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古典音樂

點擊“知樂古典音樂” 知道為什麼愛音樂

“愛樂者”說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100個人心中有100個漢姆雷特,

知樂開通“愛樂者”說!

說出自己心中的愛樂之聲……

你!還等什麼?

我与古典音乐
我与古典音乐

我與古典音樂

“一切從未改變,一切都已改變;我們一直努力,不為改變這個世界,而是不被這個世界改變。”

記得與古典音樂結緣是三年前一個百無聊賴的夜晚,自己打開某APP聽音樂,不經意間被一首打動:鋼琴一起,整個世界都安靜了,翻看曲名——《莫扎特第二十三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沒錯!拜莫扎特所賜,走進古典音樂這片浩瀚的海洋,眼前的世界從此變得豐富多彩。

我与古典音乐

那日起,茶餘飯後都有古典音樂在耳畔縈繞,自己就這樣從入門到入迷,甚至還成了一個初級發燒友:更換音響設備和收藏唱片是必不可少的;“淘碟”也自有其中苦樂滋味,如: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聽過很多人的演繹——李赫特、阿什肯納吉、基辛、維森伯格、範克萊本,甚至拉翁本人。一直想聽聽霍洛維茨的詮釋——據說他詮釋的《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就連拉翁本人都推崇備至;無奈至今沒有找到。

說回“拉二”:拉赫瑪尼諾夫《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901年,據說先寫了後兩個樂章,最後才寫的第一樂章,獻給他的心理醫生。

我与古典音乐

我最喜歡第一樂章,很遺憾不懂樂理,只能主觀欣賞著來聆聽:

第一樂章 中板,鋼琴演奏的鐘聲敲響,神秘的絃樂緩緩引出第一主題,深沉悲壯;鋼琴的間奏慢慢向前推進,展開宏偉的篇章,充滿力量的敘述將協奏曲交響化。絃樂和定音鼓不間斷地來回穿梭,彷彿進行曲般篤定,最後在定音鼓連續有力的節奏下結束,美不勝收!

第二樂章 持續的慢板,聆聽此樂章需要展開無盡想象:浪漫、神秘、柔情,綿綿不絕的樂思,彷彿一場夢,醉了,醒了,又醉了……

第三樂章 戲謔的快板,定音鼓引出主題對應第一樂章結尾,鋼琴水瀉銀池、磅礴而出,瞬間打破原本的寧靜,旋律鏗鏘有力,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昂揚精神。整部作品將作曲家的高貴與憂傷展露無遺,自始至終洋溢著生命的豪邁,涅槃重生般的正能量。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的狂放不羈,亦有白居易“能不憶江南”的離愁別緒……

我与古典音乐

回來說說莫扎特:連續聽過莫扎特二十七部鋼琴協奏曲,當再次聽到《A大調第二十三鋼琴協奏曲》時,突然固執的認為:一生只聽莫扎特足矣。“莫扎特是每個人;每個人都是莫扎特”——他的音樂侵浸到每個聆聽者的皮膚、血液,甚至靈魂深處。莫扎特,西方古典音樂最傑出的天賦音樂奇才,三十五載短暫一生令人唏噓,可留給世人的精神財富無窮無盡。他的音樂精緻典雅,永遠和諧。他的《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K622,將單簧管這種樂器運用的登峰造極,無人能及——“雙簧管聽巴赫,單簧管就聽莫扎特”!尤其是第二樂章慢板,柔美至極。單簧管開頭直抒胸臆,將氣氛渲染到極致,絃樂協奏如天鵝絲絨般劃指尖、直沁心田——可以憂傷,可以纏綿,但絕不沉淪;單簧管把那淡淡的情緒撩撥悠遠綿長。電影《走出非洲》曾經用它做配樂,當影像和音樂相互碰撞,另一番滋味現心頭。

西方的古典音樂和中國的唐詩宋詞一樣,在藝術上都能表現出一種無以倫比的美。

我与古典音乐

聖·桑說,“詞窮的時候音樂就開始了。音樂能說出語言所不能表達出的東西,它使我們發現自身最神秘之處;它能傳達出任何言辭都不能表達的印象和‘心靈’。”

聽音樂很主觀,聽音樂的心境根本無法用言語能表達——面對音樂,一切語言解讀都是蒼白無力的,只需要用心面對。

聽古典音樂不會讓你的快樂變膚淺,不會讓你的憂傷變抑鬱;聽古典音樂,讓你能感到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便身處逆境,你也能找到片刻時間與現實妥協。

知樂古典音樂北歐夏令營招募中

帶上你的音樂一起飛

FOLLOW US|關注我們的最新動態

微信公眾賬號 ID: zhiyue_music

新浪微博:知樂古典音樂

喜馬拉雅、蝦米、蜻蜓的認證賬號:知樂古典音樂

知樂古典音樂∣北歐三國夏令營

我与古典音乐

長按 識別小程序

搶駐 北歐行席位

JOIN US

招賢納士|商務合作|有意添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