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爲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文 | 江隱龍

1818年獨立的智利無疑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這個紀錄前無古人,後恐怕也不會有來者。智利南北距離長達4352公里,而東西平均只有240公里,其長度整整是寬度的18倍——放眼世界,除了安第斯山脈西麓,整個地球很難再找到第二個能締造這一領土奇蹟的地方。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深綠色為智利國土;淺綠色為智利宣稱但未獲承認的南極領地

略去南美洲的行政地圖,智利漫長而筆直的國界似乎能輕易從貫穿南北的安第斯山脈上找到原因。的確,這一道高聳入雲而綿延不絕的山脈基本成了智利與阿根廷兩國天然的分界線,兩國的領土隨著山勢平行向南延伸,一直到大陸盡頭才終止。然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事情卻並沒有這麼簡單:至少在獨立之初,智利還僅僅佔據了聖地亞哥周圍並不算廣袤的領土,這個國家“驚人”的長寬比,顯然在是其獨立後的漫長歲月中拼搏出來的結果。

與所有國家的擴張史一樣,智利為其長寬比而做的拼搏背後,也不乏戰爭、殺戮與霸權。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秘魯總督區(紅)、新格拉納達總督區(綠)與拉普拉塔總督區(黃)

雖然智利的歷史可以穿透大航海時代追溯至印加帝國時期,但其領土輪廓卻是由西班牙人奠基。

1492年,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貝爾一世的支持下,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隨之而來的便是西班牙軍隊跨浪而至的侵略。在中美洲,科爾特斯摧毀了阿茲特克帝國;在南美洲,皮薩羅更是帶著一支不足兩百人的隊伍滅亡龐大的印加帝國……1535年,西班牙王室正式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設立新西班牙總督區管轄西班牙在新大陸上的所有領地,而其首府,正設在阿茲特克帝國首都特諾奇提特蘭的遺蹟上,這座城市就是未來的墨西哥城。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曾經的特諾奇提特蘭

對於本土面積只有50萬平方公里的西班牙來說,新西班牙未免顯得過於龐大了。很快,西屬南美從新西班牙總督區中獨立出來,成為秘魯總督區。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分立後的新西班牙總督區

在西班牙人的語境裡,“秘魯”指的不是某一個國家,而是所有被印加帝國被征服土地的統稱,所以秘魯總督區未嘗不可以視為“西屬印加帝國”——正如三百年後英國在南亞所建立的英屬印度一樣。

不過,“大一統”的秘魯很很快分裂了:1718年,新格拉納達總督區從秘魯總督區獨立出來,其轄地基本與19世紀初大哥倫比亞共和國的領土相重疊;1776年,秘魯總督區東南部又劃分出拉普拉塔總督區,這個年輕的總督區大致包括日後的阿根廷、玻利維亞、烏拉圭和巴拉圭四國,西班牙在西屬美洲的四大總督區就此形成。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淺綠色秘魯總督區最初的領土,深綠色是分裂後的領土

而智利的輪廓,正肇始於拉普拉塔總督區與秘魯總督區的分野。拉普拉塔總督區獨立時帶去了西屬南美南緯23度以南的絕大多數領土,唯獨將安第斯山脈以西的一小長條土地留給了秘魯總督區。因為阿卡塔瑪沙漠中的一部分劃給了拉普拉塔總督區,故這一小條狹長的土地就成了為秘魯總督區的飛地。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南美剛剛獨立時的格局

無論從地理還是歷史角度,都不難理解為什麼這片飛地沒有併入拉普拉塔總督區:安第斯山脈是南美洲西岸與內陸的天然屏障,即使是曾經無比強大的印加帝國,也基本沒有將其疆域滲透到安第斯山脈以東,南美洲西岸在西班牙人來到之前註定屬於印加帝國,在西班牙人到來之後也便註定屬於秘魯總督區。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一張圖看懂智利與阿根廷分界線

19世紀初,西班牙帝國逐漸走向解體,這片飛地也在奧希金斯和聖馬丁的帶領下走向獨立,智利共和國由此誕生。這時的智利雖然狹長,但其南北也不過縱跨了十幾個緯度,比起之後那瘦如“柺杖”的領土形態,還差得很遠。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最初智利也並不那麼長嘛!

將時間定格於1818年,智利與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度之間,還有兩次擴張的距離。

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你知道智利為了變得這麼長,有多努力嗎?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隱語現推出“切割地球”系列,逐一為您盤點世界上那些奇奇怪怪的國界與地圖,每兩天更新一篇,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哦!下集馬上推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