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前言

二十七年前,我正讀高二。

某天,在報紙上讀到一篇報道,介紹了山區失學兒童的現狀,讀完後我心潮起伏,並立下了畢業後到山區支教的志向,這也成為高考填志願時我毅然選擇師範院校的原因之一。

遺憾的是,後來我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直到二十二年後的今天……

暑假的支教行動由國內某教育機構組織,原定共10組家庭,最後成行的只有七組,分別來自江蘇徐州、常州、南京和廣東順德。支教地點為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清河鄉海子鎮河壩組,距離徐州2000多公里。

羊媽很支持我們的行動,但是又擔心山高路遠,條件艱苦,怕我照顧不好小羊。出發前她就開始關注當地的天氣情況,併為我們準備了諸如防曬霜、防曬衣等相關物品兩大箱!

我和小羊並不太在意這些,內心只有激動和期待……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7月17日出發,小羊不願意坐飛機,我們只好先乘坐3小時的高鐵到杭州,然後轉火車到昭通,其間需31小時。我當然感覺很無聊,他卻異常興奮,爬上爬下,跑出跑進,一會兒和對面的爺爺聊天,一會兒和下鋪的弟弟打牌,我也樂得輕鬆,放心地睡大覺。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列車行經蘇、浙、湘、贛等數省,從平原到丘陵,穿山過橋,一路景色變換,祖國大好河山盡收眼底,倒也不覺得時間漫長。18日晚8點,出了昭通車站,仰頭遠眺,高天流雲,山巒起伏,美不勝收,我們站在了雲貴高原海拔2000米的土地上……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徐州炎炎盛夏,雲南卻氣候怡人。與小羊在昭通休息兩日後,20日晚,七組家庭陸續到達指定地點。碰頭會上,大人孩子相互介紹後,漸漸熟悉起來,一個支教團隊組建成功。

領頭的是張校長(教速記課)和郭老師。教師組成員為:小學英語周老師、小學語文田老師、航模課管老師(兼初中英語教學)、初中語文老羊老師,還有兩位生活老師——來自南京的小周老師和親切和藹的邢大姐。

小助教共有八位:小管老師(大個子,很斯文)、小呂老師(大美女,嗓門也大)、小賁老師(小美女,不愛說話)、小戚老師(小活寶,超級搞笑)、小羊老師(小胖子,很暖心)、小萬老師(小問號,各種問題)、小葛老師(書呆子,愛思考)和可愛的小山同學(小頑皮,必須躲)。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張校長在會議上強調:從今天開始,孩子必須自己照顧自己,不得再依賴父母,行李自己拿,衣服、碗筷等都要自己洗,不能叫苦喊累,一切行動聽指揮。

小朋友們都點頭答應,自信的表情好像在說:“這有啥,好像咱們不會照顧自己似的……”

第一天

21日8點,準時進山。

山裡的特點是白天紫外線特別強,早晚卻很涼,晝夜溫差大。

一路驕陽,三次換車,從城市到山區,從大客、中巴再到小麵包,一邊是懸崖絕壁,一邊是深谷大河,一路顛簸,一路辛勞,孩子們興奮加激動,大人們疲憊加擔心。歷時八小時,下午四點左右,我們終於順利抵達大山的最深處。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山裡的老鄉話不多,但是非常熱情,早已準備好了兩桌豐盛的晚餐,還拿出了珍貴的臘肉招待遠方的客人,讓我們倍感溫暖的同時也深感不小的壓力……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老鄉的家一面背山,一面臨淵,魏巍青山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愈發高大。耳畔是潺潺水聲,伴著清脆的鳥鳴,令人怡然忘俗!

旁邊的另一間小屋裡住著一位小姑娘,她名叫秦禮燕。見我們要給她拍照,她趕緊進屋換了一身乾淨的衣服,靦腆地坐在那裡只是笑,用並不標準的普通話簡潔地回答著我們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飯後開始安排住處:我和管老師、邢大姐及小週四家人(大男人和小男人為主)住在山坡上的兩間房裡,其他人(只有小葛同學是男性)住在坡下的“獨棟別墅”裡,兩地相距約百米。

我們的住處位置極好:群山連綿,橫在門前,溪流潺潺,聲音巨大,每天在睡夢中我都以為外面下著大雨。更重要的是,上課的教室就在樓上,方便!帶有熱水器的洗澡間就在教室旁邊,開心!

心之所向,彩雲之南——雲南山區支教日記1

令人沮喪的是,門前雖然就是大路,但是泥濘不堪,行走困難。而我們的手機,無論電信還是移動,信號都徹底斷絕,當地老鄉的號碼卻可以通信,鬱悶不?

最後我們乾脆都開啟了“飛行模式”,暫時“與世隔絕”。

好吧,比之前想象得好很多了!

洗完澡後回到各自的住所,我們嘰嘰喳喳,歡聲笑語,給寂靜的山谷平添了一份生機與活力——遠處平房的屋頂上,秦禮燕抱膝而坐,面對群山,靜默不語,彷彿已經習慣了與自然為伴……

她在想什麼?她的未來會怎樣?我們的到來是打擾了她平靜的生活,還是會改變她命運的軌跡?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