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類經歷過氣候變化的挑戰嗎?

alicewwmm


如果把南方古猿算為人類的話,人的歷史大約有三四百萬年之久了。我們這裡把問題的範圍縮小一下,介紹一下全新世以來,也就是大約近一萬年來全球氣候的一些主要變化。人類正是在全新世開始耕種土地、飼養牲畜,出現了農業文明。

地球上距今最近的一次冰期,也就是末次冰期,發生在約11萬年前。距今約1.1萬年前,隨著“新仙女木期”降溫事件的結束,末次冰期結束進入了間冰期,全新世開始了。

氣候是不斷變化的,在全新世,以千年尺度來劃分,氣候變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增溫階段

距今11000年前後進入全新世早期,氣候從全球氣溫比目前低6℃左右的冰期迅速增暖。世界上許多地區的溫度同現代相當,全球的氣候與現代相近。不過,早期的升溫過程並不是持續性的,存在著若干次升溫停滯甚至降溫事件。例如中全新世冷事件,大約發生在距今8200年前後,最早於1983年發現,隨後在格陵蘭冰芯中得到證實,確認這是一個重要的氣候事件,是全新世一次最顯著的全球性氣候變冷事件之一。

第二階段——最暖階段

全新世中期是比現代更為溫暖且相對穩定的暖期。這個溫暖期的鼎盛時期可能出現在距今6000年前後,當時中高緯地區陸地上的溫度比現代高2℃以上。當時正是我國仰韶文化大繁榮時期

全新世暖期同早期升溫過程一樣,全新世中期並不是一個持續的溫暖期,也存在著數次短期的變冷事件,如距今5000年的變冷事件。

在同緯度上,中國是升溫最大的地區。同時,這一時期也是相對繁榮的時代,是我國原始農業文化最發達的時期。旱作區和稻作區的北界都向北推進到比現今偏北2-3個緯度的位置。

第三階段——降溫階段

大約在距今4000年左右,地球氣候進入了降溫階段,主要以波動式的變冷變幹為主要特徵。全球氣候發生了重大調整,呈現變冷的趨勢,溫度下降到與現代相當的水平,期間每個寒冷或溫暖階段分別持續數百年。

在距我們最近的一千年裡,出現了較現代略為溫暖的“中世紀溫暖期”和比現代更為寒冷的“小冰期”。

根據現有資料,中世紀暖期大致發生在10世紀至13世紀期間,北歐、北美和北大西洋等地區表現得最為明顯。中歐和北歐的部分地區作物種植上限比現代要上移、北移。在挪威,穀物種植甚至是擴展到北極圈內。根據葡萄樹的種植界線推斷,英格蘭和歐洲中部的夏季平均溫度估計比現代高0.7-1.4℃。

十字軍東征(1096-1291年)

“小冰期”始於14世紀並在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之間變得十分明顯。“小冰期”處於我國明朝、清朝兩個朝代。在整個歐洲,17世紀末葉氣候的主要印象是,冬季的嚴寒裡航道封凍,夏季冷溼氣流頻頻出現,使莊稼遭殃。

老彼得·勃魯蓋爾(1525—1569)《雪中獵人》

“小冰期”於20世紀初結束,進入到下一個相對溫暖期。

研究人員通過對樹輪、冰芯、歷史文獻、珊瑚、石筍、湖泊沉積等進行研究,它們對幾千年甚至幾萬年來的氣候變化歷史提供了相當豐富的信息。


洪良


文:六花

“白令陸橋國家保護區”位於北美阿拉斯加的西端,在兩萬年前,這塊土地上曾經迴盪著猛獁象的嘶吼,但是如今,卻只有鬱鬱蔥蔥的草地和矮小的灌木叢。

白令陸橋國家保護區 圖源:npr.org

不過最近,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一些從土裡伸了出來的亮白色物件——鯨魚的肩胛骨。通過仔細挖掘,竟然在周圍找到了各種各樣散落著的古老文物,300年曆史的烏盧刀,雪橇板殘片,破碎的陶瓷,甚至還有一點古代食用油。

原來,在這片苔原之下,竟然埋藏著一個有著1000多年曆史的海邊社區。

在Rising Whale遺址的綠草底下是一個古老的海邊社區 圖源:npr.org

“這片草地下面,至少有50到60間房屋,甚至可能有70間。”Owen Mason是參與挖掘的考古學家,“這些房屋裡,隱藏著古代人從氣候變化中倖存下來的線索。”

目前,科學家們正在挖掘一間有著1000年曆史的小木屋。雖然年份久遠,但它依舊讓科學家們覺得不可思議。這是一間讓人印象深刻的海濱小屋,地板和牆壁由巨大的樹幹製成。包括廚房在內有至少三個房間,它們建立在不同的高度之上,目的似乎是為了在冬天阻擋嚴寒,保持房屋的溫暖。

正在挖掘的千年小屋 圖源:npr.org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裡,考古團隊在這個千年小屋裡發現了1000多件文物,有箭頭,毛皮,骨頭,還有由厚厚皮革製成的舊衣服。“他們身著皮革服裝,養著大狗,身上畫著紋身,遵循著嚴格的無麩質飲食,海豹,北美馴鹿,魚類,鳥都很可能被他們做成肉湯。”從這些發掘的文物中,考古學家Lauren Norman一點一點拼湊起千年前這些人生活過的痕跡。

同時,科學家們也發現,這些人曾經面臨過極端的氣候變化。

彼時正值中世紀,氣候變得十分不正常,歐洲地區異常溫暖,釀酒用的葡萄能在各地種植,最北甚至抵達了英國。但是在其他地區,比如中東地區和北極,則越來越冷。

中世紀氣溫異常時期 圖源:skepticalscience.com

對於住在白令陸橋的人們來說,他們必須想出辦法來適應這樣的氣候,於是,一些特別的工具就誕生了。

“流星錘(bola)”是當時的一種捕獵工具。繩子的一端捆住重物,甩上幾圈,然後扔到空中就可以殺死飛行中的鳥。當氣候變化使得食物來源越來越少時,捕獵鳥類就成了人們補充飲食的關鍵手段。

流星錘 圖源:dnsrich.com

同樣在這個時期出現的還有“傷口圖釘”。在當時,動物的血液也是人們補充營養的來源之一。當人們捕獵到動物之後,為了防止血液流失,就用這種圖釘來封閉傷口。

這些工具在現代看起來非常簡陋,但是它們說明了一個道理——當環境迅速變化時,人們會通過創造新工具來適應環境,而這樣的事情在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過許多次。儘管科技發展是造成如今的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也是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出路。

除了發展創新之外,堪薩斯大學的人類學家Dennis O'Rourke表示,還有一種我們可以從這些北極古代人身上學到的生存策略——離開。

如今,隔開陸地的區域是海水,但是在兩萬年前,阻止人們前進的卻是冰川。只是隨著地球升溫,冰川融化,土地露了出來。於是當時的人類離開原住地,沿著海岸線走下去,穿過內陸,最終抵達了溫暖地區。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氣候變化是制約人們的因素,”O’Rourke說,“但也可以是提供前往新區域的機會。”只是,對於我們來說,哪裡是新區域呢?大概就只能是外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