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想做人工智能平台,人称“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到了A股就行吗?

富士康,全球著名代工厂,既代工手机,也代工电脑,客户遍布全球,你手里用的苹果手机、华为手机或者戴尔笔记本,可能就是富士康生产。富士康这么多年都在幕后,很少走到台前,更多人了解富士康是2010年出了名的工人“十三连跳”事件,赚得盆满钵满的富士康由此开始有了“血汗工厂”的名声。

其实,在很多学历有限的农村孩子心里,富士康是非常不错的工作之选。后院活动部小编曾去深圳考察,在街边到处可见的小人力中介所,年轻人三两聚集,想去富士康工作而不得。后院活动部小编问:富士康不是累吗?为啥想去富士康干活?有人白了一眼,漫不经心答:哪个工厂不累?富士康工资高,管理还稍微正规点。后院活动部小编又问:那为啥不能去富士康?那人不耐烦了:富士康招工要求挺高,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都想做人工智能平台,人称“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到了A股就行吗?

依靠中国廉价劳动力,搭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快车,富士康的制造工艺、代工水平被全球认可。业务壮大,富士康不缺钱,现在已经是营收千亿的大企业,而且营收持续增长。2017年、2016年、2015年,富士康的营收分别为3545.44亿元、2727.13亿元、2727.9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2.2亿元、143.9亿元、143.5亿元。

现在,富士康不再只想着做制造、做代工,富士康的老大郭台铭要把富士康打造成为一家全球创新型的人工智能平台。6月8日,富士康将旗下工业互联网业务拿出来,正式登陆A股。据说,登陆仪式上,有一项是所有参与者集体观看大盘走势!足以见得富士康信心满满。

富士康给A股上市公司的定义就是要做工业互联网平台。富士康拥有30年的传统制造经验,它希望利用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互联网的技术将传统制造经验打包、输出。这有点类似万达的输出房地产运营管理能力,试图将富士康由重变轻。

后院活动部小编分析,富士康之所以谋求转型,想搞人工智能平台,一方面是时势所逼,毕竟苹果销量下滑,三星、华为等都开始搞自己的工厂,富士康未来如何增长?一方面代工始终站在利润的底部,富士康也想吃肉而不仅仅是喝汤,这从富士康收购夏普做自有品牌可窥一二。再就是未来必然是人工智能时代,富士康提前布局赌明天。

都想做人工智能平台,人称“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到了A股就行吗?

不过,后院活动部小编越看越觉得富士康要做的事情,国内外已经有一大票企业在做了。最早做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应该是GE,2015年8月就已经将它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Predix投入市场。半年多后,2016年4月,西门子也推出了工业云服务平台MindSphere。ABB、IBM以及中国的三一重工、海尔、华为……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想做平台。

富士康能行吗?后院活动部小编认为,一方面富士康从制造领域出发,可以与对手差异化竞争,一方面登陆A股市场之后,获得本土身份,在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也要比GE、西门子等纯外资企业轻松一些。

都想做人工智能平台,人称“血汗工厂”的富士康到了A股就行吗?

何况,富士康登陆A股,还有国企、央企、BAT加持。从招股说明书看,国企主要是具有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背景的中央汇金资管公司,央企包括中国移动、中国中车、中国铁路、国投集团等,互联网三巨头阿里、腾讯、百度则统统都在。就这阵容,随便搞个战略合作,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也有不小的市场了。

后院活动部小编认为,富士康想做人工智能,想搞工业互联网,具备良好的先天性条件,也有市场基础。富士康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怕就怕富士康揣着金刚钻不好好干,那工业互联网可能就只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概念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