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祕密37:父母關注孩子這5項能力了麼?一年級真用得上!

父母知了

幼升小專欄第37篇,之前的文字後面有不少留言,其中有一個語音留言蠻令人感動,那是一位爸爸的聲音:“我怎麼沒找到給孩子做的題目呢?”連發了兩遍,估計是他以為這個專欄裡有專門給孩子做的題目,因此急切地來尋找,這說明這個爸爸還是把這個當回事,認真來諮詢。我後來文字回覆他,這裡主要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專欄,是寫給父母看的文字,當然後面會介紹一些親子游戲,倒是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玩,但不會有純粹的給孩子做的習題,這一點要事先說明,父母可以去書店看一看類似的練習冊。

還有的留言,也在詢問關於學齡前孩子需要培養的哪些能力?怎麼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培養這些能力?看起來父母都在思考如何陪伴孩子,並且獲得高質量的陪伴體驗。

幼升小的秘密37:父母關注孩子這5項能力了麼?一年級真用得上!

這裡結合幼升小的現場觀察和感悟,分享一些心得,主要是這樣五個方面的能力:

語言能力

在和幼升小的現場,和孩子面對面交流是一個基本環節,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孩子之間語言能力差異是比較明顯的。有的孩子聲音洪亮,吐字清楚,邏輯清晰,用的都是書面語言;有的孩子語無倫次,說話不連貫,聲音也很低,夾雜著鄉里俗語;還有的孩子東張西望,答非所問或者沉默以對,當然這部分比較少。幼升小這個階段實際上也是檢驗孩子學習和掌握語言情況的重要時期,也是掌握書面語言的關鍵時期,父母要抓住這一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為什麼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這和他的家長對孩子閱讀的培養分不開。閱讀是培養這個階段書面語言能力的基本途徑。通過閱讀活動,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文字的印象和理解,鍛鍊兒童對文字的運用能力,還可從閱讀中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陶冶孩子的情操。有閱讀基礎的孩子說出來的話也不會一樣,有一句話叫“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個“氣自華”也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一個孩子只要一開口就知道他的閱讀功底深不深。

這裡的語言能力不僅僅是口頭語言,還有書面語言表達,那就是寫作。寫作是兒童運用語言文字記敘和描述事物、表達思想感情的途徑,7歲以後已具備初步書面語言能力,在正確的指導和訓練下可以寫簡單的片段作文,家長應鼓勵孩子仔細觀察事物,掌握描寫和敘述的技巧,根據孩子的興趣以命題作文為主,注意幫助孩子審題、立意、選材、構思及安排段落層次等。

注意此階段孩子學習寫作只是為了高段寫作打基礎,絕不能強其所難,一開始可以口述,也可以藉助現在的美篇或者簡書等平臺記錄孩子的寫作成果,使孩子更有興趣,這個過程要循序漸進,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計劃。

幼升小的秘密37:父母關注孩子這5項能力了麼?一年級真用得上!

觀察力

幼升小的面談現場可以看出有的孩子觀察能力很強,而有的孩子顯然缺少有意識的主動觀察。例如同樣一幅畫,有的孩子看過之後能記得不少場景,可以生動的還原;有的孩子就顯得比較凌亂,記得單一的某物,甚至也不太確定。觀察力顯然存在很大的差異,而這種能力實際上也是可以通過父母在家庭教育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提高的。

這個階段孩子的觀察能力缺乏目的性、計劃性、系統性、持久性,因此父母在培養孩子觀察力時,一開始就要根據觀察的任務,向孩子提出有目的的系統的觀察要求,使孩子認真、細緻、全面、系統地去觀察,並逐步養成一種自覺的、獨立的、有計劃的、持久的觀察習慣。

同時父母要明白,只有興趣才會產生動力,這是培養觀察力的首要條件。為了鍛鍊觀察能力,家長必須培養和了解孩子的興趣。一個人興趣的強弱,會直接影響觀察的結果。家長要適當多培養孩子的興趣,只有有了興趣才會讓孩子主動去探索事物的原本的本質。

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觀察條件,多帶孩子在不同的季節去認識和觀察大自然,去動物園觀察各種動物的外形及特徵,在大街上也要觀察各種人物的特點等;讓孩子的多種感覺器官參加觀察活動,使其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根據觀察對象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觀察步驟及方法,並幫助孩子比較及編寫觀察提綱,這個當然是更高階段的要求,在最初的時候,哪怕就從家裡的小寵物,培植的綠植,或者家裡人的形象外貌,都可以作為孩子觀察的對象,讓孩子從身邊觀察起,還是比較靠譜的。

幼升小的秘密37:父母關注孩子這5項能力了麼?一年級真用得上!

記憶力

記性好不好是大家對一個孩子初步判斷的標準,有時候甚至直接和聰明不聰明畫了等號,當然實際上是不確切的,一個孩子的智力高低,記憶僅僅是一個能力指標,而非全部,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絕對沒問題的,因為如果一個孩子記憶力不行,老是忘記重要的東西,是很難稱得上聰明的。

當然,記憶力除了天賦原因之外,後天也可以通過科學的訓練而不斷提高的,培養幼升小階段孩子的記憶力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向孩子提出記憶的任務:父母要善於向孩子提出短期的和較長時間的記憶任務,並說明主要記些什麼,記到什麼程度,使孩子心中有數,例如短時記憶可以隨機寫一組數,給孩子看20秒,看看他記住幾個;隨著年齡的增長,要啟發他們自覺地提出記憶任務,並激勵他們為完成任務而記憶。

掌握記憶的規律:記憶是一個不斷鞏固的過程,重複次數越多,記憶時間就越長;給的刺激新鮮,則能激起興趣,記憶就能強化,所以,要激起孩子記憶的興趣,反覆多次、循序漸進、前後聯繫才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掌握記憶的技巧:記憶是有竅門的,記憶的方法有整體、歸類、聯想、口訣、縮略、區別記憶法等多種,在學習中,要根據所學的不同內容,採用與之相應的記憶法,經常進行記憶鍛鍊,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合理地安排複習:複習的作用,在於強化已經形成的聯繫,鞏固記憶,加深理解,有效地提高記憶效率。應培養孩子及時複習、經常複習併科學地分配複習時間的習慣,由於學習材料不同,複習方法亦應有所不同,如交替複習法、列表法等。這裡需要父母做個有心人,孩子一個階段的記憶內容父母首先要心中有數,有個記錄,過一段時間複習什麼,是有計劃的,例如上星期學了一首兒歌,這個星期要複習一下,下星期進行檢測等等。

幼升小的秘密37:父母關注孩子這5項能力了麼?一年級真用得上!

想象力

想象力大比拼是幼升小現場最有趣的場景了,同樣一幅畫或者一些物品的組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理解,這時候奇怪精靈就顯現了,五花八門的答案,千奇百怪的理由,當然之前我們和孩子約定可以自由想象,沒有什麼不可想象的。有的孩子則顯得想象力貧乏,只是直白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畫面,“那是一隻小鳥,那是一朵花”而另一些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天馬行空的表述:“這隻小鳥可能犯了錯誤,被鳥媽媽罰站在這裡,正好發現這朵花,於是它就有了小夥伴,他告訴花朵自己在天上看到的場景,在那座山的後面是大海,大海上有許多鯨魚在噴水玩……”你看,這裡的想象力就有點爆棚了。

想象是在人的意識傾向支配下,在已有的感知材料的基礎上形成的。

要發展幼升小階段孩子的想象力,首先要給與孩子自由的時空,不去約束他的自由思考。當孩子想象中出現奇異現象或失誤時,家長和教師要認真觀察分析,抓住實質給予正確誘導,切勿嘲笑、挖苦,更不能壓抑孩子剛萌發的想象幼芽,再離奇的想象力也是寶貴的想象力,不要像用成人的眼光制約孩子的自由想象。

當然,想象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只有經歷豐富的孩子才會有想象力的現實基礎,例如一個西部地區的孩子,他對於大山背後是大海是無法想象的,甚至對於水都不敢想象太多,因為缺這些,限制了他的想象力。所以要有計劃地帶孩子外出旅行、參加一些主題活動、或者現在比較流行的歷史人文遊學等,讓孩子親自觀察社會生活和自然現象,還可以通過閱讀打開孩子的視野,豐富知識,為想象提供豐富的材料。父母可通過親子陪伴激發兒童的再造想象,通過創造性實踐發展孩子的創造想象力。

幼升小的秘密37:父母關注孩子這5項能力了麼?一年級真用得上!

思維能力

怎麼算8+3?一個孩子說“8後面就是9,10,11,所以結果是11。”另一個孩子說“我先算8+2=10,再加1,就是11。”顯然,這就是兩種思維,這裡呈現思維的差異,顯然第二個有了更為抽象的湊十方法,第一個屬於自然的往後數數。

思維本質上是一種積極的有目的的活動,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概括的、間接的反映,以上的例子說明兩個孩子都在思維,當然也會有第三個結果,有的孩子很長時間沉默,此時你就無法猜透他的想法,也就無法觀察到孩子的思維,就可能出現誤判,就在你以為他不行的時候,卻又會石破天驚的告訴你“等於11!”這是一個緘默的過程,只是這個思維過程你不可見。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首先要讓孩子通過觀察、實驗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並引導兒童上升到理性的認識,例如同樣的8+3,有的孩子藉助小棒、圓片擺一擺,排一排,這就是感性材料的觀察和操作。當然還必須及時引導兒童到理性階段:心算過程,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對要掌握的概念應多練習、多應用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人思維過程的基本能力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及概括能力。有的兒童讀一篇文章不會分段落,觀察到的各種現象概括不出其本質特徵,這主要是思維過程的基本能力差,故應注意培養,父母在親子陪伴過程中應引導孩子動手、動腦,同時運用分析、綜合等方法,並進行比較及概括。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可通過不同方法培養孩子的抽象概括能力,引導孩子用提綱、圖表等形式,把所學過的知識系統化。

總之,父母在親子陪伴過程中要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和引導孩子,使其在語言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樣進入一年級就會遊刃有餘,輕鬆應對了。當然,孩子的輕鬆應對首先需要父母付出心力,昨天的專欄談了父親的作用,在以上幾個能力上,需要爸爸的地方也不少,今天遇到幾位年輕的爸爸帶著孩子,說明這個理念還是得到大家認可的。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也可關注公號“陳老師家長匯”,或在喜馬拉雅FM平臺搜索“北緯32度半”,給您最合適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