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務實苦幹 書寫精彩

——記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朱廣志

在杞縣柿園鄉有個鄉幹部,10多年來,他始終在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共產黨員的那份使命、責任、追求與執著,以崗為家,舍小家為大家,撲下身子、務實苦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鄉鎮幹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堅、特別能作為、特別能奉獻”的精神,用敬業和奉獻書寫了自己的精彩人生。他,就是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在柿園鄉境內,有條淤泥河,在黑木段有個水閘,她叫“勝天閘”,亦稱“黑木閘”。說起這個閘,就得提起一個人——已故的王鳳廷書記。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王鳳廷任柿園鄉黨委書記,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經過實地調查,決定在淤泥河黑木段修一水閘,引來黃河水進行淤泥灌溉,改良全鄉農田。這一水閘就是“勝天閘” ,在修建期間,王鳳亭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用架子車拉沙子、搬石塊,為斷流跳入冰冷的河水裡清挖閘基,為柿園鄉的黨員幹部樹立了榜樣。“勝天閘” 建成使用後,全鄉增加有效灌溉面積2萬餘畝,實現了農業増產、農民增收 。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勝天閘”由於使用年限較長,各種設施年久失修,加之管理不善,已經無法正常使用。身為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的張傳勝特別關注農田水利工作,為了儘快修復“勝天閘”他多次向鄉領導彙報向縣水利局申請。在鄉黨政主要領導的協調下,縣水利局決定全面維修“勝天閘”,並把修復的重任交給了他。

2017年剛出正月,張傳勝就和縣水利局的工作人員一起到閘上查看,因20多年沒有人維護和修理,現場一片狼藉,上面的電機被人盜走,河裡面的垃圾和雜草堵滿了整個閘門,電力設施也遭到全部的破壞。張傳勝迎難而上,心裡只有一個信念,儘快把閘修好,讓老百姓用上黃河水。經過一個多月的奮戰,水閘如期修復完畢。閘門在緩緩的下落,閘前的水位也慢慢的上升,比原來的水位提升了三米多。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可是,水閘剛剛修好,當天夜裡又遭人毀壞……張傳勝很氣憤,發誓要用自己生命保護水閘,決不能再讓破壞分子毀壞水閘的一個部件,保證群眾用上黃河水灌溉土地。於是,他購買了18盤電線,從850米外的黑木村架設照明電到水閘上,安裝了照明燈,在閘旁邊搭建了簡易房,把木板床和被子搬到簡易房裡,白天上班,晚上住到水閘邊,一住就是一個多月,且風雨無阻。當時晚上的氣溫較低,加上初春風多風大,他常常捲縮著身體,整夜暖不熱被窩。正是這樣一股韌勁、一種擔當精神,保證了水閘的安全使用,發揮了它的作用。鄉幹部聶文超為此還寫了一首讚美詩:“柿園農辦張傳勝,心裡裝著老百姓。情繫三農興水利,全鄉溝渠都貫通。不忘初心勇擔當,修閘護閘美名揚。百姓拍手都稱讚,又見當年王鳳廷。”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由於“勝天閘”長時間沒有使用,與其配套的通往各村的溝渠,有的變窄了,還有的被農戶填平復耕了。張傳勝就與村幹部一起挨門逐戶去做工作,一次做不通做兩次,直到做通為止。功夫不負苦心人,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終於將各個支流全部挖通。當黃河水流進了全鄉的溝溝渠渠,農民群眾又用上了河水澆地。張傳勝臉上露出了笑容。用河水澆地每畝只需要3度多電,不但省電,而且土壤泛宣;用井水澆地,每畝最少八九度電,況且水寒,土壤易板結。僅此一項,每年全鄉可節電1萬多度。“沒有翻不過的高山,沒有涉不過的險灘。為群眾辦事只有真心實意,一碗水端平,群眾才會打心眼裡支持你。”張傳勝如是說。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身為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認真履行為農服務職責,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農業特色經濟,真正做到了為農惠農助農增收。同時,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積極培育農業科技示範戶,加大農民技術培訓力度,聘請專家到場授課,提高農民科技種田水平。還實施生態化經營、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與專家一起深入田間地頭,現場解決農民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他還幫扶農民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等,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使農民收入連年增高。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每年的植樹造林,張傳勝都是親臨各村宣傳指導,帶頭義務植樹,全鄉33個行政村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每年汛期來臨,他科學地制定全鄉防汛預案,落實責任制和各項措施,做好應急和物資準備,確保安全度汛。每年的麥收秋收,他開著自己的車安上喇叭逐村宣傳禁燒秸稈的有關規定,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性以及嚴重後果,讓農戶充分知曉和理解政策要求,增強禁燒秸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他還負責著全鄉的一事一議工作,始終堅持 “議字當先”和“民事民辦”,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發揮村民參與積極性,真正做到了“能議事,真議事,議成事”。對每一個申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他都嚴格把關,穩妥實施,確保將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民群眾的關懷落到實處。近幾年,申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0多個,通過項目的實施,使項目村交通條件、水利設施得以改善,方便群眾出行,提高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張傳勝和村幹部一道深入貧困農戶家中,座談了解情況,找出致貧根源,系統掌握了貧困群眾的第一手信息,為實施精準扶貧創造了可操作條件。凡是能為貧困戶分憂的、幫忙的,他都願意做,村民有事也都願意找他商量。同時,為村裡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也為村幹部注入了新觀念、新活力,把大家攏了起來,凝成一股繩子,為穩固脫貧成果奠定了長遠基石。

張傳勝常說:“一天不工作就渾身難受。”11年來,他很少請假,很少雙休,每月僅回家兩三次。能吃常人不能吃的苦,能受常人不能受的氣,能幹常人不能幹的活,專心、守職、盡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之中。他還堅持寫工作日誌,現已寫了厚厚的30本。在領導和同事們眼裡,張傳勝就是一個“拼命三郎”。

基層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杞縣柿園鄉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傳勝

常言道,心正則身正,心正則路直。張傳勝幹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更不挑肥揀瘦。他始終懷著“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強烈責任感和事業心,嚴守廉潔底線,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品格與風範,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操守與信仰。

張傳勝的務實苦幹和敬業奉獻,贏得了好評,也贏得了榮譽,他多次被市、縣、鄉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和“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在張傳勝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方向、一種動力,感受到了什麼是敢擔當、善作為,什麼叫敬業奉獻、廉潔奉公。

(感謝柿園鄉梁亞傑提供新聞素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