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宜陽八大美景《宜陽縣誌》記載!

宜陽縣山明水秀,風景佳麗,自然與人文景觀皆豐,歷代文人學士歌詠俱多,清代命名的“宜陽八景”是為精萃者。

清代《宜陽縣誌》載八景為“嶽頂霽雪”、“女幾化石”、“唐宮煙水”、“漢剎雲山”、“洛流春泛”、“龍湫噴玉”、“棠蔭秋清”和“神林朝旭”。宜陽八景之命名,出於對歷史勝概之憑弔和山水形勝之提神。有些其時的空間景象已歿,如“唐宮煙水”,唐代宜陽的顯仁宮(在今宜陽縣舊城,隋造)、連昌宮(宮址在今三鄉五花寺)和興泰宮皆毀圯,但山川形勢依舊,提名使鄉人知道昔日之輝煌。

清代宜陽八大美景《宜陽縣誌》記載!

1、嶽頂霽雪,“嶽頂”即嶽頂山,隋稱泰山,亦名苦山。在縣城西60公里處,海拔1643.6米,在花果山海拔1831.8米)東,是宜陽第二高山。夏季高溫15~16℃。冬季低溫-13℃。“嶽頂山峻不可攀”(《河南府志》),從山麓到山頂30公里。峰上有祖師坪,佛洞、泉水溪流。從祖師坪登二百餘級蹬道,至峰頂可一攬宜陽、洛寧、嵩縣三縣之地貌大勢。山北麓有云蓋寺,每年夏曆九月九日為廟會,晉香朝拜者絡繹不絕。“嶽頂霽雪”選擇在江山素裹,晴日萬里之時,在嶽頂攬河山,何等廖郭。

2、女幾化石,指女幾山風景,該山又名姑瑤山,在縣城西南45公里處。山麓七溪山,傳說為晉女彭娥汲器所化,後人修有女幾廟。女幾山碧溪清流,巍峨高峻,風景佳麗。又處長安與洛陽的京洛道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3、洛流春泛,宜陽縣城在錦屏山下,洛水從側流過。“似錦重開千疊障,如船城傍一泓流。”每年開春山上冰消雪化,洛水流量倍增,碧波奔湧,濤聲和鳴,形成了宜陽城下的風景線。“洛流春泛”在晝夜歌唱宜陽的山水和人民。

4、漢剎雲煙,“漢剎”指三鄉北漢山頂上的光武帝廟。古時這裡翠柏簇擁,古剎蒼煙,佇此,可俯瞰洛水大川,村居散點,竹篁拂風,煙樹田疇,一派米糧川之大好景色。“昌谷五月稻,細青滿平水。”而這大好山川,又滄桑歲月,使鄉人聯想到光武帝劉秀武韜天下,艱難創業,漢室中興。人類社會就是在這樣的激盪中前進。

5、龍湫噴玉,是指金牙山谷清瀑飛珠如玉的景觀,古時鄉里文士多遊於此吟景述懷,歌山水之清澈,感人生之蒼茫。與自然對話,潔文士之弱身。宋?司馬光遊此寫《噴玉泉》:“千尺崖頭一脈青,古今不絕墜崢嶸。長風捲起散巖壁,此日方知噴玉名。”

6、棠林秋清,“棠林”指甘棠樹林,在今尋村鄉甘棠村,這是一感召世人的景名。傳說周代召伯巡行南國設帳於甘棠樹下,甘棠村以此得名。後人紀念召伯,遂立“召伯聽政處”碑,並保護甘棠林,世代相傳,尤以金秋棠林之景色使人清新。用今天的觀念看,保護棠林是古代人民自覺的生態意識。

7、神林朝旭,古時宜陽山原茂林蔥鬱,綠原碧野,一派林莽青山風光。當時智者藉助朝日初升、林莽霞光之景色,把此列為宜陽名景,願宜陽的世世代代里人保護這萬物生命之源——青山“神林”。

8、唐宮煙水,指唐連昌宮,在今三鄉北山上,這裡連昌河和洛水交匯,清流碧溪,崗嶺起伏,景色秀美。後連昌宮毀圯,建五花寺,人文景物依然突兀。命為“名景”意在導引鄉人遊賞,猶記這裡昔日的繁華和歷史的滄桑。

清代宜陽八大美景《宜陽縣誌》記載!

清代宜陽八大美景《宜陽縣誌》記載!

清代宜陽八大美景《宜陽縣誌》記載!

清代宜陽八大美景《宜陽縣誌》記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