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版权时代,看在线音乐如何讲资本市场的故事?

编者按:这个夏天,伴随着《创造101》的热播,微博热搜、朋友圈不仅让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等名字刷屏,更让其出品方除了腾讯视频之外的腾讯音乐备受关注,尝了一把当“网红”的滋味。当下的腾讯音乐不仅仅是网红,估计也是整个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

5月,腾讯放出腾讯音乐启动上市计划、寻找投行的消息,并盛传预计估值超100亿美元。近两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除了上市在即的腾讯音乐,其它多个平台也纷纷通过布局版权内容市场、推进公司多元化发展来讲资本市场的故事,数字音乐进入后版权时代。

专家:苗子,海洋音乐战略合作部高级总监。主要负责公司互联网渠合作以及对外项目合作,了解熟悉音乐平台以及整个音乐行业。

后版权时代,看在线音乐如何讲资本市场的故事?

市场格局趋于稳定

回顾国内音乐市场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CD进入中国,后由于盗版问题实体音乐市场发展受限,2000年左右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数字音乐平台兴起,伴随着数字音乐平台的发展整合,以及版权政策的变化,中国数字音乐产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2018年4月我国在线音乐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1亿人,渗透率达到55.9%,较2017年4月有所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这意味着在线音乐用户的规模渐趋饱和,大戏背后的市场格局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稳定和固化。

三大音乐平台强强联合

一家独大的腾讯音乐旗下囊括了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全民K歌、酷狗直播等产品,形成了生态化产品矩阵,打通了“听、看、唱、玩”的全方位音乐体验。擅长营销和内容社区建设的网易云音乐,曾先后与口碑、亚朵、屈臣氏等进行过合作,尝试在线音乐和生活场景的跨界融合,但从数据来看对社区粘度的提高鲜有成效,MAU仅为0.92亿人,阿里收购并强势介入运营的虾米音乐持续低迷,而百度音乐依然迈不过版权问题这道坎。

为打破发展瓶颈,音乐巨头强强联合。2018年2月,网易云音乐与腾讯音乐相授99%音乐版权;随之在3月,阿里音乐与网易云音乐又达成音乐版权互相转授权合作。进行版权互换后,为了进一步打造平台的独家内容,吸引付费用户,腾讯、阿里、网易、百度等主要音乐平台开始相继推出原创音乐人计划,向产业链上游进军。

“马太效应”一直持续下去?

在运营方面,目前各大平台所采用的策略都大同小异。一方面,通过标签化推送的形式让更多小众音乐进入大众视野,使自身有限版权资源的价值得到扩大。另一方面,优化用户界面,提供更友好的用户体验和更多的用户服务,例如评论区,粉丝群,线下音乐聚会等。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各大平台的竞争点有限,在未有新出路之前,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当前,知识付费已获得大众的认可,音乐也在这一范畴之内,未来随着版权规范以及平台在付费方面的扩展,盈利过程虽慢,但随着加快音乐上下游的整合,拓展对音乐内容/平台的运营模式,加大产品创新以及提升付费用户人数以及用户体验,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前景可期。

关于凯盛群英

后版权时代,看在线音乐如何讲资本市场的故事?

凯盛群英 是一家专注产业经济的严肃内容供应商,由来自全球各地、各行各业的一线专家对行业热点和前沿议题进行深入分析。

读者及会员通过持续关注特定领域的多元观点寻求在专业路径的职业成长,同时也收获跨行业学习、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

凯盛专家,群英智慧。现在起就关注 严肃内容供应商 @凯盛群英 的头条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