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爲何「越限越漲」?

編者按:回顧過往,每一輪調控政策都是為了穩定房價,防止房價上漲過快。但往往事與願違,調控過後總有一段時間樓市急速上升,以致於“政策越限制,房價越高”,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尷尬局面?房價如何才能真正降下來?

凱盛專家:venturetony,恆大地產項目營銷總監,負責恆大集團部分樓盤項目的全案策劃、銷售及後臺等營銷管理工作。

房價為何“越限越漲”?

地產業由政府主導

眾所周知,房地產是中國的支柱性行業。2008年以來,房地產年均對經濟的拉動為1.6%,貢獻率為10~20%,對很多的上下游的行業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2017年房地產銷售額為13萬億(一手房商品房銷售額),而同期的GDP為82萬億。

房地產能夠帶動非常多的行業發展,因此每次經濟下降時,政府都要啟動房地產,隨著政策的寬鬆,房地產市場受到刺激,銷售額飛速增長,從而拉動GDP實現更快增長。

按照以往經驗,本次央行的寬鬆政策必然伴隨房地產市場通脹。國家超發貨幣的初衷是希望流向房地產以外的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但是資本是逐利的,最終的結果不一定如願。因此,未來房價有一個持續上漲的預期。

首先,從供求的角度來看,開發投資逐年走高,新開工面積縮量顯著,開發商開發的成本也不斷的上升,成交量一直維持在高位增速。當前地產業處在供不應求的情況。

其次,國家非常倚重地產業,這也決定了難以在短期之內擺脫掉對房地產行業的依賴。長期以來,政府左右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憑藉地稅收入成為地產業最大的受益者。

最後,從整個的發展趨勢來看,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助推房價的上漲,這個是一種必然。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加快,量化寬鬆的政策仍然有比較大的空間,房地產的信貸環境預期將從中受益。

但是,目前地產調控政策非常嚴厲,市場不可能回到2016年-2017年10月的狂歡時期。

調控政策會“託底”房價

房價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意義非凡,縱觀歷年的調控政策,沒有一次出現過“降低房價”類似的字眼。

2017年數據顯示,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57637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2059億元,佔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總收入為150420億元,地產收入佔34%,這就意味著土地收入佔地方政府總收入的1/3。在地方政府存在財政赤字的情況下,如果土地收入降低,地方政府將難以為繼。

房地產調控政策並不會讓房價下降。供求關係作為影響房價的決定因素,政府存在捂地惜售、高價賣地的情況。這就導致土地供應量比較小,同時需求量比較大。供需失衡必然導致房價大幅上漲。

國家的宏觀調控不能改變供需關係,只要政府勒緊土地供應、捂地惜售的情況不改變,房價持續上漲的態勢難以遏制。回顧過去房地產調控的歷史,不難發現,“越調控越漲”的情況是客觀存在的。

從供求角度來看,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比較核心的這種地區,房價是沒有下降的空間。

目前房屋的居住核心價值正在發生改變,地鐵房、學區房、核心區域的房地產具有比較大的配置價值。此外,在當前嚴厲的市場調控下,高品質的商品房反彈空間非常大。眾所周知,高品質房產具有很高的價值,供求關係極度不平衡,因此這類房產未來將爆發出非常大的價值。

關於凱盛群英

房價為何“越限越漲”?

凱盛群英 是一家專注產業經濟的嚴肅內容供應商,由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一線專家對行業熱點和前沿議題進行深入分析。

讀者及會員通過持續關注特定領域的多元觀點尋求在專業路徑的職業成長,同時也收穫跨行業學習、交流、分享的寶貴機會。

凱盛專家,群英智慧。現在起就關注 嚴肅內容供應商 @凱盛群英 的頭條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