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貨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車來車往168


鐵路建設飛速發展擠壓公路運輸

中國的鐵路是世界知名的,大部分都為民生所用,以後跨省運輸首要考慮火車。隨著鋪設軌道越來越長,現在都不說省會城市了,大多數城市都有鐵路運輸,比起汽運要穩定速度也快,關鍵中間沒有過路費,成本低很多。只不過鐵路運輸的便利性稍差,而且運輸過程相對繁瑣,隨著時代發展慢慢會優化好的,這是長遠來看。

公路運輸成為連接市與市之間的紐帶

跨省有鐵路運輸,跨市的話還是公路比較合適,一些小型的貨物不在主要依靠大車來運輸,如今政策也在限制大車,四米二、箱貨之類的中小型貨車將會成為主體,並且更容易在城市內穿梭。


花生好車


大貨車的未來?還是卡車司機的未來?如果說說大貨車的未來,個人覺得。將來的大貨車一定會走向人工智能化,無人駕駛貨車。絕對不是痴人說夢話。如今有些高端點的重卡已經實現了半自動化的駕駛,比如國外的沃爾沃,國內的解放j7!



如果你指的是大貨車司機,那就前途未卜。加入無人駕駛技術成熟,人工智能的普及。大貨車司機將面臨著失業的風險!這可不是危言聳聽,所以司機朋友們,要有這個心裡準備。

即使無人駕駛技術沒有這麼快普及,大貨車司機還是比較艱難,入行門檻低,狼多肉少,曾經馬達一響,黃金萬兩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所以多多提升自己,即使時代在變,也不至於被淘汰的命運。

這裡是👉卡車講堂👈更多卡車問題,歡迎關注諮詢我哦🙏


卡車講堂


大貨車司機的未來四句話信息化,平臺化,標準化智能化,所謂的信息化就是全國的貨源信息大整合,運力大整合。不管是零擔,整車,特種運輸,同城,飛機,輪船,火車所有的貨源都在一個平臺,司機物流公司根據自己的需求找貨就可以了,貨主發任何貨物只需要發一個訂單就可以,不再需要研究我這個貨究竟找什麼車合適。
第二個平臺化,我們剛才說的理想的平臺已經開始運行,他就是快遞物流第三方平臺“51快配APP”,運行了幾個月可以說移動互聯網的又一個奇蹟來了。平臺➕個人照樣適用於物流行業。貨主發佈信息司機物流公司報價後運費支付平臺再出發,這樣司機在家找到貨了再出發,全國2000多個分站你可以切換到任何分站找貨。比如你拉貨從廣州到北京,到鄭州的時候卸下了兩噸,你可以提前切換到鄭州分站找兩噸補上,由於運費都支付平臺了,所以你完全不必擔心到了貨沒有了。

第三標準化,市內最後一公里會誕生很多專做市內接貨收貨的公司,他們把各地專線的貨收到一個個的貨運場裝成一個個標準的集裝箱,大貨車到了貨場拉著箱子就可以走了,這樣計價就可以標準化了。這個大部分貨物可以也許五年之內這樣的標準化運輸佔到總貨運量的30%。
最有一個智能化,這個大家都在討論,就是自動駕駛,機器人開車,這個我預計十年之內無法全部代替人工,但是在一些幹線公路上由機器人駕駛司機休息減少司機的疲勞是可以的,也就是說機器人會大部分替代司機但是要完全替代司機尤其是比如進廠前的一些小路,這個我們給他預計二十年時間。


創業特種兵


看到這個問題,大多數人的想到的是現在從事運輸業的大貨車未來的前景如何?這個行業以後還能不能掙到錢。因此,未來的大貨車是不是會發展的更美觀,會不會引進智能駕駛,無人駕駛,咱也就把它放一邊算了。


我是農村的,我們村村子不大,可是跑運輸拉煤的半掛大貨車就有二十多輛。下面我以一個車主兼司機的身份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現在正在山東皺平的一個電廠門口的馬路上等待卸貨。我的前面最少還有數十輛和我一樣的運煤的大貨車在等待,估計要卸完煤怎麼也得天亮以後了。

我的車是昨天黃昏的時候從河北省曲陽的一家配貨煤場過來的,路上治超站太多,只能標載運輸,總共裝了三十六噸煤(車貨總重50噸)。我一個人是司機也是車主,凌晨四點左右到的電廠。本來原計劃今天中午可以卸完貨,下午找點配貨裝車,晚上往回走,卸完配貨中午以後就可以回家了。這樣算下來刨去油錢過路費總花費,也能掙三千左右,一天平均一千多塊錢。沒想到突然通知今天卸不了貨了,得等到明天。這樣以來又耽誤一天,計劃的兩天一趟變成了三天一趟,這樣算下來一天平均也就是大幾百塊錢了。就是這樣的活現在這段時間也沒有保障,有一趟沒一趟的。這樣算下來我這個車一個月大概收入刨去修車啥的能掙兩萬塊錢左右。現在行情比較差,好的的時候(要等到中秋節以後)收入會高點。這樣算下來一年能有二十萬左右的收入。



看到這裡,大家肯定會說還可以啊!請大家注意一點,我這種情況是我自己開車,老婆跟車,或者有空了兒子輪換跟車。不僱司機是因為僱一個司機起不了什麼作用,僱兩個開車一個月下來掙的錢還不夠給司機呢,所以我們村裡的很多車都是跟我一樣在跑。行情好的時候會找司機跑一趟給一趟的錢(800左右)。

二十萬,就按兩個人算,一個人也就是十萬,比出去打工也好不了多少,如果遇到沒活歇倆月,有時候還不如打工強呢。

肯定還會有人說那你怎麼不去打工啊?說實話,跑過大車的人都知道,只要幹了這行,就是不掙錢也沒有人願意去打工,相對來說幹這行還是自由度高一些。遇到十年不遇的好行情的時候,掙幾萬塊錢也很塊的。最主要的人一干這個行業就懶了。

說了這麼多了,也該說說大貨車的未來了。就我的感覺而言,太大的未來是沒有的,但養家餬口還是沒有問題的,前提是隻要不出什麼大事故。

不管未來如何,大貨車肯定還是有人去經營的,這是需求決定的。一波人衝上去,退下來,還會有一波人衝上去,如此週而復始,這就是生活。


大風呼呼


本人養了大貨車三十年,換了十多臺車,從四米箱換到了十三米箱,掙得辛苦錢都用來換車了,大家問了,你為什麼總換車,因為貨越拉越多,錢越掙越少,因為你不換車沒人用你,假如你是貨主用車拉貨一個拉十噸5百元,一個能拉十五噸也5百元你用誰,其實說白了,都是車主自己坑自已,但也沒有二招,一臺車養活了太多的人,現在以退休,幹了一輩子,除了一身病,別的啥也沒剩,只剩幾套順口溜,方向盤一轉,一輩子白乾,喇叭一響,治富是白想,跟誰有仇,勸它買平頭,買臺四八,錢都白搭,買臺半掛,錢都沒剩下,


雲中龍196


大貨車的未來,個人看好,畢竟現在的發展環境是以前不能比的,一直在向好的方向不斷髮展,道路貨運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不過這裡要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比如行業惡性競爭、區域發展不平衡、運力分佈不均衡等等。

技術方面,肯定是要向智能化物流、新能源車型發展,這是無可厚非的。清潔能源車政府補貼幾年前就開始了,重點車輛動態監控聯網聯控技術也在不斷完善,等等等等……

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努力為物流發展提供更好的政策扶持和更廣的運營平臺,取消強制二級維護、推廣無車承運人、鼓勵甩掛運輸、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冷鏈物流、多式聯運等形式不斷出新,貨運發展面臨著之前難以比擬的機遇……

當然在看好的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貨運市場仍舊存在的問題。

1、貨運行業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難以達到要求,主要體現在安全意識淡泊,經營觀念陳舊,部分企業或個人為求利益違規運輸等;

2、儘管出臺政策越來越向好,但是某些方面仍舊存在政策滯後於市場發展的情況;

3、地域之間發展不平衡,道路執法、行業管理有待於進一步規範。

總之,雖然存在問題,但是未來依舊向好,這需要國家的調控、政策的支持、規範化的管理、從業人員的努力等多因素形成合力,更早更廣泛地實現“車暢其路,物暢其流”。



左老幫菜


我有五輛大貨車!司機每人每天340元另加60元飯錢!每輛車兩個駕駛員24小時輪流駕駛!每天毛利潤1100元去駕駛員工加飯錢800元保險100元每天毛利200元!40多萬買車!這還能幹嘛?


冠縣老吳


小車的無人駕駛計術都還不成熟呢,大貨目前看來還有10萬八千里路要走,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什麼有駕駛的汽車和貸物在路上都出這樣那樣的問題,空中飛的客機都還沒有到那份上,所以無人駕駛的貨車說話太早了。


腳下不平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車友們的回答我真看不下去了 確實如此 什麼都在漲運費還在降 打野的貨 貨主都想找回頭車 價格壓得低的很甚至只能保本 你不拉有大把的人去拉 固定的貨運費不漲還在降 對於我們常年離家上千公里路上到處跑的人來說實在不易 都說司機是高危職業,確實如此 跑長途經常看見車禍是家常便飯。因為趕時間 疲勞駕駛佔比高出不少。現在的貨運司機到大部分地方去裝卸貨都得看別人臉色,顯得非常弱勢。司機的前途跟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顯得前途一片灰暗。養車實屬不易。車是越來越好越來越貴,花更多的成本掙著不多的錢。一進入自己買車入行的隊伍,那就只有使勁幹吧 使勁透支吧 因為每個月車貸上萬塊要還,不使勁跑想借錢還嗎。 累啊 累死了 曾經的美好憧憬敗給了現實社會 這是我的切身體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