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的「櫳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賈母、寶玉和劉姥姥等一干人等到妙玉所居的櫳翠庵討茶喝,妙玉根據每個人的身份地位,以及品味高低出示了不同的杯具。

給賈母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雲龍獻壽的小茶盤, 裡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鍾」,且是用「舊年蠲的雨水」沏成的老君眉;

隨從的一干人等喝的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

與寶玉的是自己常用的「綠玉斗」;

與寶釵的是鐫有「分瓟斝」隸字、「王愷珍玩」真字,又有「宋元豐五年四月眉山蘇軾見於秘府」一行小字的有耳杯;

與黛玉的是鐫著三個垂珠篆字的「點犀盓」杯。

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並且,妙玉嫌棄劉姥姥喝過的「成窯的茶杯」,想要丟棄,被寶玉攔下勸說送與劉姥姥才作罷。即便是對於那般清高的林黛玉,妙玉也因她喝不出梅花雪水,說黛玉是「大俗人」。

很多人認為妙玉有精神潔癖,其實精神潔癖就是一種「分別心」。

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紅樓夢》裡妙玉的分別心是雅俗,是貴賤,是尊卑。

《金剛經》中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當初賈府下帖請妙玉來唸經,就是看中她經念得好,可是這些她每天誦了幾百遍的經卻沒有誦到心裡去,《紅樓夢》中屬她最有分別心。

內觀己心 外察世界

「分別心」一詞來自佛學,就是人我的二分,是「我執」的一種表現,也是一種對自我的過分關注。

所謂分別心,即是住在色、生、香、味、觸、法上生成的心念,所以人皆有分別心,也是我們所說的,人皆有辨別基本的是非對錯的能力。

但我們應提防的是過分執著的人我兩分。就比如潔癖是將潔淨與汙垢的分別,是過分執著於所謂的潔淨的分別心,此時,潔癖不僅不會給人一種乾淨清爽的舒適感,反而會讓身旁的人產生壓力。

而追求潔癖恰是對自身的苛求,要求自己一定要將身旁的事物的潔淨度達到自己內心的高標準。

所以說,分別心就是一種對己身的嚴苛,乃至外擴至他人。只有不允許自己那樣,才會排斥別人,因為你從別人的處境中看到了自己曾經的面目、看到了自己不願意接受的模樣。

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妙玉在尊卑上的分別心,就是打心底排斥了劉姥姥的鄉下人身份,因為那是她害怕的處境。來賈府時,她父母已雙亡,家道衰落,到賈府的櫳翠庵已是她走投無路中的最佳選擇。

妙玉害怕自己淪落到又窮又髒的境地,她嫌劉姥姥髒,嫌她地位低下,正是因為有了設身處地的痛苦,才有了想要從中逃出的強烈渴望。她要將劉姥姥的杯子丟棄,是一種對心中潔淨的絕對洗滌,她連看都不想看一眼。

啟迪多元思維

①一個人有分別心,首先是自己痛苦。

因為分別心就是對「相」有所住,有所住就有所執,有執就會排他,就會擴大差別,從而心生煩惱。

追求雅的,必是經歷過俗的;

追求富有,就是不想繼續貧窮下去;

追求貴的,必是經歷過賤的境地。

我們一旦分別,就有了兩面,而一旦分別,對立就形成了。

為了穩固自己目前的高地,必須用分別心來別於低下,這種區別是必須踩著別人的低賤來突顯自己的尊貴。

一個人的分別心也說明了自己視野的狹隘,格局之小。

②因為有分別就有界限,有界限就有自我設置的障礙。

分別心是將自己孤立,同時也被外界孤立起來。分別心重的人內心是極其高傲的,他們認為的高貴只是在自己領域中的自我清高,卻一點都不想伸手幫助別人或求助於他人。

這種清高,是為自己設置圍牆。圍牆讓人孤獨,讓自己在自我設置的高標準中孤芳自賞。

分別心是在自己的內心將外界人和事分成了三六九等,分別心是自己內心的等級劃分,同時自己也必須被納入這樣的層級之中。

③分別心是不願意面對過去的自己。

不願意面對曾經愚蠢、卑賤、貧窮的自己。

一旦到達高位,就有一種「媳婦熬成婆」的自豪,將自己原先受到的歧視、侮辱、輕蔑全都轉移到下位的人身上,企圖從這種懲罰式的快感中將過去的自己解脫出來。

所以,分別心實際是在排斥過去的自己,排斥自己心裡鄙視的所有鏡像。

正心正舉

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妙玉的「分別心」是精神潔癖,是一種自我的禁錮,結局會如何?曹雪芹寫下的判詞是:

欲潔何曾潔,雲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

無論是高鶚所撰的被強盜擄走的妙玉的結局,還是後世紅學學者猜測的種種下場,都不是美好的結尾。因為判詞早已寫明,這等高潔之人,必是被毀壞才能得以完成,這是一種宿命般的定論,也是一種對自我追求到極致的悖論。

怎樣才能突破這種自我的禁錮?

①接受平凡的自己

要接受每一個人都有虛榮心、自私、嫉妒,都是人之常情。從內心接受自身以外的存在,接受自己所追求品質之外的其它品質。

如果,你追求的是淡泊明志,但肯定有人並且有很多人是為利所驅的,那麼,我們無需苛求他人和我們一樣,畢竟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志向不同。

如果,你追求的是物質至上,也不該歧視有人追求純粹的精神享受,一簞食一瓢飲依然樂在其中,他有他的快樂。

我們只有在彼此寬恕中才能彼此幫助,在互相諒解中才能互相寬恕。

②要原諒自己

鼓勵自己面對過去的失敗,坦然面對未來會有的失敗和挫折。

增強自己的逆商,原諒曾經那個或者孱弱、或者愚蠢、甚至邪惡過的自己,容許正常範圍的過失和錯誤,不以唯一的所謂正確標準看待問題。只有做到原諒自己,才能設身處地原諒別人,在不苛責中收穫美好的人際關係。

撥迷見智

《道德經》裡寫道:「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和其光,同其塵」是要我們和於眾人之中,凡事要有平常心,不妄為,不造作,在不刻意之中感受平凡中的真實。

開啟自在之門

只有不將目光鎖定自身,才不會寵辱皆驚,才不會因一點點的變化都歸於己身,就不會因此而自大或自卑。

不執著於己身,世界就會變大,世界變大就能容納更多的事物,而這一點一滴的容納就是不斷地增強自我,不斷將己身融合於外界,在融合之中,感受到和諧與博大,這一份博大是我們此生成長過程的一個個印跡。

Q:有多少人跟紅樓夢裡的她一樣,嫌貧愛富?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