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爲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前年,四川省的某個網站網上了一個關於省花的評選活動,你認為哪種花卉能夠代表四川的形象。因為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代表花卉,當然好些省市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共同的花卉作為他們的形象代言。而四川卻沒有,這當然不行啊,堂堂的天府之國居然沒有代表的花卉,難道我們川人不喜歡花卉嗎?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別忘了,我們的省會成都可是蓉城,又是錦官城。唐代詩人杜甫有一句名句“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而市政府也把這句詩作為市政規劃,要在今後在成都重現,“花重錦官城”的壯觀美好景象。

當時,進入省花候選者中就有杜鵑花和蜀葵。

蜀葵是多年生草本,它的主幹高達2.5米,全株披星狀絨毛,花莖內部像木質一樣,桿直立,不分枝,通常綠色或綠褐色。

蜀葵的葉呈互生狀,圓鈍形或圓形,有5-7道淺淺的裂痕,葉片直徑約6釐米,最大的15釐米左右,葉片前端鈍圓,到基部變成心形,邊緣具圓齒,有手掌狀脈5到7條;葉脈清晰可辨。葉柄長2.5-4釐米。花朵比較大,有深紅、粉紅、水紅、白、乳黃各種色,甚至還有深紫色,不過不常見。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花瓣單瓣或重瓣,花瓣比較皺褶,就像用皺紋紙摺疊的花朵,花瓣比較圓潤,瓣頂端是平的,有的有不規則鋸齒,有的沒有。圍著花蕊呈圓形規則排列著。

它的花瓣有意思在於,如果花朵深紅色,那麼色彩特別均勻,只在花蕊附近呈現淡黃或者白色。

如果是粉紅或者白色的,那麼靠近花蕊會出現深粉紅色的暈染,就像美人塗的胭脂。花朵單生於葉腋,直徑6到9釐米;花瓣花絲連合成筒狀,子房多室,每室1胚珠。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蜀葵的花期很長,達6至8月,幾乎在整個夏天都在開放。它的原產中國四川,所以叫蜀葵。

後來遍佈中國南北大地,只是每個地方叫得不同。

從百度上查到,它的中文學名叫蜀葵,別名叫一丈紅、熟季花、戎葵、吳葵、衛足葵、胡葵。還有的地方叫它大麥花,或者端午花,這都是以時間來命名的。

說起一丈紅,大家並不陌生,它本來是清朝宮廷裡懲治宮女或者嬪妃的酷刑,以血腥見長,聽到名字都讓人不寒而慄。

在一部以法語翻譯員的生活愛情職場劇《親愛的翻譯官》中,女主角為了表達意境,居然把一丈紅翻譯成蜀葵之死。也是那部劇,才知道蜀葵也叫一丈紅。

當然,後來的投票結果,蜀葵落選了,被杜鵑所代替。不過,官方似乎也沒有認可這結果,也許本身就是一次網絡投票而已。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蜀葵這種草本花卉,也是最接地氣的花卉。

在我的童年,山區小鎮的路邊,田邊地角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們叫它雞公花,不是雞冠花,因為我們當時最喜歡摘下蜀葵的花朵,摘下花瓣,將花瓣尾部劈開,將花瓣尾部撕成兩層,利用它黏黏的汁液粘在額頭上做公雞。

它的花苞也被我們摘來,撕掉外邊粗糙的皮,裡邊排列著一瓣瓣如橘瓣似的東西,小時候的我們,什麼都放在嘴裡吃,卻沒有味道,於是吐出來了,但我們依然把那些瓣兒當成飯,放在瓦鍋裡過家家。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我們並不知道它的名字,但它卻給我們很多快樂。

後來,我們長大了,山區小鎮的建設也日新月異,高樓大廈建起來了,柏油馬路修得越來越寬,從外邊移植的珍稀樹木花卉也點綴山區小鎮。

而上任一批領導,便移植一批樹種,只是蜀葵依然遠離我們的生活視野。

直到汶川大地震後,災後重建,廣東援建方為我們縣城做新的規劃,移植了不少珍惜花卉,樹木,在一個夏天,我才猛然見到蜀葵碩大的花朵綻放,它讓我眼前一亮,也讓童年的斷片被它連接起來。

那時,我才知道它的名字,蜀葵,在知道向日葵後,第二個知道的名字帶著葵的花朵。

蜀葵多麼親切的名字,四川稱為蜀國,巴山蜀水當年是四川的代稱,只是重慶成直轄市了,巴山也不再屬於四川,但,蜀卻是四川的古老的乳名。

而蜀葵與四川就不能分開了。只是,它落選了四川的省花,很遺憾。

更遺憾的是我在成都,郫都與都江堰一帶都沒有見到過蜀葵。在阿來寫成都花卉的那本《成都物候記》中見到過似曾相識的花,滿以為是蜀葵,結果,看書才發現是成都的市花芙蓉,又稱木芙蓉,杜甫的詩句花重錦官城所說的花主要是芙蓉花,除了花朵碩大和蜀葵相似,其他的沒有關係。

也難怪,成都沒有蜀葵,四川省的省會城市,天府之國的中心沒有蜀葵的影子,阿來的鏡頭裡也沒有蜀葵。

我們小區庭院裡有許多蜀葵,但應該不是移植的,真不知它是怎麼跑到這裡落戶,怎麼開出碩大的花朵的,因為長得零星,所以不能成為規模。

解讀花草:差一點成為四川省省花的蜀葵


那年去九寨溝,還沒有到松潘,就在路邊的農家院子裡發現一片片蜀葵,奼紫嫣紅,很是熱鬧,雖然這些院子的主人並不刻意栽種,而旅客也不一定認真觀看,甚至連名字都不會弄確切,但它依然恣意張揚地開放。

在九寨溝景區一家小飯店,我再次見到蜀葵,在綠水青山中開得燦爛,奔放,如同藏家姑娘,給九寨溝增添另一種色彩。

我每年都要拍攝許多的蜀葵,它的色彩熱烈,真有夏花之絢爛 。

我不相信如此美好絢爛的花朵不會受到愛花的詩人的關注,於是,再次百度,想尋找古代詩人描寫蜀葵的詩句。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找到更多的有關蜀葵的介紹和詩句。

距今,蜀葵在中國已有22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是中國本土命名最早、栽培歷史最悠久、栽培地域最廣泛的傳統民族花卉之一。

2000多年前,美麗的蜀葵花便被引種到中國各地,成為最早走出天府之國——四川,傳遍祖國四面八方的觀賞植物。

蜀葵又被譽為“絲路之花”,是一帶一路的見證者。

自8世紀起,蜀葵穿越千年、綿延萬里的古老絲路,通過北方、南方和海上三條絲綢之路,被引種到世界各地。而唐朝是種植蜀葵的鼎盛時期,從李世民到盧照鄰,到李白、杜甫、岑參等都有寫蜀葵的詩作,有的只是提及,而有的卻是吟詠。

比如李世民的紅輪不暫駐,烏飛豈復停。岑霞漸漸落,溪陰寸寸生。藿葉隨光轉,葵心逐照傾。晚煙含樹色,棲鳥雜流聲。

再比如岑參的【蜀葵花歌】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戴敘倫的【嘆葵花】戴叔倫(約732——約789)今日見花落,明日見花開。花開能向日,花落委蒼苔。自不同凡卉,看時幾日回。

李白的【流夜郎題葵葉】慚君能衛足,嘆我遠移根。白日如分照,還歸守故園。

【宜陽所居白蜀葵答詠柬諸公】武元衡(758年815年)冉冉眾芳歇,亭亭虛室前。敷榮時已背,幽賞地宜偏。紅豔世方重,素華徒可憐。何當君子願,知不競喧妍。

這些古詩讓蜀葵更有文化底蘊。真希望成都再現花重錦官城時,蓉城也有蜀葵的絢麗花朵綻放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