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如何挑選銀行理財產品?

用戶68736146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2018年發行的理財產品絕大多數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只有個別銀行還在發行保本型理財產品,存續期最長也不得超過兩年!

  • 買理財產品風險自擔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不得再剛性兌付,其發行的理財產品只能非保本保息,客戶購買理財產品所蘊藏的潛在風險不再轉嫁給銀行,將由其自行承擔。也就是說,以後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更要優中選優;同時也要轉變思想,萬一真賠了也只能自認倒黴,“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不再只是空談!
  • 選擇理財能力較強的銀行

這是2018年二季度的銀行業綜合理財能力排名,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興業銀行、城商行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蘇銀行、農商行排在第一位的是廣州農商銀行。

  • 選擇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


資管新規落地以後,銀行理財產品風險性由客戶自行承擔。我的建議是儘量不要再購買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畢竟期限越長不確定因素就越多,相應的風險係數也會不斷增加,近期儘量購買短期理財,時刻觀察理財產品市場走向,等穩定以後再購買長期理財產品!

綜上所述,雖然銀行不再剛性兌付理財產品,但總體來說對銀行理財產品規模不會造成太大影響,根據以往的投資經驗來看,客戶依然信賴銀行、對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持樂觀態度!


銀行小學生


銀行理財是穩健投資人資產配置的首選,其低風險、收益穩定特點受到眾多投資人的青睞,但有的人在挑選銀行理財產品時,出現很多不留意選錯理財產品、選擇不在自己承受範圍內的理財產品等情況,因此給理財者造成很大的資金損失,為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匯商所小編就挑選銀行理財產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首先,投資人在第一次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先做一個風險測評,測試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理清產品的風險等級,根據自身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

其次,銀行理財經理的建議可以採納,但不能全信,畢竟理財經理也是憑藉業績增加收入的,出於私心,可能就會誇大收益,對風險的介紹就會避重就輕的說,因此,自己在挑選理財產品時,要具備風險意識,理智判斷識別,別被人牽著鼻子走。

還有,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都是5萬元起步,並且在說明書中會以大寫字母“C”開頭的14位等級編碼,投資人可以在“中國理財網”網站查詢編碼的真實性,便可以判定選擇是否可靠,除此之外,銀行自發的理財產品也存在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兩種,識別兩種產品的方式可以看掛鉤的標,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標一般是存款、國債、央行票據等,這類產品浮動較小,收益穩定,安全性高;另一種結構性理財產品,掛鉤的是石油、外匯,收益浮動在一個區間,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那款產品。

最後,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可以向理財經理諮詢信息,但切記進行私人轉賬,避免個人資金被作他用或進行一些冒險的投資,這點也是理財者要重點注意的。

挑選銀行理財產品的幾點建議匯商所小編就總結到這裡了。總之,還是一句老生常談的建議:不管做哪項理財投資,都要對其做一定的瞭解,對其風險做到心中有數,不用盲目倉促做決定。


匯商所


首先從銀行理財產品本身來分類:

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銀行理財產品,是由銀行自己投資並託管的產品;另一類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如基金、保險、信託、資產管理計劃等),銀行僅僅作為代銷渠道,收代銷費用,對理財產品本身不承擔管理職責。

從上面可以看出,對於銀行自己投資管理的理財產品,因為有銀行的信用做背書,即使是非保本理財產品,一般從聲譽考慮,銀行都會考慮剛性兌付,對其本息進行兜底;

對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銀行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對其剛性兌付,是有一定風險的。


對於一般的投資者,建議優先考慮銀行自主管理的理財產品,因其本金和收益的安全性更高。在挑選各家銀行的自主理財產品時,建議從銀行品牌、資金鎖定期、理財收益率綜合考慮,挑選適合自己的一款產品。當然,考慮到銀行自助理財安全性較高,建議更多地可參考理財收益率,畢竟收益第一嘛。

對於有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或者風險偏好度較高的投資者,可以綜合評估自己的資產狀況和資產組合配置,選擇自己瞭解、收益和風險平衡的各類理財產品綜合配置,以提升自己的資產抵禦風險的能力。


羊石老人


2017年11月,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明確要求打破剛性兌付,實行“賣者盡責,買者自負”。

2018年4月27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正式發佈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得到明確。未來,銀行將被要求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專門從事理財產品發行管理。

打破剛性兌付,實行“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是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的關鍵詞。

在這種情形下,如何挑選銀行理財產品呢?個人覺得,應著重關注以下幾個因素:

(1)提高個人的金融知識水平和風險意識。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瞭解基本的金融知識,建立風險意識,瞭解風險、識別風險、評估自身能承擔的風險,是投資理財產品的前提。

(2)瞭解銀行的資產管理能力。在“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條件下,只要銀行盡到了資產管理人的責任,所有的風險和成本均由投資者的承擔。因此,除了要了解基礎資產的特點,還要了解銀行管理基礎資產的能力,或是萬一發生了風險,處置基礎資產的能力。一般情況下,大型銀行因其廣泛的業務網絡,充足的專業人才儲備,比中小型銀行有更強的資產管理能力。

(3)學會分散投資,也就是常說的“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過去,銀行理財基本被視作與存款一樣無風險,但現在這種情形不復存在。所以,要正式銀行理財的風險,按其真實風險將自身資產做一個重新的安排,既要一些低風險的,如存款、貨幣基金,也要一些中低風險的,如銀行理財、信託產品、債券基金,也可以配置一些中高風險的,如股票型基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