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每當端午節到來時,華夏大地便瀰漫著艾草的芬芳,無論城市鄉村,無論歲月怎樣流逝,無論時尚的風雲怎樣左右人們的生活,這種由陳艾菖蒲等百草的天然芬芳都不會消弭,都永遠傳承。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在端午,平時不常見的各種野草野菜被農民們從田間地頭或者山間小路邊,或者小溪邊採集起來,一背背,一筐筐背到街上買。那些陳艾、菖蒲、車前草、夏枯草、藿香、茴香、蒲公英等水靈靈,溼漉漉的陳放在街頭,讓城市增添了動人的綠色。

據說,神農賜給百草藥性,讓尋常的百草搖身一變,成為救助蒼生,解百病之痛的藥,因此,上山扯草成了習俗。過去,我在一個羌族山寨教書,看到山裡的農民在端午這天要扯各種草藥熬水給孩子洗澡。山野裡衛生條件差,又沒有什麼藥,孩子們少不了生各種瘡,用藥水洗澡成了法寶。除了洗澡,端午這天,在大門上懸掛百草辟邪,也是華夏民族南北東西共有的習俗。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當然,在大門口懸掛的百草,最常見的是陳艾,以前我們山區幾乎沒有見過菖蒲,家家戶戶在端午都懸掛陳艾。

陳艾,這個名字就像一個女孩的名字,發音也非常舒服。我小時候,我們學校真有個女孩見叫陳艾。那個女孩父親姓陳,母親姓艾,於是,父母就把兩人的姓合起來,給女兒起了一個名字,這在現在很普遍,但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很少見,這個獨特的名字也讓她在學校非常有名氣。而且她也是父母喜歡,老師寵愛的女孩,我們知道了這個名字,也天天唸叨,陳艾,陳艾,母親笑笑,端午節沒有到,哪來的陳艾。

終於到了端午節,母親買了陳艾,熬水給我們洗澡,洗頭,我一聞到那味道就拒絕,而拒絕的結果就是挨母親的巴掌。於是,陳艾帶給我的記憶就是那難聞的藥水和巴掌,以及那個比我們大幾歲的驕傲的公主,因為她,我們無端的挨老師多少罵。挨父母多少打,他們的口頭禪就是“你看人家陳艾。”我們頂嘴,“陳艾是草,就是草。”當然,我們不是一個班的,所以也沒有辦法吵起來。

二十八年前,當我快做母親時,那年的端午,母親買了一把陳艾,掛在我家門框上。那時,端午沒有假,我在山上教書,看到農民們家家戶戶掛陳艾,還和女伴們笑話他們太落後,可是放學回到家,看到門框上掛的陳艾,真的鬱悶,埋怨母親太迷信,母親什麼也沒有說,把陳艾取下來,拿回自己家掛著。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十月,我的女兒呱呱墜地,母親趕到醫院,看望我女兒,女兒一個勁兒哭,也不管外婆來看她。母親逗了逗女兒,從包裡取出一把陳艾,放在一個碗裡,用開水洗了洗,泡了泡,放上白糖,等水涼了倒進奶瓶裡,就給我女兒喂。

天啦,女兒那麼小,母親卻說我不懂,孩子出生後要給孩子喝陳艾水,去風。又說,她帶大我們四個孩子,哪一個沒有喝陳艾水呢?喝陳艾水去風,積肚快。後來,我哥哥和弟弟的孩子也被她餵了陳艾水。

其實,按現代育兒觀念來講,這做法是錯的,但我們也沒有辦法說服老人,好在孩子也沒有什麼毛病。當然,孩子們從出生就喝陳艾水,這成了他們最早品嚐的苦味。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女兒半歲那年第一次去鄉下奶奶家,那裡氣候陰冷潮溼,女兒不適應,生了一場大病,到醫院看醫生,醫生開藥也不見效果。母親見狀,從門框上掛著的陳艾扯下一把枯葉,洗乾淨,放在一口鍋裡,再抓一把花椒,摻一瓢水煮著,等水開了,又放一個雞蛋,再到鄰居家借一個銀戒指。等雞蛋煮熟了,剝掉蛋殼,取下蛋黃,然後將戒指包在雞蛋裡,用布包好,在女兒的胸部腹部背上來回滾,只見女兒身上出了大量的風團,漸漸的,風團散了,女兒平靜的睡了,第二天又活蹦亂跳起來,真神奇呀,我第一次見證陳艾的威力。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女兒高考前一年,因為課業負擔重,整天寫作業太勞累,患了肌腱炎。右手幾乎抬不起來,我們找遍了醫生,給她用了好多藥,可是一點效果也沒有,女兒急得哭,她怕影響學習,更怕從此手殘了。

女兒著急,我們也心急如焚,突然,我想起當年我在羌族山寨教書時,聽說過一位羌族老中醫,他曾經一直在鄉村醫院工作,對民間醫學,特別是羌族醫學有研究,於是,找到他,可是,他說他對骨科有研究,治療跌打損傷。他讓我們去找他的哥哥,也是老中醫,對羌醫學很有研究,我們找到他哥哥家,他的哥哥看了我女兒的手腕,告訴我們是肌腱炎,讓我們用陳艾和大蔥熬水,用毛巾沾水包在女兒手腕上。我才想起女兒大了,我們家沒有買陳艾,又回孃家找來陳艾,買了大蔥,一起熬水,用毛巾沾水給她敷上,又給她包手腕,沒過幾天,她的手腕就活動自如了,恰好遇上她期末考試,沒有耽誤她的學習。我告訴她,當年她母親用陳艾熬水給她去風的事,她也驚奇,這小小的草居然有那麼大的作用。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如今女兒已經二十八歲,研究生畢業了,她還記得那些事。

如果粽子的香氣在端午達到高潮,那麼陳艾的香氣卻綿延到端午之後,甚至一直綿延。

青青陳艾給端午的綠色讓人不能忘懷。

解讀花草:青青端午陳艾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