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駐村第一書記「變形記」

以前在前鋒區安監環保局工作時,蘇中聯總是一身正裝,白襯衣、黑皮鞋是“標配”。如今,蘇中聯喜歡上了深色衣服,T恤、運動鞋、草帽成了日常搭配。他解釋:“這樣上山下坡方便。”

今年7月10日,蘇中聯駐村正好一年零兩個月。初次見面,皮膚黝黑、目光堅定的他讓記者印象深刻。

37歲的蘇中聯是前鋒區桂興鎮漁橋村駐村第一書記,原是前鋒區安監環保局職業健康股股長,於2017年5月10日成為一個貧困村的帶頭人。駐村的一年多時間裡,不僅漁橋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蘇中聯也經歷了一場“變形記”。

變,從穿衣、說話開始

漁橋村位於前鋒區南部,村裡共有996人,貧困戶30戶71人,14.37%的貧困率讓漁橋村戴上了貧困村的帽子。

當地村民把駐村第一書記看作是開啟致富大門的“金鑰匙”,當看到新來的第一書記長得白白淨淨,穿得週週正正,說話滿條斯文時,不少村民心裡都在“打鼓”,甚至有人在私底下小聲議論:“第一書記是不是來‘鍍金’的?”

“村民的反應我能理解,我相信日久見人心。”入村的第二天,蘇中聯便開始挨家挨戶走訪。

隨著這兩年精準扶貧工作的開展,漁橋村已經有5戶19人脫貧,未脫貧的還有25戶52人。每家每戶的基本情況、致貧的原因、最盼望的事……蘇中聯都一一記錄下來。

“李子產業有了,道路是短板,缺水也是問題,村民要致富,需要長效產業和見效快的產業相結合……”村情掌握在手的蘇中聯一股子幹勁,滿腦子想法。

然而,蘇中聯的駐村工作一開始卻並不順利,“我到村民家去宣傳政策、講幫扶思路,不少村民並不‘買賬’。”

當過兵、性子不服輸的蘇中聯左思右想,回想他與村民打交道的種種情形,又回想村支“兩委”班子與村民打交道的種種情形,一對比,蘇中聯悟出了其中的“道道”。

“可能是我的穿著、說話的方式還不夠‘接地氣’。”於是,蘇中聯脫下正裝,穿起了體恤、運動鞋,戴上草帽,一到村民家,他先聽村民訴求,再講自己要說的事。

溫情的寒暄、關切的問候,很快,蘇中聯與村民聊天的方式不再是一問一答,村民甚至主動和他交流起來。

一次、兩次、三次走訪,一次、兩次、三次深入的交流……漸漸地,蘇中聯與村民熟絡了起來。蘇中聯從村民的態度轉變中總結出經驗:“駐村,不僅要住進村裡,還要“隨鄉入俗”說村裡的話,辦村裡的事,瞭解村裡人的想法,才能打開村裡人的心。”

變,從幫村民挑大糞、賣李子開始

駐村一年多時間來,為村民解決住房問題、出行問題、增收問題,蘇中聯忙得不亦樂乎:夏天最熱的時候,他奔赴在修路一線;冬天最冷的時候,他風裡來雨裡去,與村幹部一起考察、規劃產業的發展;村上擴大李子種植面積需協調土地,他挨家挨戶走訪、協調;貧困戶家的小孩沒有戶口,他跑村上、跑鎮上、跑區上幫他們辦理……

但讓蘇中聯印象最深刻的,是幫村民挑大糞和賣李子。

蘇中聯回憶,今年3月15日,村民胡佔碧家的房屋“五改三建”工程正式動工,他打算到現場去看看。

“她家以前的廁所其實就是在房子旁邊挖了一個糞坑,上面搭了幾塊木板,新建的廁所正是打算修建在以前的糞坑上。”蘇中聯說,當天,他到達胡佔碧家時,兩名工人師傅正在和泥,胡佔碧正挑著兩個空桶準備轉移坑裡的糞便。

“胡佔碧今年84歲了,走路都顫顫巍巍,哪裡還挑得動。”蘇中聯二話不說,上去接過胡佔碧手中的桶,幫著她將糞便一桶一桶往外挑。

“新來的書記不怕髒不怕臭,還幫胡大娘挑糞桶。”很快,這個事在村裡傳遍了,村民們還給他起了個“挑糞書記”的外號。

“後來,城裡有朋友也知道了這件事,都拿我開玩笑,說一個在機關工作的幹部跑去幫人挑大糞。”蘇中聯沒有在意,“村民能挑,我有什麼不能的。”

不僅是挑大糞,到了漁橋村,讓蘇中聯難忘的人生第一次的事還有很多:為擴寬李子銷路,他到李子樹下當起“攝影師”,又在網上當起“推銷員”,“吆喝”著賣李子;為給貧困戶爭取愛心資金,不愛說話的他變身“說客”,與企業老闆對接幫扶事宜時,說得唾沫星子飛……

“精準扶貧,改變了很多貧困群眾的生活。”蘇中聯說,他作為與貧困群眾並肩奮戰的駐村第一書記,也正經歷人生的“變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