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通往來江蘇的高速,雙向六車道,時速120公里,蘇南浙北暢行無阻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一條條高速公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帶動了許多貧困地區的發展,尤其是貧困地區,更是成為高速公路的受益者。高速公路已經成為覆蓋範圍廣,造價成本低,造福人數多的最大利民措施。蘇臺高速南潯段至桐鄉段及桐鄉至德清聯絡線工程在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回憶召開。這標誌著嘉興在打造高速公路“三縱三橫”路網建設上又邁出堅實一步。

蘇臺高速公路南潯至桐鄉段是“長三角經濟圈”由浙江通往江蘇的六條大通道之一,是長三角高速公路網規劃的“縱三”江蘇鹽城至浙江紹興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自江蘇省蘇州市,由江蘇省蘇震桃高速公路進入我省,經湖州、嘉興,接已建成通車的錢江通道及其南北接線,通過杭紹臺高速公路直達台州。桐鄉至德清聯絡線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網規劃中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複線的一部分,與即將開工建設的杭州繞城高速公路西複線湖州段順接。

該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強蘇南地區與浙北、浙東地區的公路通道,完善浙江省高速公路網絡。路線全長約34.692km。項目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設計速度120km/h、路基寬度34.5m。嘉興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東接上海,南瀕杭州灣,西連杭州,北鄰蘇州,是馬家洪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唐宋以來一直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被譽之為“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此孕育了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馬家浜文化,這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源頭之一。嘉興歷代名人輩出,僅近現代就湧現出了文壇巨匠茅盾、國學大師王國維、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漫畫家豐子愷和張樂平、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

嘉興市境舊時多名勝古蹟,嘉興城內舊有“七塔八寺”之說,其中有些已隨歷史而消失。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力加強文物保護和景觀維修開發,許多舊景點煥發容顏,新景點展現新姿。市區南湖及煙雨樓,是傳統遊覽勝蹟,其地本以煙雨疏濛、樓臺玲瓏的勝景享名古今。 嘉興市境內大部分地區河湖交錯,密如蛛網。埠頭系舟,石橋跨渡,人家盡枕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