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老不好,原來如此……

現在的STEAM教育,指的是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五個學科領域的教育。現在的家長存在對於STEAM教育的認識程度不高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個詞彙可以很好的概括STEAM教育。實際上STEAM教育的科技含量很重所以我們可以稱之為科技教育。

孩子學習老不好,原來如此……

一、STEAM的起源

早在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發布了《大學的科學、數學、工程教育報告》,在這一報告中突破性的提出“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教育的一系列的綱領性建議,這一建議最開始被提出來是為了應對國際人才競爭和經濟發展壓力下對本國人才培養所遇到了一系列的問題。美國在這一階段進行反思是因為在美蘇爭霸的壓力下美國政府意識到了二戰後的戰後教育體系似乎在整體出現了一部分問題,阻礙了美國教育系列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育研究人員特別提出了要重視科學、數學、工程和技術領域的教育工作。

孩子學習老不好,原來如此……

自這份文件面世伊始,美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就正式拉開了序幕。在這份報告的推動下美國科學促進會於1985年正式啟動的“美國2061計劃”。這項計劃面向21世紀、致力於科學知識普及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這一改革工程也是美國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趨勢。

二、STEAM在中國的發展

最近幾年STEAM教育在中國發展迅速,迄今為止我國的一些地區的學校和教育機構也如火如荼地開展STEAM教育改革,甚至有一部分學校專門請國外STEAM教育專家過來指導,但是我國的STEAM教育還是處於一個初級的階段。就現在探討STEAM教育中的一些標識性概念如何在中國的教育場景中進行實踐,我國的教育行業一定要做到有組織地推進STEAM教育這對今後中國教育改革與轉型奠定基礎。

孩子學習老不好,原來如此……

STEAM教育中最出彩的一點就是跨學科學習,跨學科學習的核心包括超學科性和多學科性兩個核心。所謂超學科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描述為“在不同的學科之間,橫跨這些不同的學科,取代並超越它們,從而發現一種新的視角和一種新的學習體驗”,他代表學習實際上具有協同促進的作用,這種協同作用可以保證教學的整體效應,這種超學科性旨在培養成長性思維,創新思維、審辨性思維、合作能力等能力。STEAM教育的多學科性體現在它以理工教育作為載體和突破口,來強調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特定學科的聯接;同時多學科性又區別於全面地多學科、結構化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將學生置身於理工專業人員的角色上,極力的鼓勵學生在學習場景中,根據需求來運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等學科的視角、思維方式、工具與知識來觀察世界、理解世界、改造世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老不好,原來如此……

三、展望

目前的高考是一種學生學習成果的考量,因為高考保證了絕大多數孩子可以擁有一個相對公平公正的上升通道。但是填鴨式的教育讓無數學生們失去了對於學習的興趣,STEAM教育的引進可能緩和這種情況。切實做到以為孩子興趣作為切入點,進一步優化各學科課程結構,讓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在實驗和分析的過程中去體驗所遇到的知識。真正可以讓讓學生正式脫離枯燥、繁重的應試教育,達到寓教於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