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書店感性而敏銳地感受著一個文化街區,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給予的一切,靈活地尋找自己的位置,透過它可以感受這座城市的氣質,觸摸這座城市的靈魂,更能看出這座城市對文化尊重的程度或是態度。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卡佛書店,貓的天空之城、言幾又、字裡行間、方所書店、鍾書閣、侘集·本屋等概念書店,它是一個創造性地聚集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藝術、時尚等為一體的文化地標。大到整體空間設計,小到咖啡杯的選擇,無不體現精緻的美學追求。在這裡讀者購買的不是書,而是這個書店帶給他的讀書感受,是紙的質感與咖啡的馥郁。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共享書店、無人書店、智能書櫃、自助購書機、智能店員機器人、書店APP等都是新零售時代實體書店的典型特徵,傳統書店需抓住市場機遇,開發出以書籍為軸心,以潮流玩具、二次元周邊、BJD娃娃、IP衍生品、音樂等多個品類產品。在產品銷售之外,圍繞社交、交易、娛樂、餐飲、主題酒店、收藏、快閃店等進行多元創新嘗試,巧妙把握消費者的求新求異心理,從“書”產品開發、銷售方式設計和傳播上充分刺激消費者的“癢”點,讓消費者上癮。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被譽為“中國最美書店”的鐘書閣,其每一家門店都擁有獨特的設計亮點。譬如,上海閔行店,以“萬花筒”為設計亮點;而杭州店,以“森林系”為設計亮點;揚州店以“運河文化”為設計亮點,特意融入“橋樑”元素;西安店利用“白雲”作為主體,為讀者營建一個如夢一般的雲中天堂;成都店則融入了“成都文化”,熊貓、梯田、臉譜、寬窄巷子皆可在此處看到身影。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譬如,引入小鯨披薩專業兒童餐飲的字裡行間童心館,曉風書屋攜手中街1946開出的國內首家雪糕書店,青島出版集團打造的國內首家旅遊揹包客主題書店棧橋書店、國內首家美食特色書店BC MIX以及國內首家影視文化體驗館青島東方影都如是影視書店,江西井岡山國內首家“紅色文化”主題書店等。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這些書店都是以專業化、生活化的圖書、IP、文創產品、閱讀文化環境、社群分享等運營為基礎,與書籍自身的文化屬性相融合,通過與政府、社群、商業、品牌運營商等力量,構建多元可持續的“書店+”、閱讀及文創生活的O+O體驗空間”商業模式。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一個好的品牌必有強勢的品牌聯想,想到一個品牌的時候就會聯想到品牌形象所蘊含的品牌文化。例如,“言又幾”將設計的“設”字拆開作為品牌來源,目的是通過設計,用更多的創意、更多的理念來提供新的空間,新的場景,新的消費體驗。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侘集·本屋書店設計為獨棟玻璃建築, 將“建築”與“書”聯繫起來,以書塔之間的空間組合形成街道或者廣場,讓閱讀、穿行、休憩等各種活動在書店內自由發生。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傳統書店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能再停留於“賣書”、“賣情懷”階段,消費群體不能侷限於文藝青年或是城市閱讀精英,應樹立“轉換思維”,引發全民讀書熱潮。

「中紅旅」建設“書店+”多元空間 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書店運營者需學習優異的書店運營模式,打破網上書店的購物體驗及枯燥的傳統書店售賣模式,立足消費者的需求心理,對書店進行標籤化管理,從客群定位、書籍上線、擺放位置、閱讀習慣、消費能力等多因素進行模型分析,採用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感官進行互動體驗,開發具有差異性的多元產品,形成“書店+”多元文創空間,打造“最時尚”的“書香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