣大幹部群眾面前,讓觀眾有啟發、有感悟、有反思、有警醒,把黨規、黨紀深刻印在黨員領導幹部的心上。

反腐倡廉,我們的決心堅如磐石;拒腐防變,我們的警鐘長鳴不息。情景劇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貼近性。

通過演職人員們的精彩表演,謳歌了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鞭撻了貪汙腐敗、自私自利的不良行為,生動詮釋了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精彩的舞臺情景劇演出,讓廣大幹部職工在觀看錶演的同時,接受一堂別開生面的 “廉政黨課”教育,經受一場廉潔文化洗禮,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拒腐防變的意識。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黨員幹部職工觀看演出後,紛紛表示感觸頗深,作為黨員幹部一定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實現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此次我們以廉政舞臺劇為依託,面向廣大公務人員開展警示教育活動,目的就是要通過易於接受的文藝形式,讓大家以案為鑑、心存敬畏、慎獨慎微,自覺接受監督,真正迴歸到“以人民為中心”這個落腳點上來。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故事反映了腐敗對黨的事業、人民群眾及當事人家庭的沉重傷害,切中反腐倡廉時弊,契合當前正在開展的整治基層微腐敗和查處侵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行動主題,敲響了振聾發聵的警鐘。

舞臺上,演員們飽含深情的演出,讓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飽滿生動;舞臺下,大家聚精會神,感觸頗深。話劇在情感的張力、情節的濃度和衝突的烈度上都表現得恰到好處,揭露了家庭助廉的必要性,具有非常現實的警示教育意義。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一次難忘的廉政教育,一次深刻的心靈洗禮。”這是紀檢監察干部們看完演出後的普遍感受。大家紛紛表示,該劇用身邊的事警醒身邊的人,寓教於情,寓教於理,振聾發聵,發人深省。今後一定要按照“三嚴三實”的要求,把黨紀黨規刻印在心,從自身點滴做起,努力成為一個忠誠乾淨擔當的人民公僕。

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的廉政文化作品,深受社會大眾的支持和喜愛,廉政文化品牌效應日益凸現,廣泛傳播了正能量,形成了以優秀廉政文化引領崇廉尚儉的社會新風尚,努力在全社會營造“不想腐”、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該戲中心思想鮮明突出,情節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刻畫入木三分,對白生動活潑且含深意,既接地氣,易為廣大觀眾接受,又立意深刻,發人深省,給人以深刻的警示。它立足生活,表現生活真實,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深刻揭示了加強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工作的重要性,不少觀眾看後陷入了沉思。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中秋淚》於2015年10月,由我市劇作家張永生著手創作,創作組多次聽取採納本溪市紀委、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檢察院、市法院、市文廣局等各方面修改意見。2015年10月21日,省紀委宣傳部、《黨風月刊》編輯部和本溪市紀委負責同志觀看了《中秋淚》試演。省紀委副書記韓玉起作出重要批示“應大力提倡運用多種文藝形式,弘揚廉潔文化,開展警示教育,本溪市做法很好”。在劇本創作時,筆者沒有更多提及男主人公是如何蛻變成腐敗分子的過程,而是另闢蹊徑,重點剖析了男主人公及其親人在他淪為階下囚之後的悲憂變化和心路歷程。為了讓劇本思想上更完美,藝術上更完善,形式上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創作組前後修改劇本20餘次。《中秋淚》作為遼寧省唯一推薦評劇參加在唐山舉辦的中國第十屆評劇節展演,被推薦為文化部戲曲劇本文化工程入選劇目,文化部戲曲劇本孵化工程扶持項目,《黨風月刊》第143期攝影報告欄目對《中秋淚》一劇進行專題報道。

廉政文化建設和戲曲舞臺藝術相結合的經典——《中秋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