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务实苦干 书写精彩

——记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朱广志

在杞县柿园乡有个乡干部,10多年来,他始终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共产党员的那份使命、责任、追求与执着,以岗为家,舍小家为大家,扑下身子、务实苦干,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乡镇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特别能作为、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用敬业和奉献书写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就是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在柿园乡境内,有条淤泥河,在黑木段有个水闸,她叫“胜天闸”,亦称“黑木闸”。说起这个闸,就得提起一个人——已故的王凤廷书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王凤廷任柿园乡党委书记,本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经过实地调查,决定在淤泥河黑木段修一水闸,引来黄河水进行淤泥灌溉,改良全乡农田。这一水闸就是“胜天闸” ,在修建期间,王凤亭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用架子车拉沙子、搬石块,为断流跳入冰冷的河水里清挖闸基,为柿园乡的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胜天闸” 建成使用后,全乡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万余亩,实现了农业増产、农民增收 。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胜天闸”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各种设施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善,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身为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的张传胜特别关注农田水利工作,为了尽快修复“胜天闸”他多次向乡领导汇报向县水利局申请。在乡党政主要领导的协调下,县水利局决定全面维修“胜天闸”,并把修复的重任交给了他。

2017年刚出正月,张传胜就和县水利局的工作人员一起到闸上查看,因20多年没有人维护和修理,现场一片狼藉,上面的电机被人盗走,河里面的垃圾和杂草堵满了整个闸门,电力设施也遭到全部的破坏。张传胜迎难而上,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把闸修好,让老百姓用上黄河水。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水闸如期修复完毕。闸门在缓缓的下落,闸前的水位也慢慢的上升,比原来的水位提升了三米多。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可是,水闸刚刚修好,当天夜里又遭人毁坏……张传胜很气愤,发誓要用自己生命保护水闸,决不能再让破坏分子毁坏水闸的一个部件,保证群众用上黄河水灌溉土地。于是,他购买了18盘电线,从850米外的黑木村架设照明电到水闸上,安装了照明灯,在闸旁边搭建了简易房,把木板床和被子搬到简易房里,白天上班,晚上住到水闸边,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且风雨无阻。当时晚上的气温较低,加上初春风多风大,他常常卷缩着身体,整夜暖不热被窝。正是这样一股韧劲、一种担当精神,保证了水闸的安全使用,发挥了它的作用。乡干部聂文超为此还写了一首赞美诗:“柿园农办张传胜,心里装着老百姓。情系三农兴水利,全乡沟渠都贯通。不忘初心勇担当,修闸护闸美名扬。百姓拍手都称赞,又见当年王凤廷。”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由于“胜天闸”长时间没有使用,与其配套的通往各村的沟渠,有的变窄了,还有的被农户填平复耕了。张传胜就与村干部一起挨门逐户去做工作,一次做不通做两次,直到做通为止。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终于将各个支流全部挖通。当黄河水流进了全乡的沟沟渠渠,农民群众又用上了河水浇地。张传胜脸上露出了笑容。用河水浇地每亩只需要3度多电,不但省电,而且土壤泛宣;用井水浇地,每亩最少八九度电,况且水寒,土壤易板结。仅此一项,每年全乡可节电1万多度。“没有翻不过的高山,没有涉不过的险滩。为群众办事只有真心实意,一碗水端平,群众才会打心眼里支持你。”张传胜如是说。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身为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认真履行为农服务职责,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真正做到了为农惠农助农增收。同时,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积极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聘请专家到场授课,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还实施生态化经营、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与专家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农民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还帮扶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收入连年增高。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每年的植树造林,张传胜都是亲临各村宣传指导,带头义务植树,全乡33个行政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年汛期来临,他科学地制定全乡防汛预案,落实责任制和各项措施,做好应急和物资准备,确保安全度汛。每年的麦收秋收,他开着自己的车安上喇叭逐村宣传禁烧秸秆的有关规定,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性以及严重后果,让农户充分知晓和理解政策要求,增强禁烧秸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他还负责着全乡的一事一议工作,始终坚持 “议字当先”和“民事民办”,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参与积极性,真正做到了“能议事,真议事,议成事”。对每一个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他都严格把关,稳妥实施,确保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群众的关怀落到实处。近几年,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0多个,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村交通条件、水利设施得以改善,方便群众出行,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张传胜和村干部一道深入贫困农户家中,座谈了解情况,找出致贫根源,系统掌握了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创造了可操作条件。凡是能为贫困户分忧的、帮忙的,他都愿意做,村民有事也都愿意找他商量。同时,为村里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也为村干部注入了新观念、新活力,把大家拢了起来,凝成一股绳子,为稳固脱贫成果奠定了长远基石。

张传胜常说:“一天不工作就浑身难受。”11年来,他很少请假,很少双休,每月仅回家两三次。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受常人不能受的气,能干常人不能干的活,专心、守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他还坚持写工作日志,现已写了厚厚的30本。在领导和同事们眼里,张传胜就是一个“拼命三郎”。

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杞县柿园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传胜

常言道,心正则身正,心正则路直。张传胜干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挑肥拣瘦。他始终怀着“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强烈责任感和事业心,严守廉洁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品格与风范,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操守与信仰。

张传胜的务实苦干和敬业奉献,赢得了好评,也赢得了荣誉,他多次被市、县、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张传胜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方向、一种动力,感受到了什么是敢担当、善作为,什么叫敬业奉献、廉洁奉公。

(感谢柿园乡梁亚杰提供新闻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