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面部識別or螢幕指紋,最終誰可以"C位"出道?

如果要評選出2018年流行詞彙的話,筆者認為"C位"一定會成為其中的一員。最早知道這個詞是在看過今年初漫威電影十週年大合照後,鋼鐵俠的扮演者小羅伯特唐尼在近百人的合照中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間位置,這個位置即被稱之為"C位"。C位一詞最早來源於遊戲領域,C位的C有許多種翻譯,有人譯為Core,也有人譯為Center,但是重點都沒有偏離,那就是"核心"。

回首五年前的手機圈,配備了指紋識別的iPhone 5S橫空出世,接下來指紋識別的發展大家都有目共睹甚至"身"有體會。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跟進引入了指紋識別,並在接下來的四年中逐漸普及。

3D面部識別or屏幕指紋,最終誰可以

今年以前,指紋識別已經可以說是所有手機的標配之一。雖然當時也不乏有2D面部識別以及虹膜識別等安全認證功能的出現,但是安全性以及便捷性都不及指紋識別的它們並沒有給指紋識別造成威脅,這也讓指紋識別在當時順理成章的成為了"C位"出道的生物識別功能。

不過,從去年9月開始到現在,多年以來穩坐"C位"的指紋識別終於迎來了來自於3D面部識別以及屏幕指紋的正面威脅。如果說屏幕指紋還可以被看作是自家兄弟理應承讓的話,那麼3D面部識別可是徹徹底底的給了指紋識別當頭一棒,更可怕的是打響這第一棒的還是將指紋識別帶入圈中的蘋果。

要知道蘋果的影響力是足以改變整個行業的,同時由於手機屏幕的日益"全面"化,後來者在提升屏佔比方面更具優勢,所以代替指紋識別成為新的"C位"王者是早晚的事。

那麼3D面部識別or屏幕指紋,最終誰可以替代指紋識別的位置,以"C位"出道呢?

3D面部識別or屏幕指紋,最終誰可以

3D面部識別:蘋果光環加持

去年9月,蘋果在iPhone X上面正式捨棄了傳統的指紋識別,取而代之的是名為"Face ID"的面部識別功能,蘋果這樣的舉動不僅再一次開創了業界的先河,也讓我們看到了全面屏時代手機發展的更多可能性。不難想象,以蘋果在業界的地位,未來的手機又將會有多少採用類似Face ID的解決方案。

Face ID的實現靠的是iPhone X頂部一小塊沒被屏幕覆蓋的區域。這一小塊區域集成了多達八個組件,除了麥克風、揚聲器、前置攝像頭、環境光傳感器、距離感應器等我們熟知的部分,還集成了紅外鏡頭、泛光感應元件、點陣投影器。蘋果將整個系統稱之為原深感攝像頭,而整個系統除了能用於Face ID人臉驗證,也可以擴展自拍功能,實現動畫表情發佈,和AR效果疊加。

蘋果公司CEO庫克在發佈會上說,Face ID比Touch ID更為安全,後者被破解的概率是五萬分之一,而前者是百萬分之一。無論是改變髮型,戴上眼鏡,還是戴上帽子,Face ID都能成功識別。不過蘋果也提到,Face ID在長相近似的人身上可能會失效,如果是雙胞胎的話,出錯的概率會增加不少。

3D面部識別or屏幕指紋,最終誰可以

目前,Face ID可同時支持Apple Pay和第三方應用,並且已經支持刷臉支付。

今年,小米8透明探索版成為了首款支持Face ID人臉解鎖的安卓手機,其採用編碼結構光方案,通過點陣投影器投射的33000個編碼點陣,創建毫米級3D面部模型。該模型與紅外圖像結合成為安卓手機中的"Face ID",被破解的概率同樣可低至百萬分之一。由此可見,在安全性方面3D面部識別可以說是"完勝"指紋識別。

同時,oppo在此前也已經發布了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面部識別,但是目前並沒有在量產機型上體現,或許我們會在本月發佈的oppo Find X上面見到這項技術。

3D面部識別or屏幕指紋,最終誰可以

屏幕指紋:vivo引領行業

與3D面部識別幾乎是以革指紋識別命的形式出現不同的是,屏幕指紋看上去更像是指紋識別的升級版或者說進化版。所以,如果是它來取代指紋識別後成功C位出道的話理應在情理之中。但誰也沒料到3D面部識別這個半路殺出的程咬金實力如此強悍,尤其是在蘋果的光環的加持下甚至有蓋過屏幕指紋風頭的趨勢。不過在3D面部識別沒有出現以前,屏幕指紋一直被認為是實現手機全面屏話的最佳解決方案。

2017年是手機全面屏的元年,全面屏手機憑藉廣闊的視野和舒適的手感深受用戶的歡迎。為了讓手機達到更高的屏佔比,很多手機廠商將前置指紋解鎖均挪到機身背面成為後置指紋解鎖,也有不少廠商採用虹膜解鎖或面部識別等解決方案去替代指紋識別。然而目前這兩種方式,要不影響手機後蓋美觀度,要不無法做到極致的屏佔比,屏幕指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首款屏幕指紋手機在去年1月9日開幕的CES電子消費展上掀開了神秘面紗,來自手機廠商vivo。vivo新機的屏幕指紋區域相當明顯,在需要指紋功能的場景下會出現引導式的圖形UI點,輕按屏幕內的指紋區域即可進行識別操作,不需要的時候,圖形UI將會隱藏。至於識別速度上,速度大約為0.5秒,誤識別率僅為五萬分之一,已經完全滿足大家日常使用需求,效率跟以往的指紋識別基本沒差。

截至目前,雖然小米、華為也推出了具備屏幕指紋識別的量產機型,但是作為行業的先驅,vivo在今年MWC大會上展示的應用在概念機型APEX上的半屏指紋識別才是最接近完美狀態的屏幕指紋狀態。目前,所有量產機型上的屏幕指紋模塊只固定在整塊兒屏幕當中一個手指頭的區域當中,然而隨著手機屏幕尺寸逐漸變大的趨勢來看,屏幕指紋的理想狀態應該是當手機按在屏幕的任何位置上都可以對手機進行解鎖或者完成支付等操作。所以已經展示過半屏指紋技術的vivo依舊是目前行業的引領者。

3D面部識別or屏幕指紋,最終誰可以

C位之爭:全面屏時代 屏幕指紋更具優勢

最後,到了討論3D面部識別和屏幕指紋究竟誰可以在未來C位出道的時候了。從安全方面來看,基於指紋識別"升級"後的屏幕指紋明顯沒有3D面部識別的安全係數別高,要指紋識別被破解的概率要比3D面部識別高20倍,所以這一環節3D面部識別可以說是完勝。C位出道的對決中,3D人臉識別暫時領先。

其次,從使用便捷性的角度來看,3D面部識別的限制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人臉與手機的角度問題,面部被遮擋時的問題,以及化妝前後的問題,都是困擾著3D面部識別能夠正確識別面部數據的因素。而屏幕指紋幾乎不具備以上干擾因素,對了,除非你帶著手套去解鎖手機依舊無法完成身份認證。所以這一次,屏幕指紋扳回一局,二者打平。

其實到了這裡,兩種全新的生物識別方式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優劣勢,如果要讓筆者來說也不應該分出個高低貴賤,偏向哪種體驗就去買對應的產品就好了。但如果真要分出個高低的話,從宏觀角度上看,目前手機的發展方向是全面屏,而且從本月vivo推出的屏佔比高達91.24%的NEX來看,手機正向真"真"全面屏發展。

理想中的全面屏手機應該是屏佔比無限接近於100%的產品,之所以達不到100%,是因為還會有邊框的存在,所以為了達到無限接近真全面屏的狀態,目前來看屏幕指紋是具有優勢的,因為它可以不佔用屏幕的空間,這就為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屏佔比提供了可能。而3D面部識別的傳感器目前還只能以"劉海"的形式體現,形成了和屏幕"搶地盤"的局面,所以筆者認為在全面屏時代,屏幕指紋更具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