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兒童的後閱讀時代,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這些書給予的,會在那個閱讀者正在閱讀的那段時間裡全部結束,書合上之後,就像火熄滅掉一般,什麼也沒有了。

——曹文軒

孩子喜歡看書,不再是一件讓父母放心和欣慰的事。

武漢童先生的孩子剛上小學,讀物中竟然出現了殺人、拋屍的細節,“屍體不見了,你聽過這首歌謠嗎?”這本叫做《恐怖童謠》的書寫道。

童先生描述,書中到處是殺人、拋屍的細節,還包括心理扭曲的犯罪行為,成人看了都覺得瘮人,孩子卻並不覺得恐怖。

01

他們閱讀著,只是為了快樂

同樣不覺得殺人場景恐怖的還有中關村三小四年級的學生劉恩祺,她最喜歡的書是《福爾摩斯探案集》。

偵探故事裡她最喜歡案發時候的情節,兇手作案時的環環相扣讓她覺得著迷,她記得最清楚的一個情節是殺人犯把蛇從管道里放進去的案子。

在她複述這個情節的時候,旁邊的同班同學激動地一直在點頭,“對對對,我也記得”,這也是該同學印象最深的一個場景。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偵探推理故事是中關村三小四年級16班接受採訪的同學一致認同最受歡迎的圖書種類之一。

王梓昀是其中最活躍的一位男生,根據其他同學的說法,他引進了雷歐幻像(一位作家的筆名)的《查理九世》之後,全班開始傳閱這本書。

《查理九世》故事講的是幻想成為冒險家偵探的蹩腳小學生墨多多的冒險故事。一本怎麼也扔不掉的“亡靈日記”、一張畫滿扭曲眼睛的蠟筆畫、一首恐怖的鵝媽媽童謠……

這本書的介紹中,這些看起來恐怖的元素對於孩子們來說一點都不可怕,包括王梓昀在內幾位接受中國網採訪的同學都認為“非常好看”。

偵探故事之外,同樣具有冒險內核的《盜墓筆記》《鬼吹燈》也被一些同學列為最喜歡的圖書,其他受歡迎的圖書種類還包括武俠小說、科幻小說、歷史故事。

其中,武俠小說在鬧哄哄的非正式採訪中被提及也不止一次。王梓昀在給中國網記者分析金庸和古龍小說的差異時,另一位女生在旁邊附和,她最喜歡的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停不下來,就想趕緊看完”,是孩子們看這些書的感覺。問道“書好看還是電視好看? ”“書,現在電視內容太幼稚了。”孩子們的回答讓人既吃驚又能夠理解。

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認為,

“孩子們喜歡這些書不是沒有理由的,因為裡面懸念的因素能吸引住孩子,而這些書正好迎合了孩子的趣味,“它跟看電視唯一的區別只是在於閱讀花的時間更多一點”

她認為閱讀娛樂化是現在兒童閱讀中最大的問題。

娛樂化閱讀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影響著孩子們的心靈,而在小學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體現。以四年級為代表的小學高年級孩子喜歡武俠、偵探、科幻、歷史故事,而一年級左右的低齡兒童則喜歡搞笑故事。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北京市朝陽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六個不同班級的一年級學生接受了中國網採訪,從最喜歡的書開始講述一直延展到笑話大賽,場面一度失控。可見,孩子們共同的趣味是“搞笑”。

《瘋了!桂寶》是他們幾個人都看過的漫畫書,問到內容怎麼樣時,孩子們幾乎是齊呼:“特別搞笑!” 謝融天是其他同學講笑話時最捧場的人,每次他都報以能掀翻屋頂的“哈哈哈哈”給予回應。謝融天介紹說,桂寶是書裡的主人公,喜歡說很冷的話,他每次看了都要笑一天!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米小圈上學記》也是在孩子們中流行的使他們感到快樂的漫畫書。謝融天在圖書室裡找來了這本書,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要來介紹書的內容。原來米小圈和他們一樣,都是既快樂又煩惱的小學生,翻開米小圈的故事,馬上就會被裡面好玩的情節,搞笑的插畫所逗得前仰後合。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六個孩子中唯一的小女生薛翼唯還喜歡看《暴走漫畫》,她能舉一反三根據別人講的故事隨時帶出一個笑話來。講到“爸爸”和“粑粑”的同音時,所有人都 “哈哈哈哈”大笑起來。讀書對他們大部分人來說,是空閒時與踢球、逛公園一樣讓自己輕鬆的事情。

02

快樂不等同於真正的興趣

朱行言是這群“咋呼”的一年級孩子裡看起來較為成熟的一個。他也喜歡搞笑類的書籍,不過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是,他什麼書都喜歡看。

據老師介紹,他目前的識字量已經達到了三年級的水平。朱行言每個月都會跟著爸媽逛一次書店,採購十本書,看完了下個月再換新的。問到選書的標準,朱行言的爸爸給出的答案是“根據孩子的興趣”,因為除了自己專業方面的書以外,朱爸爸已經不太看別的書了。

在回答怎麼為孩子挑選圖書的問題時,“興趣”幾乎是家長給出最多的答案。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郭敏麗是名科研工作者,她本意希望孩子能看些科普類書籍,但她發現女兒任書琪最喜歡看的是公主書。喜歡公主書的還有西貝(化名),她們家精簡之後的書櫃裡還擺著好幾本公主書。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公主書顧名思義,就如名稱所示,講述的都是套路的故事:“公主碰到了困境,然後通過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最後獲得拯救。”與女孩喜歡公主書對應的是,很多男孩喜歡戰爭故事的書。

對於孩子按興趣選擇閱讀圖書的現狀,任書琪和西貝的媽媽都沒有過多幹涉。西貝的媽媽劉乃(化名)思路很清晰,她覺得孩子只要看書了,就會有積累,而過了這個興趣階段,孩子自然會喜歡別的類別的書了,比如慢慢長大的西貝就對公主書一點都不感興趣了。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像西貝一樣順利度過迷戀公主書的時期。劉乃說,她逛圖書商城的時候就看到有的孩子已經很大了還跟媽媽嚷著要買公主書,而那位媽媽也只是粗暴地教訓說,“都這麼大還看這麼幼稚的書!”

但孩子度過初級的興趣階段不是自然而然的,娛樂的需求也是永無止境的。

《娛樂至死》中寫道,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人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的成為娛樂的附庸,其結果是人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我們能夠感受到,電視的娛樂性是顯而易見的,殊不知,到了閱讀的語境之中,“興趣”往往容易和閱讀的娛樂性混為一談。

作家曹文軒就對這種停留在“興趣”階段的閱讀表示出了擔憂:

“這些書也許是無害的,但卻並不能提升他們的精神和靈魂。簡單而輕鬆的快樂取代了一切具有深度的感受和思考。這種閱讀的過程是片刻的、短暫的,沒有閱讀的延伸與擴大。

這些書給予的,會在那個閱讀者正在閱讀的那段時間裡全部結束,書合上之後,就像火熄滅掉一般,什麼也沒有了。”

像看電視一樣的娛樂化閱讀或者只是停留在興趣階段的淺閱讀除了“合上書就熄火”,更大的危害還在於影響孩子的全面成長。

童喜喜將閱讀比作孩子吃飯,因為書是孩子的精神食糧。那顯而易見地,只看讓人快樂的書無異於只吃美味的垃圾食品,而只讀感興趣的書無異於嚴重挑食。

真正有價值的深閱讀和停留在初級興趣階段的淺閱讀區別並不在於年齡的界限,而在於閱讀的內容和讀書的方式。

童喜喜認為,即便是讀繪本的孩子也可以有深閱讀的方式,重要的是看完書之後的後續反饋。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從“興趣”閱讀到深閱讀如何實現呢?需要跳板!

童喜喜對此提出了建議:

最好是用半步進步法以免損害孩子讀書的積極性。半步進步法指的是孩子平時自主閱讀依然可以讀興趣之內的書來獲得快樂,但家長推薦一兩本好書,讀完之後家長和孩子可以進行討論,獲得孩子的反饋,無論孩子如何信口開河,都堅持一個原則“只聽不批評”。

03

課內課外,時間不夠分

如果說閱讀的娛樂化一方面是因為孩子的閱讀習慣更多地停留在興趣階段的話,那閱讀時間不夠是另外一個顯著的原因。

在採訪中,記者對每個孩子報的課外班做了一個調查,幾乎所有孩子都有三個以上的課外班。除此之外,他們還要保證身體健康,有足夠的運動量。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以任書琪的週六一天為例,上午半天逛公園,然後寫作業,下午游泳、寫作業, 自由閱讀的時間只有睡前的半小時到一小時。

每天半小時是大部分孩子的平均閱讀時間,有的甚至只能抓住碎片的幾分鐘翻翻書,家長將孩子閱讀的期待放在學校的課堂上。

江蘇省南通市的嚴子萱有包括鋼琴、繪畫、舞蹈、輪滑等六個課外班,她爸爸說,她的閱讀活動只在學校進行。

但中關村三小四年級接受採訪的學生提到,他們每節課幾乎沒有課餘時間,一堂課接著下一堂課,他們能擠出來片刻的閱讀時間是因為“不自律就不能在這班上活著”。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在補習班、興趣班、鍛鍊身體的多重需求擠壓之下,閱讀是唯一自由的時刻了。

這個時候,孩子們選擇興趣所向,讓自己娛樂一把,似乎變得“情有可原”,但這也恰恰說明在閱讀的重要性被廣泛認同的當下,兒童閱讀時代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

04

選擇好書是個技術活

自由閱讀的時間有限,是要讀一些快樂的書,所以要讀一些好書?

顯然更理想的答案是後者。

選擇好書是個專業的技術活。將孩子與圖書中的暴力和恐怖元素做隔絕並不難,只要家長付出了部分精力,翻翻孩子在看的書,含有恐怖與暴力元素的書就能夠很快地被識別、被捨棄。但如何選擇一本真正的好書卻是不小的挑戰。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圖書市場上針對少兒的圖書多達15.28萬種,“選書難”變成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重視孩子教育的家庭會通過公眾號的推薦、作家本身的名氣等途徑來為孩子選購圖書。

很多家長認為,名著簡寫版也是這個階段孩子讀物的重要來源。通過這些努力,家長能夠對孩子的精神食糧有一定的把控,但這遠遠不夠,有限的推薦書目就像土郎中開藥,每一貼藥都跟推薦人自身的水平有關。

童喜喜將兒童圖書的閱讀環境比作一個完整的生態,從源頭的作家寫作到出版社出版圖書,從國家監管再到讀者選書,目前整個圖書生態還處於一個非常初級的積累過程。

多數兒童文學的創作者由於自身的侷限,難有足夠多優秀的養分提供給孩子;出版社由於逐利的目的,只會出版最暢銷的作品;家長大多數也並不具備專業的知識,於是圖書分級顯得十分必要。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除了對自己把控能力十分自信的家長,

大部分人對於圖書分級是持歡迎態度的。

景山學校的語文老師王海興從語文教育的角度提出了圖書分級的兩個標準:

一個是根據孩子的認知程度確定文本的難易程度,另一個是從心性成長的角度來給孩子提供真善美的東西。

但更專業的標準還需要組成專家團隊進行更系統的研究才能得出,並且這個標準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

圖書分級只是給家長為孩子選書提供了一個大致的框架和參考,這個時候每個孩子還需要根據自己的成長速度和興趣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書。

北京師範大學兒童閱讀與學習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春教授說:“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的途徑是在對閱讀進行分級之後,給孩子足夠的選擇權。”

2011年國務院頒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明確提出,推廣面向兒童的圖書分級制,為不同年齡兒童提供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圖書,為家長選擇圖書提供建議和指導。這被視為兒童分級閱讀的方向,但其並未對“分級制”提出了更詳細的方案。

問題又回到了起點。童喜喜建議在圖書分級方案出來之前,用深閱讀的方式可以幫助孩子避過“壞書”的陷阱。

比如鼓勵孩子讀書之後說些什麼,從說再到寫,用這種方式獲得孩子反饋,是幫助篩選好書的一種方式。因為通過把孩子的思考暴露在父母的面前方式,家長才能真正判斷一本書對孩子產生了好或者壞的影響。

深度的閱讀同樣可以是愉悅的。

曹文軒說,不同於淺閱讀的愉悅來自於閱讀的此刻,深閱讀的愉悅來自於思索、品味與琢磨之後的剎那輝煌。

淺閱讀只帶來一種愉悅,而深閱讀帶來的是兩種愉悅,而這兩種愉悅中的無論哪一種,都一定在質量上超越了淺閱讀所給予的那一種愉悅。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独家|儿童的后阅读时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作者 | 祝穎麗

中國網教育頻道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