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語》中出現的人魚,最早可能是猿猴進化而來

最近上映的《水形物語》藉著“人魚”這個題材拿到第9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東西方文化有各自的神怪傳說,未必都能引起彼此的共鳴,唯獨人魚是個例外。在不同文化海洋中誕生的人魚,竟然從形體到性格到命運,都有某種神奇的共性。

《水形物語》中出現的人魚,最早可能是猿猴進化而來

人魚擁有人和海洋動物共同特徵,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古人描繪過一系列神秘而極富藝術感的人面魚紋,大概是人類對這個問題早期的探索。

《水形物語》中出現的人魚,最早可能是猿猴進化而來

公元前4世紀,敘利亞東北部阿勒頗地區崇拜的豐饒女神阿塔伽提斯(Atargatis)就是人身魚尾的形象;中國上古傳說中的伏羲女媧是人身蛇尾,並且在西漢晚期的卜千秋墓中發現了蛇尾向魚尾過度的情形;而後此類人首魚身的俑像也頻頻出現在漢至宋代的墓葬中,不過中國人魚早期時腰線謎之上提,宋代時才變成正常比例。

《山海經·海內南經》中提到一個在建木西的氐人國,國人都是“人面而魚身”;《大荒西經》還提到一種半人半魚的“魚婦”,能夠改變生命的存在方式,因而使古帝顓頊起死回生。

《水形物語》中出現的人魚,最早可能是猿猴進化而來

西方的美人魚和水妖往往擁有美妙的歌喉,並擅長用歌聲迷惑人類而造成海難或溺亡。太平洋美拉尼西亞群島傳說中的人魚adaro也絲毫不遜色,她們居住在龍捲風中,順著彩虹來到人間,冷不防地襲擊人類;在中國,正史記錄始皇帝在他第五次出巡中夢到了與海神戰鬥的場景,醒來後用連弩射殺了一條象徵海神的巨魚才平復內心的激盪。

《水形物語》中出現的人魚,最早可能是猿猴進化而來

當今有個近似異想天開假說:海猿進化論。這種觀點認為人類進化史上的化石空白期是因為人類祖先並非生活在陸地,而生活在海洋。400萬至800萬年前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到海中生活,並適應海水進化出了有別於其它靈長動物的光滑皮膚、排出鹽分的淚腺、豐富的皮下脂肪和高含水的體質,以及正面性行為、高託舉的抱幼仔方式等迥異於其它靈長類、但與水生哺乳類相似的行為。

《水形物語》中出現的人魚,最早可能是猿猴進化而來

按這種假說,幾百萬年前當海水退卻後,那些擁有了水生性狀的海猿重返陸地成為人類的祖先。假設這種大膽論調屬實,那麼從前那些沒有重返陸地的海猿是否還留在海中?變成了什麼樣子?難道就是撲朔迷離的人魚?從這點出發,海人和人類還真是最親近的異種,他們身上還寓寄了人類內心最柔軟的故鄉情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