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身家35亿的北大90后青年 最难时剩400元给7位员工发工资

26岁,对不少人来说,应该是大学毕业后工作几年,或者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而1991年出生于安徽淮南的戴威,已在最新的胡润百富榜上,凭借35亿元的财富位列第1214名(与70多组“选手”并列)。

他是身家35亿的北大90后青年 最难时剩400元给7位员工发工资

2016年1月30日,ofo共享单车创始人兼CEO戴威趴在国贸三期商城的围栏上,和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感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他俩有点晕乎乎的,因为刚刚拿到金沙江创投A轮投资:1000万元。

不过,他们没有预料到,半年后,ofo和竞争对手摩拜单车成为2016年下半年最热门的创业项目。4个月里,ofo相继完成4轮融资:

8月,A+轮,1100万元;

9月,B轮,1200万美元;

9月,B+轮,数千万美元;

10月,C轮,1.3亿美元。

投资人的蜂拥而至,也许是源自恐惧:害怕错过可能成为未来巨头的机会。

他是身家35亿的北大90后青年 最难时剩400元给7位员工发工资

创立 ofo

热爱骑车的他抱有腔热血,结束支教之后,他和朋友开始酝酿一份“自行车的事业”。

完成了第一次创业后,他得出一个结论:必须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要击中真实的痛点。此后共享自行车的概念进入他的脑海里。

戴威就读于北京大学,还曾在青海支教了一段时间。2014年,热爱骑行的他与4名合伙人开始了共享单车的创业。一开始他们拿出的是骑游项目,但迟迟融不到钱。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2015年上半年,戴威一度遭遇人生最苦闷的时刻——近十名ofo员工工资已发不出来,更找不到创业的方向和前景。经过数月调整,ofo选择转向单车共享平台。

2016年1月底,戴威和ofo联合创始人张巳丁甚至有点“晕乎乎的”,那时候他们刚拿到金沙江创投的1000万元A轮投资。他们也没有预料到,半年后,共享单车成了当年最热门的创业项目。

今年6月,戴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ofo营收的主要来源是用户的骑行费用,而其他的盈利模式都是锦上添花,他预计,ofo在今年将实现收支平衡,2018年将实现盈利。

大概是2015年4月底的时候,ofo的账面上只剩下400元钱,我们的2个程序员、5个运营还等着发工资。包括马上就要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都在颇为忧伤的说道:“觉得这个公司要死了,自己毕业后还是要去修文物了。”

那个“五一”假期,我在夜里无法入睡,常常骑着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闲逛,这段经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深刻的反思。我相信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跟我那时候心态差不多,为了什么创业呢?就是为了面子创业,周围都能融到钱,为什么就我们不行?心态非常浮躁。

在那些深夜里,我也想明白了一件事:为什么走不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所想到的方向都不是刚需,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当时我们选择的产品太弱了,只是一个want(想要),而不是一个need(需要)。

大家都知道最早ofo是在北大开始投放的,所以我就开始认真考虑大学生们的“痛点”。

大学四年,我自己在学校里也丢了5辆自行车,我相信很多人也都遭遇过自行车被偷的经历,所以如何解决大家的丢车问题这就是一个痛点。

我们的设想是,自己采购一些车,也让同学们把自行车交给我们,以“所有权换使用权”,可以随时随地使用ofo平台上的任何一辆车,这样就不用总是担心自行车被盗了,也方便了大家的出行。

于是就有了后来的ofo无桩共享单车模式:自行车被装上了密码锁,手机扫码后获得开锁密码,按骑行时间或里程计费。

可以说这就是ofo一直在找的一条很长的赛道,它的起点终于出现了。

共享单车双雄局面已经形成

他是身家35亿的北大90后青年 最难时剩400元给7位员工发工资

在以前,要说到“红橙黄绿青蓝紫。”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彩虹,而现在人们想到的多半是满大街的共享单车。

由于门槛相对较低,共享单车刚出现时,行业呈现出“群雄逐鹿”的场景,但随着竞争的加剧,残酷的淘汰也在进行中。大数据分析公司易观指出:

“2017年6月,悟空单车和3Vbike相继退出共享单车市场。这些退出市场的共享单车品牌均存在着技术能力薄弱、车辆品质不高、车辆投放不合理等问题。在行业领头企业宣布获得巨额融资的同时,个别企业因自身经营原因被迫停止服务退出共享单车市场,行业深耕者与追风者的处境形成了鲜明对比,共享单车市场洗牌已初见端倪。”

根据易观最新数据显示,在2017年6月,ofo共享单车与摩拜单车分别以51.9%和45.2%分别占据中国共享单车APP活跃用户覆盖率的前三名,从该统计数据来看,显然呈现出双寡头的态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