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爲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爲這人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軍隊,這些軍隊都有著赫赫戰功,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例如,北宋的楊家將,南宋的岳家軍,明朝的戚家軍,這些軍隊除了戰鬥力頗強之外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以主帥的姓氏命名的軍隊,當然了這些命名應該都是民間百姓的說法,皇帝一定不會允許有大將自己的私人武裝,對於皇帝來說所有的軍隊都應該姓他的姓才對。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北宋初期非常有名的楊家將,楊家將在宋朝初期對抗遼國 的時候戰功赫赫,為什麼到了北宋末期金國入侵的時候楊家將沒了蹤影,讓北宋亡了國遭遇了靖康之恥,原因就在一個人身上,我們往下看就知道了。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其實真實的楊家將並不像電視劇或者小說裡寫的那樣,真實的楊家將並沒有那麼多的人,大部分都是小說家杜撰出來了,為了豐富故事的內容編了很多人物和情節。楊家將的第一任當家人是楊業又名楊繼業他一開始並不是大宋的將領,而是北漢的一員武將。從後周柴榮開始一直到宋太祖趙匡胤都沒有順利的收服北漢,原因很簡單,北漢有楊業這員大將鎮守。一直到了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才利用反間計收降了楊繼業。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楊繼業投降大宋之後受到了宋太宗趙光義的重用,很快收服了北漢,楊繼業為北宋開疆擴土立了大功,從此在北宋有了一席之地。公元980年,遼國發兵10萬攻打雁門關,雁門關是當時北邊關的大門,這裡丟失將會讓戰爭陷於被動。而當時雁門關的守軍也就是千餘人根本是無法抵抗遼國的10萬鐵騎的。楊繼業在此時臨危授命帶領一支敢死隊出奇兵繞到遼軍的背後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潰了遼軍,解了雁門關的危機。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公元986年在雁門關之戰後的6年,宋太宗揮師北上兵分東西兩路直取遼國的重鎮。誰知東路軍在進軍過程中受到了激烈的反抗,東路軍潰敗讓帶領西路軍的楊繼業不得不帶兵南撤保存實力。不過宋朝就是一個很奇葩的朝代,部隊裡總是會配一個毫不懂軍事的監軍指手畫腳。他制止楊繼業南撤併讓他出戰應敵,原因很簡單就是不能丟了大宋的面子,沒有打一仗就回去實在說不過去,於是楊繼業帶領士兵出征,結果在陳家谷戰敗被擒。楊繼業也算是一條硬漢儘管遼國引誘他投降但是楊繼業誓死不降最後絕食而死,也算是忠臣一名,而他的大兒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鬥中陣亡了。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第一代楊家將就這樣慘淡收場,楊家將的旗幟傳到了楊繼業兒子的手中,這個人就是楊延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楊六郎”,楊六郎這個名字並不是說他前面有5個哥哥他排行第六,楊門確實沒有那麼多的男丁。楊延昭繼承了老爸留下的衣缽帶領楊家軍鎮守邊關,楊延昭自幼跟隨父親在軍中效力,作戰十分勇猛,加上楊延昭治軍嚴明,軍隊的戰鬥力十分強大讓遼軍不敢直視,將楊延昭視為天上的六郎星下凡,所以得名“楊六郎”。楊六郎在邊關鎮守了20餘年一直保邊關安寧,在57歲的時候死在了任上。第二代楊家將就這樣結束了。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接替楊六郎的第三代楊家將是楊文廣,在祖父和父親的庇護下成長起來的,雖然不算是紈絝高粱,但是和他的祖父比起來就差的太遠了。楊文廣在平定廣西儂智高的叛亂時有軍功,宋英宗對他的評價很高,將他立為楊家將的接班人。好在楊文廣從軍時期遼國沒有發生什麼大的戰爭,也就相安無事的過了一輩子,直到公元1074年遼國再燃戰火,這時的楊文廣已經75歲高齡,想上陣殺敵也沒有能力了,結果遼兵還沒有到來楊文廣就死在家中了。

北宋被金滅國時 抗遼的楊家將為什麼不再出來救國 原來是因為這人

楊文廣並沒有太大的作為,對後代的培養也不重視,自己就很少上戰場,他的後代就更少有從軍的了,所以楊家將三代之後就再無能征善戰的將軍出現了,楊家將至此沒落。小說中寫道的楊宗保。穆桂英等人物都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在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的時候楊家將就根本幫不上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