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李建偉 王山磊 2014年6月

中央、省、市、縣分別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河南”、“美麗焦作”和“美麗修武”,修武縣在全市率先啟動“美麗家園”建設。“美麗鄉村”是“美麗家園”的重要內容,是升級版的新農村建設,是新型城鎮化的有力抓手,對於改造空心村,盤活土地資源,推進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統籌城鄉一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修武縣美麗鄉村建設雖取得一定成效,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模式。如何借鑑國內外鄉村建設的先進模式,同時與修武縣自身的旅遊優勢、農業優勢、生態優勢、文化優勢相結合,推進生態要素、生活要素到生產要素的轉化,實現從鄉村建設到鄉村經營、鄉村振興的跨越式發展,形成傳承千年歷史文脈,獨具修武地域特色,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位一體的美麗鄉村“修武模式”,亟需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一、模式品牌定位方面。從國際看,有韓國“新村運動”、日本“造村運動”、德國“村莊更新”、荷蘭“農地整理”等鄉村建設模式;從國內看,有農業部推出的產業發展型、生態保護型、城郊集約型、社會綜治型、文化傳承型、漁業開發型、草原牧場型、環境整治型、休閒旅遊型、高效農業型等美麗鄉村“十大模式”,也有中坤集團開發世界歷史文化名村安徽宏村、《爸爸去哪兒》拍攝地北京靈水村等古村落旅遊模式。各地根據不同的模式定位,確定了各自的品牌定位,如瀟灑桐廬、自在舟山、陽光溫嶺、金色平湖、人間仙居、幸福長興、秀山麗水、田園秀洲等等。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鄉村振興“文化”是靈魂,首先要文化振興。修武縣應發揮雲臺山世界級旅遊品牌、“中國長壽之鄉”國家級養生品牌、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以及一斗水、雙廟等中國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的獨特優勢,創建集休閒旅遊、高效農業、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四種模式於一體的“修武模式”。根據修武縣的產業優勢特點,旅遊經濟向休閒經濟的融合轉型方向,以及百家巖這個中國休閒養生長壽文化的發源地、明朝李濂《百家巖記》“太行穠秀,此當為冠”的名句,可確立修武縣的整體品牌定位為“穠秀雲臺、休閒修武”。大力發展休閒經濟,提升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層次,創造一二三產協調發展、農村城市共建共享、現代文明與自然生態高度融合的新優勢。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同時,應突出各鄉村的特色,找準每個鄉村的品牌定位,體現差異性和多元化的鄉村之美,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充分彰顯鄉村的特色和韻味,精心打造都市人嚮往的魅力鄉村。積極爭取修武縣的鄉村入選農業部“中國最有魅力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名錄,與農業部、央視聯合舉辦“中國美麗鄉村快樂行•走進修武”活動,提升修武縣美麗鄉村的品牌影響力,全面彰顯修武縣的品牌產業、品位村鎮和品質農民特色。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統籌規劃佈局方面鄉村振興應按照生態宜居的要求,遵循全域規劃、全域建設、全域經營的理念,推進思路規劃化、規劃項目化,按5A級標準把修武全縣整體規劃成一個大景區、大鄉村,變傳統農村建設為現代景區經營。以大景區理念提升美麗鄉村,佈局旅遊要素,完善休閒設施,融入景區標準,滲透現代元素。兼顧區域特色和個性亮點,高起點、高標準編制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依據全縣的地域特點和產業分佈,把美麗鄉村規劃與鄉鎮規劃、全縣旅遊規劃、雲臺山文化旅遊園區規劃、臺創園規劃、產業集聚區規劃等體系融合,使全縣各項規劃佈局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將美麗鄉村、名勝古蹟、景區景點、園區企業等優勢資源串點成線、連網成片、擴大規模。把家戶建成美麗小品,把村莊建成精品景點,把鄉鎮建成綜合景區,通過接小連大和連線擴面,建成縣域大景區。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總體上可規劃“兩帶三縱兩橫”“兩帶”即兩條鄉村休閒精品帶,以雲臺大道鄉村休閒精品帶聯接城區與景區,促進景城一體發展;以青雲大道鄉村休閒精品帶聯通景區東西區,促進東西區聯動發展。“三縱兩橫”即五條鄉村休閒精品線,“三縱”分別是:1、歷史古蹟休閒線,包括雲臺大道沿線的小蘭封呂布冢、秦廠商冢、李固濁鹿城、古漢山漢獻帝禪陵等;2、山區古村落休閒線,包括西雙路沿線的雙廟、平頂窯、後河、陪嫁妝、桃園、大水峪、小水峪等;3、儒家文化休閒線,包括X002公路沿線的郇封薛澍墓與韓昶冢、官司趙氏宗祠、常橋王氏宗祠等。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兩橫”分別是:1、紅色文化休閒線,包括青雲大道沿線的三家村主席紀念堂、大南坡趙同孝烈士墓、大東村河南第一抗日民主政府舊址、三門河抗日建國石刻等;2、宗教文化休閒線,包括縣城至人民路沿線的北關祖師廟、東關火神廟、東門勝果寺與城隍廟、郜屯呂祖廟、孔村孔子問禮處等。可編制近期、中期、遠期的美麗鄉村規劃,以重點村、重點鄉鎮、精品帶為突破,擴大建設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進,亮點連線成片,逐步實現美麗鄉村的全覆蓋。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產業支撐融合方面鄉村振興的戰略要求是產業興旺、農民富裕,實施路徑是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產業是美麗鄉村的支撐,產業興村,美麗鄉村才有後勁活力。修武縣可立足旅遊資源條件、生態環境優勢和千年古縣的厚重人文歷史特色,把優勢特色放大,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一是培育一批與特色品牌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項目,培育當陽峪絞胎藝術瓷旅遊紀念品產業、五里源松花蛋深加工產業、郜延陵大蔥綠色蔬菜產業等一批有較強區域特色、有競爭優勢的專業特色村和特色產業,推動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實現鄉村經營和特色產業培育的相互促進。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樹立跳出農業抓農業,深度融合抓農業的理念,圍繞“一產跨二進三”,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把農業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為依託,拓展休閒體驗、文化教育、環境承載、陶冶性情等多種功能,開發農產品精深加工、農事生活體驗、田園風光展示、農史農具博覽、農業科普教育等衍生產品,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加快荷鹿農莊、臺灣精緻農業示範園、千畝海棠園、西大掌村五指山休閒莊園、禪幽生態農場、轎頂山原始森林、雲臺山萬畝高效農林產業園,以及後河、葡萄峪和窪村馬拉嶺等休閒農業項目。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是發展特色鄉村旅遊,保留原生態自然村,保持特色村的自然形態,傳承人文歷史,挖掘農村帶有鄉土氣息的傳統文化,體現歷史凝重感和文化彰顯力。優化旅遊要素佈局,加大特色產品開發力度,挖掘民風民俗,彰顯鄉村特色。加快臺灣養生食品園建設,開發生態菜餚、養生食品、特色農產品等;大力建設不同風格的景觀大道、自行車健身綠道、人行散步綠道、大沙河綠道、鄉村綠道和文化綠道;推進七賢風情民俗文化城、大南坡村紅色文化觀光基地、青龍溝生態園、宋營村加拉灣休閒度假項目等休閒鄉村旅遊項目,滿足現代人的文化娛樂、康體健身需求。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四是可圍繞“兩帶”,打造大型國際休閒旅遊綜合體項目。以青雲大道、雲臺大道兩條鄉村休閒精品帶為依託,借鑑萬達集團“長白山國際旅遊度假區超級旅遊綜合體大盤”模式,與萬達集團、泛海集團、億利資源集團、一方集團、用友和聯想六大民營企業“兄弟連”合作,打造雲臺山大型國際休閒旅遊綜合體航母旗艦項目。

四、資源整合經營方面。經營鄉村的實質是推進資源與資本、產品與市場、環境與實力相對接,把靜止的資源轉化成流動的資本、把生態的要素轉化成生產的元素、把環境的魅力轉化成經濟的實力,實現從鄉村建設為主向鄉村經營為主轉變,從傳統意義的大鄉村建設向更高層次的縣域大景區經營轉變。

一是整合所有涉農項目資源,提高項目運作效率和效益。樹立全縣一盤棋的理念,整合涉及美麗鄉村建設的財政性資金項目,將沼氣建設、農民培訓、農技推廣、農村清潔工程等方面的各類項目資金集中投放,形成合力,放大效應,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項目支撐。2013至2015年,農業部、財政部將重點支持1100個美麗鄉村建設。河南省46個村、焦作市2個村、修武縣1個村岸上村成為首批美麗鄉村試點,省財政廳下撥1000餘萬資金支持岸上村美麗鄉村建設。修武縣可繼續積極向上爭取,申報更多的村入選美麗鄉村,獲取更多的財政資金支持。水利、電力、環保等各職能部門也可向上申報相應項目,集中捆綁投放到美麗鄉村。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建立財政引導、金融支持、群眾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支撐體系,吸引撬動工商資本投入,為美麗鄉村提供充足資金來源。如借鑑安吉縣“鎮貸村用”模式,組建新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通過縣財政注資縣農商行作為擔保,縣農商行以低於基準利率10%的優惠利率向鄉村公共設施建設單位授信。如借鑑浙江遂昌縣引進工商資本發展農家樂模式,以村級組織為主導,鼓勵農戶和工商業主大力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是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經營分配機制,通過企業化運作、村企共建等形式,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如借鑑中坤集團開發安徽宏村、北京靈水村等古民居模式,可策劃修武縣北部山區三個鄉鎮的雙廟、一斗水、金嶺坡、桃園、平頂窯、東嶺後,後河、龍門等“數村聯建”,整體包裝項目招商,引進有開發經驗的大企業投資,成立股份合作公司負責經營,可實行數村通票制,也可與雲臺山景區門票掛鉤。村集體可以土地、村民以古民居資源入股,縣政府可發揮監管、規劃、服務和制度設計作用,各方可按股份比例利潤分成。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五、長效管理機制方面鄉村振興要達到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的戰略要求,就要實施人才振興、組織振興。鄉村外在美體現在山美、水美、田美、民居美等方面,外在美的創造與維護需要農民內在美的提升和鄉風文明的進步。因此,應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引導群眾樹立良好風尚,探索建立科學管理模式,著力形成“自覺美、永久美”的長效機制。

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升農民素質。著力提升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文明素質,通過各類教育培訓,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制、講文明的新型農民。優化配置各類農民教育培訓機構,構建農民教育培訓網絡。增強培訓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培育農民創業人才和領軍人物,合理設置優化培訓專業,及時調整更新培訓課程,加強對農村實用技術人才、服務業發展人才的培訓,以提高農民的就業創業能力。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以農村新型社區為平臺,有效整合各類管理服務資源,創新基層社會管理服務機制。積極探索農村新型社區物業管理,以市場化方式建立村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衛生保潔的長效管理機制,徹底解決農村的髒、亂、差問題,從根本上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與生態環境。三是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堅持深入群眾,通過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決定美麗鄉村重大事項,取得廣大農民群眾的理解、接受、贊成和響應,真正贏得民心,最大限度地減少阻力和牴觸,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六、政策扶持體系方面。應從大農村、大產業、大生態的角度,著力構建修武美麗鄉村的政策扶持激勵體系,推進美麗鄉村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對鄉村進行考核激勵。如借鑑安吉“跟蹤複評制度”,對不同村莊分別授予精品村、重點村、特色村等稱號後,由縣農辦每年度進行一次複評,複評合格的分別給予不同額度資金獎勵,二次複評不合格的取消稱號,不再獎勵。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二是穩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將美麗鄉村與土地流轉、林權流轉、土地復墾等有機結合,制定土地和山林流轉政策,盤活農村資產,增加村集體和農民的土地、房產等資產性收入。鼓勵下山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後的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規範流轉程序,擴大土地、山地、林權、宅基地、住房等抵押貸款規模,使有限資源效益最大化。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三是縣財政可設立美麗鄉村發展基金,在設施建設、市場營銷、產品開發等方面對旅行社、旅遊企業、服務企業等給予獎勵補助,扶持一批主題農莊、精品農家樂等休閒項目,引進大型旅行社、“國字號”旅遊企業、意大利時代集團有限公司、美國IBM投資基金等海外投資者,培育一批旅遊商品設計、生產和銷售骨幹企業。

經營“美麗鄉村” 創新“修武模式”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