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遇,在古人的描述中有多浪漫?

豔遇,在古人的描述中有多浪漫?

豔遇通俗解釋,豔是美麗,遇是遇到,也就是遇到美麗,流動的水、開放的花、沿途的風景、偶然邂逅的美女,都是美麗的存在,都可能演化成一場美好的豔遇。

如今,信息在指尖跳躍傳達,我們不是秀才,不出門也能盡知天下事,方便快捷的交通設施,更是讓說走就走、想去哪去哪成為了可能。

不像古代,玄奘跑到印度取經,風餐露宿地用了十七年,徐霞客把中國二十一個省遊歷完,用了三十多年,因為條件所限,大部分古代人只能規規矩矩地在故鄉周圍轉悠,在這樣的小範圍,加之禮教束縛,想要來一段豔遇很難。

美好的東西都不是輕易能得來的,“搖一搖”、“附近的人”讓豔遇看似變得很簡單,卻遠遠沒有“尺素傳書”、“鵲橋相會”來得浪漫,而所謂的去某個城市尋找豔遇,遠不及人面桃花的驚鴻一蹩。

你看辛棄疾寫的那個頭上戴著亮麗飾物的美人,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豔遇,在古人的描述中有多浪漫?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引用做學問固然精妙,如果人生真有這樣的豔遇時刻,真是美得讓人失語。

古代有很多豔遇故事,比如《詩經》裡的《鄭風·野有蔓草》寫到: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願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野草蔓蔓、露珠閃閃,有位走在路上的美女眉清目秀、眼波流盼,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適合我心願,能夠與她幽會該有多歡暢。

良辰美景,邂逅麗人,遂一見鍾情,這種豔遇給人的感覺乾淨純粹。

如今,我們形容兩人心意相通,經常引用李商隱的一句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宋朝有個詞人叫宋祁也用過,而且裡面還有個浪漫的豔遇故事,宋祁在做翰林學士的時候,有一天走在京城的大道上,適逢皇家後宮的車仗回宮,其中有一輛車上坐著的宮女,恰巧掀開車簾看見宋祁,驚喜地叫了一聲:“啊,那是小宋”!

所謂“小宋”,指的是宋祁,他有個兄弟叫宋庠,時人將二人稱為“大宋”、“小宋”。

宋祁聽到了宮女的聲音,未及答話,車仗已走遠,回到家中,心潮起伏、難以平復,寫下了一首詞:

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櫳,車如流水馬如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據說,此詞後來傳入宮廷,宋仁宗讀後,很是讚賞,便召見宋祁,並且將喊小宋的那個宮女賜給了他,可謂皆大歡喜。

豔遇,在古人的描述中有多浪漫?

張實的《流紅記》記載了一個更浪漫的豔遇故事:有一位儒生叫於祐,一天見御溝中漂著一片紅葉,無意中拾起一看,葉子上題有一首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

於祐看後感慨良多,遂在另一紅葉上題了兩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隨後便將葉子丟進御溝的上游,讓它流入宮中。

後於祐寄食於貴人韓泳門下,韓泳待於祐很好,將宮中放出的宮女韓夫人許與於祐為妻。

婚後韓夫人偶然在於祐的箱中發現了題詩的紅葉,大驚,說這是她題的詩,她後來也在溝中拾得一題詩的紅葉,拿出一看,正是於祐所題。

二人紅葉為媒的一場豔遇,一時被傳為佳話。

豔遇,在古人的描述中有多浪漫?

還有很多我們所熟知的:相如文君千里私奔,白娘子許仙斷橋相遇,還有月下西廂、紅拂夜奔,都很浪漫。

傳說中的豔遇是旅途中不期而遇的一次美麗的邂逅,詩意點講要把自己想象成天空中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人家的波心,如果再能蕩起點波瀾,那就成了。

世界慣於幻想,有些時候,我們總會把一些想象中的美好寄託在別處、未來和旅途上,但命運不可能在路途設置那麼多一見鍾情,能夠來份浪漫的豔遇,更是微乎其微,想象中的豔遇可能會變成厭遇。

所以與其去臆想,不如咂摸咂摸咂古人筆下豔遇的這種感覺,然後好好憐取眼前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