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阳旅游的DNA——资阳之旅,注定是一次文化穿越

唐俊高

泱泱华夏,窈窈蜀川,楚楚资阳。

踏上资阳大地,迎面而来的,是历史人文的厚重和现代文明的妙曼。

蜀人原乡

文化是旅游之魂。

35000年前的智人──“资阳人”,在资阳大地上踩下了迄今为止第一串远古文明的足迹。

1951年一出土即震惊中外的“资阳人”,其人类学重大意义无可厚非:地质年代属更新世晚期较早阶段,距今35000年以上,为早期新人类型,比欧洲克罗马农人和北京山顶洞人更原始,是中国发现的唯一早期真人类化石,是南方人类的代表,是古人类发掘中唯一的女性,是目前已知的这片土地最早的祖先。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序列,得到进一步证实;人类向新人发展的演进中,竖起一块不可或缺的里程碑。

这是由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派专人将其送往北京,由世界级专家裴文中、吴汝康等教授,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并出版专著《资阳人》而定性的。

“资阳人”作为川人的始祖,资阳作为蜀人的原乡,天经地义。

先后随之出土的,还有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猛犸象、马、虎、鹿、龟、鱼等动物化石,更有许多打制石器和一件骨锥。其原始文明程度,足可窥见一斑。考古学家根据地质堆积层的延展和分布,认定此地兰家坡,就是包括这“老祖母”在内的资阳先民辈辈代代的主要聚居地。果然,2005年,该地又出土一具汉代铜车马,还带有一个青铜驭手,再次轰动全国考古界。

日积月累而成的“蜀人原乡”文化,是这片土地上的生长,独具特质。

“蜀人原乡”文化的特质为“碧血丹心,大道直行”。巅峰阵容为自东周大夫苌弘伊始的古今资阳仁人志士:汉代辞赋家王褒、经学家董钧、治黄使者王延世,宋初易学大师陈抟,宋代数学家秦九韶,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革命烈士余国祯,抗日师长、革命烈士饶国华,共和国元帅、外交家、诗人陈毅,上海市长曹荻秋,中国新诗先驱康白情,歌剧《白毛女》先行者、长诗《白毛女》作者邵子南,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心武,谐剧创始人、谐剧表演艺术家王永梭……等等。

苌弘是资阳人文精神有据可考的源头和标杆,蜀中进入先秦正史的唯他一人。成语“碧血丹心”和典故孔子“访弘问乐”都源于他。之后的历代资阳志士贤达,精神特质均与其一脉相承。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独具特质的“蜀人原乡”文化,是资阳旅游的DNA。

“资阳人”发掘地,孔子访苌弘雕像,汉代铜车马雕塑,安岳石刻,“蜀中净土”报国寺,“佛山橘海”半月山大佛,秦九韶纪念馆,陈毅故里……这是一个个牵引游人脚步的景点,更是这片亘古大地的文化结晶。

天府资国

文化品味的丰厚,是文化内涵的基本要求,也是旅游品味如何的直接决定因素。

翻开资阳这本大书,无论是神话、传说,还是史实记载,无不荡气回肠,令人感慨连连。

“资”,指货物、物产,与财富有关,亦作“支助”解。这片大地之所以被称作“资”,相传是因帝尧的九太子姬资在这里治理沱江水患有功,被封授资国于此。作为蜀中丰饶的米粮川,“天府资国”的名头,资阳可谓名副其实。

资阳,尧为资国地,夏属梁州,周入雍州为蜀国地,秦灭蜀建郡为蜀郡地,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在此置资中县,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置资阳县。此后,数度废县,皆因战乱。现所能见到的人口资料显示,宋淳祐三年(1243)三月,蒙兵复陷资州,资阳人口十丧七八,县遂荒芜;元至元八年(1271),资阳一带时为宋据,时为元占,残民几尽。明初,移民实川,至成化元年(1465),资阳3乡划入318户、7632人,明末又大量死于兵燹……

足可想见天府资国的多灾多难,亦足可感触历代资阳人的坚韧顽强。

现今的资阳人,主体已是明清时期移民的后代,除汉族为主之外,还散居着回、满、朝、蒙等43个少数民族。最先的土著先民,或已远避他乡,或已同化他族,或已消亡殆尽,但人员的流动带来的是生产生活方法和技术的流动,是经济的流动,更是文化的流动。历代资阳人以这方水土为根,以这方水土为傲,延续着一个又一个传奇和辉煌。

这其实就是人文精神的力量。

天府资国不断地牺牲着自己,不断地接纳着世界,所凝结的人文精神饱含生生不息、坚韧笃定,兼纳并蓄、睿智贤达。所呈现出的文化普遍现象,亦颇为独特:就像一件“百衲衣”,看似无主打色彩却缤纷斑斓,无凸出主题却恣意多元,无固守中心却辐射无边,无圈定边缘却张力无限。

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从犁牛打耙到现代农业的农耕文化;从汉代铜车马到中国四川现代,从三线建设到和谐号、世界上最大马力现代机车的车城文化;以“蜀中净土”乐至报国寺、木棉袈裟雁江莲台寺为主要载体的宗教文化;以驿站、码头、挑夫为主要载体的成渝古道文化;以临江寺豆瓣(明朝)、两节山小酒(明朝)、飘香中和醋、中天酿造业为主要载体的酿造文化;以雁江“长寿之乡”为主要载体的长寿文化;以民族斗争、解放斗争、抗美援朝斗争、自卫反击斗争中的仁人志士、革命英烈和安岳“革命老区”为主要载体的革命文化;以“中国一绝”安岳竹编为主要载体的手工艺文化;以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为主要载体的毗河乡村旅游文化……等等,蜀人原乡文化海纳百川,品味丰厚。

早在1958年3月27日,毛泽东主席专列曾短暂停留资阳,下车一番游览后,老人家大加赞赏:“是个好地方啊!”

历史不可重演,但体验还得升华。让自然光鲜,让历史时尚,让文化可亲,资阳旅游深深扎根于本土文化特质,品味日渐丰厚。山岳型、湖泊型、森林生态型等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名人故里型、名人墓冢型、文物型、公园型等人文景观星罗棋布;节庆型、宗教文化型、艺术工艺型等产业资源不断涌现。A级旅游区从无到有,已达9家;星级旅游饭店层出不穷,已达7家;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如雨后春笋,已达36家;文化艺术节、美食节、柚花节、桃花节、柠檬花节、烧烤节、小龙虾节等等各种旅游节会,更是遍地开花。

自信资阳

人类的生产生活,最终凝结的是文化。人类的旅游活动,其实就是文化互动。

城市的旅游竞争,是城市的文化竞争,是城市文化存量竞争,更是城市文化增量竞争。

今天的精品,明天的文物,后天的遗产。自信满满、永不言输的资阳人,坚持不懈地在为蜀人原乡文化添砖加瓦,同时也在为资阳旅游扩张着文化增量。

用经营旅游文化的理念来经营城市文化,资阳人这一认识越来越深刻。

──精品交通网络形成,成渝之心区位优势日渐凸显。资阳直接连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处于成渝直线的黄金通道,中心城区距天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仅18公里。成渝高铁、成渝铁路和成渝、内资遂、遂资眉、成安渝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县县双高速。正加快构建的“7高9轨16快”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将使资阳成为成渝经济区最大的次级交通枢纽。四通八达的交通,必定带动城市文化的更大流动。

──西部车城名片更加闪亮。资阳有中国最大的出口机车生产基地中车资阳机车、世界级商用车生产基地四川现代,已聚集车产业企业100余家。新形势下,资阳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工业主导制造为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造车业,突破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资阳正加速推广应用新能源机车,新制式空轨、齿轨列车,加快建设国家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出口基地、国家新能源机车和新制式列车研制基地、全国重要的汽车与零部件制造基地。资阳的机车,已随着“一带一路”走向沿途二十几个国家。资阳的车文化,伴随着车产业的跨越发展,不断地扩展着外延,充实着内涵。

──中国牙谷揭开面纱。资阳人有一种精神,就是不屈不挠、敢为人先。“中国牙谷”,正是资阳人立足实际、放眼世界敢行敢试的生动实践,目标为打造口腔全产业链,实现“产、学、研、销、医、养”一体发展,力争达到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目前,牙谷科创园、四川天府口腔医学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牙谷小镇正加快建设,美国爱齐等34户企业入驻发展。资阳的城市文化,又添新丁。

──安岳石刻魅力四射。安岳石刻“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拥有10万尊唐宋石刻造像和40万字石刻经文。安岳石刻始刻于公元521年(南朝梁武帝普通2年),鼎盛于公元8世纪初至12世纪初的400年间,延至明、清、民国,已逾1400余年。

安岳石刻被誉为一部珍稀的天才宗教艺术杰作,中国石窟艺术走向成熟时代的唯一代表,中国石窟艺术形象化的百科全书,中国宗教史上的全民崇教丰碑,中国佛教密宗地域化的历史助推器,研究中国儒道思想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化传世标本。

2000年9月,安岳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石刻艺术)之乡”。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安岳石刻工艺得以恢复性继承,产品已发散至多个省市、国家和地区。同时,安岳石刻又成功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单。古老的石刻艺术焕发出新的文化色彩,并向努力追求传统文化的世界表达。

──安岳柠海弥幻弥彩。中国柠檬在四川,四川柠檬在安岳。安岳柠檬产量占全国80%以上,产品远销美国、俄罗斯、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家柠檬标准的制定者。

20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尤力克柠檬传入安岳,安岳人经不断驯化、选育和栽培,培育出了丰产、优质的柠檬新株系,1983年获得泰国国际果品博览会金奖,并连续多次被评为国优、省优果品。

1986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安岳建立柠檬商品生产基地,这也是全国唯一的柠檬商品生产基地。同时授予安岳“中国柠檬之乡”称号。2009年,安岳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柠檬第一县,创造了新的中国之最。

安岳柠檬以其生态优势、品种优势、品质优势、市场优势、科技优势,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

随之而生的魅力柠海游、柠檬赏花节、柠檬采摘节、接送农民工的“柠檬号”春运专列、琳琅满目的柠檬衍生产品、生动优美的柠檬题材文艺作品等等,使这一传统产业,正实现着新时代的文化解读。

──生态文明持续向好。35000年前,“资阳人老祖母”就活了51岁,超过当时平均寿命37岁,资阳在远古时期就有了长寿之根。如今,雁江区林木绿化率49.82%,境内贯穿一江七河十八溪,有高钙锶偏硅酸优质复合矿泉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达300天以上,气候舒适宜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雁江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7.59岁。今天,110余万雁江总人口中,百岁老人多达107人,年龄最大的高达111岁,长寿之乡的代表性、整体性、持续性三项必达指标一直都十分稳定。雁江区因此成为四川仅有的三个“中国长寿之乡”之一。

目前,该区已建成养老机构87所、日间照料中心65个,为1.35万名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成功创建“四川省敬老模范示范区”。自2015至2017年,雁江区已连续举办三届长寿文化艺术节。

大自然大文化。自然孕育文化,文化反哺自然。孝悌感恩,是人间美德文化;“天人合一”,实乃人类文化的终极追求。

──元帅故里,革命英雄主义更加彰显。乐至在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文韬武略、享誉中外的开国元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孕育了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大学者、大书法家、诗人谢无量;涌现出了英勇善战的红四师师长叶镛,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郭隆凯,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的特等功臣、“滚雷英雄”罗光燮等革命英烈。

陈毅故里以前只有始建于清代乾隆初年的陈毅故居,为木质穿榫结构的三重四合院,大小房屋36间,和一座修建于1986年的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如今,陈毅故里景区已被建设成国家4A级旅游区。景区以伟人文化为主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并存。其中的陈毅故居文物陈列馆,也于2011年完成维修改造并重新布展,从青少年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五个时期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陈毅元帅光辉伟大的一生。作为资阳、四川乃至全国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其凝结并彰显的革命文化,必将使得革命基因辈辈代代薪火相传,使得我们对我们正在从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加自信,更加坚定。

文化资阳旅游的DNA——资阳之旅,注定是一次文化穿越

陈毅故居

文化资阳旅游的DNA——资阳之旅,注定是一次文化穿越

汉代铜车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