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戰老兵憶老山貓耳洞,貓耳洞環境有多惡劣?答案讓你流淚!

老山位於中國雲南省麻栗坡縣船頭以西,主峰海拔1422.2米,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向中國雲南省的咽喉,由於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越在老山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爭奪戰。

參戰老兵憶老山貓耳洞,貓耳洞環境有多惡劣?答案讓你流淚!

由於老山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喀斯特地貌,山體上分佈著許多大小深淺不一的溶洞,常被戰士們當作天然的掩體,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難以構築工事的不足。久而久之,有人便把小型的天然溶洞與人工挖掘的貓耳洞混為一談,不分彼此。

說起“貓耳洞”,現在沒有多少人知道。但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些戰鬥在雲南老山前線的將士們來說,“貓耳洞”可謂是刻骨銘心。當年,“貓耳洞”是前線一種最普通的戰地掩蔽工事,通常情況下,構築在塹壕或者交通壕的兩側,拱形的半圓門,高約一米餘,寬則幾十公分,縱深長度不等,小則僅供1人容身,大則可納3—5人,其功能主要用來防炮、藏身、儲存彈藥等,為堅守陣地的戰士提供生存的空間。

參戰老兵憶老山貓耳洞,貓耳洞環境有多惡劣?答案讓你流淚!

貓耳洞作為戍邊戰士的終日棲身之地,其狹小逼仄首當其衝,進出必低頭,站立必彎腰,即便是躺下了也要屈胳膊蜷腿,如同受刑一般,那種憋悶的滋味,不是一般人都能夠體會到的。由於氣候潮溼,加上交戰雙方的屍體無法及時的運離開戰場,細菌氾濫,很多戰士都細菌感染了,

整日汗水流淌,襠部長期被汗水侵蝕,汙垢與鹽分積累,紅色癬菌白色球菌等細菌得到繁殖,加上缺水,不刷牙、不洗臉,當然就無法洗屁股了,以致出現了“爛襠”這個如同閹割的奇怪疾病。無奈之一,解放軍戰士們只能選擇赤裸上陣,這樣可以更加透氣,減少感染!

參戰老兵憶老山貓耳洞,貓耳洞環境有多惡劣?答案讓你流淚!

在那個血與火的戰鬥歲月,小小“貓耳洞”與前線將士的生存條件,戰鬥的勝敗,乃至國威軍威、人格精神等密切相關,牽動著全國億萬人的心。在一次次激烈的戰鬥中,戰士們據洞堅守,頑強奮戰,誓與陣地共存亡!炮彈一次次將貓耳洞炸塌,許多勇士血濺洞壁,有的當場飲彈犧牲,而有的身負重傷之後,而又一時無法撤下陣地,也只能在貓耳洞裡流盡最後一滴血。

貓耳洞內雖然空氣不流通,但雨水卻暢通無阻。一到雨季,雨水就肆無忌憚往裡灌,貓耳洞便成為名副其實的“水牢”:有的淹到膝蓋,有的齊腰,還有的則淹到脖子。一般10多個小時後,水會自然退去,但若遇到連續陰雨天,戰士們在水裡泡個10來天也是常有的。即便如此,戰士們也不能離開貓耳洞,必須堅守。他們把槍綁在肩膀上,電臺頂在頭上,有時實在支撐不住就在水裡睡著了,但立即會被水灌醒。

參戰老兵憶老山貓耳洞,貓耳洞環境有多惡劣?答案讓你流淚!

遇到天晴時,水又成為貓耳洞的奇缺之物。由於敵軍炮火封鎖,水很難按時送到前線。很多戰士在洞中堅守幾天幾夜,只能喝一口水,洗臉洗澡就不要想了。嚴重缺水導致貓耳洞裡的戰士平均一天不到一次小便,大便一般7至10天一次,長的達半個月。

參戰老兵憶老山貓耳洞,貓耳洞環境有多惡劣?答案讓你流淚!

哲學家米歇爾·福柯說過:“記憶是鬥爭的重要因素之一,誰控制了人們的記憶,誰就控制了人們的行為的脈絡……因此,佔有記憶,控制它,管理它,是生死攸關的。”

“貓耳洞”的記憶在現代人看來是遙遠和陌生的,但那是一個時代標記,凝聚著一代軍人的生命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