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暗中布子 Booking謀局中國市場

作為國際OTA巨頭的Booking今年來持續引人關注。在5億美元投資滴滴出行後,又喊話中國市場。實際上,近年來Booking不斷通過投資攜程、美團等中國互聯網企業來試圖切入中國旅遊市場。一方面,中國在線旅遊市場蓬勃發展,市場前景廣闊,另一方面,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在線市場,Booking必須尋求新“蛋糕”。業內人士指出,當前不少國外在線旅遊企業紛紛來華拓展業務,不過在技術和資源方面都面臨巨大挑戰,Booking在這方面已有嘗試,不過要想深入在華旅遊市場,依然有不少阻力。

接連投資

北京時間7月18日,滴滴出行宣佈與全球在線旅行服務商Booking Holdings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基於此次合作,雙方將依託各自的技術能力和本土運營經驗,為用戶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更全面和個性化的品質出行體驗。通過合作,Booking Holdings旗下的 App將為用戶提供滴滴叫車服務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將可以直接通過 Booking.com或Agoda平臺預訂酒店住宿。

與此同時,滴滴還獲得了來自Booking Holdings 5億美元戰略投資。資料顯示,Booking Holdings的前身是Priceline,是一家成立於1997年的在線旅遊平臺。在之後的十年中,Priceline陸續收購了Booking、Kayak、Agoda、Rentalcars和OpenTable五大品牌,讓其成長為全球第一大在線旅遊公司。雖然對於為何投資滴滴出行,Booking方面並未回覆,不過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近幾年投資和一系列動作佈局來看,Booking都試圖切入中國旅遊市場。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實際上早在2012年,Booking的母公司Priceline(當時並未更名)便與攜程開始商業合作,此後2014年8月和2015年5月,又分別投資攜程5億美元和2.5億美元可轉債,並宣佈可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攜程一定數量的股份。2018年,為了深入中國市場,Booking還加深了與攜程的合作,這其中就包含雙方共享酒店庫存。同時Booking還宣佈,Booking.com首席執行官Gillian Tans將成為Booking Holdings(原為Priceline,2018年2月Priceline正式更名為Booking Holdings)在攜程董事會的觀察員。除了投資中國最大的OTA攜程,Booking還把目光瞄向過旅遊目的地服務板塊。此前2017年10月,Priceline以4.5億美元投資中國互聯網企業美團點評,並宣佈將全面對接Agoda海外庫存。

對於這一系列投資,左馭資本執行董事孫胤睿分析指出,Booking的主業是住宿,而攜程的優勢在於機票,到達目的地後,還需要有當地的地面交通服務,這就需要與滴滴合作。而且,Booking的酒店資源優勢並不明顯,很多中國用戶只通過它預訂國外酒店。和滴滴合作,Booking是希望從出行角度切入中國市場。

外部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Booking.com首席執行官Gillian Tans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Booking在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在於本土的行業競爭。而就在今年2月底給北京商報的郵件回覆中,Booking方面表示,“中國一直以來是我們最看重的市場之一,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我們都會持續著眼於投資中國市場”。

為何今年頻頻喊話中國市場呢?

一直以來在中國市場頗為低調的Booking近來動作頻頻,在更名之後又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投資。Booking.com繽客大中華區總經理賴軍曾指出,國內一些OTA每賣出一個間夜,平均獲利是十幾二十歐元,“佣金上我們是它們的好幾倍,但僅針對國內的預訂量來說,國內同行大我們很多,因此就收入來說,差距就小很多了”。不過他也透露,Booking希望在國內酒店市場上發力,下一步歡迎更多中國酒店儘快上線,並提供一些優惠和市場合作機會給它們。

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也讓中國在線旅遊企業交易額不斷創下新高。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佈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在線旅行預訂用戶規模達3.76億,較上年增長25.6%。有機構預測,2019年中國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將超過萬億元。

一方面是龐大的市場,另一方面,外部壓力的陡增也是Booking不斷尋求新市場的動力。

今年3月27日,就在Priceline更名沒幾天後,作為老對手的Expedia也宣佈完成更名,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還曾表示,“更名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們業務的全球化戰略”。當時,Expedia更名甚至被業內看作是一次向Booking“亮劍”。據瞭解,雖然Expedia全球市場份額並不及Booking,不過Expedia集團2017年總預訂量同比增長13%,全年總收入同比增長15%,依然不可小覷。

此外,近來發展迅猛的短租民宿也不可忽視,作為國際共享住宿平臺“老大”Airbnb近年來在全球拓展業務,而Booking也恰好在民宿領域拓展房源。今年4月,Booking.com正式宣佈,其包括民宿短租屋、公寓和其他特色住宿在內的非標住宿上線房源總量已經突破500萬個,較去年同期增長27%,而Airbnb目前全球房源數量也在500萬左右。可能是感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競爭,今年3月有消息指出,Booking首席執行官Glenn Fogel就表示對Airbnb宣稱的擁有房源數量持懷疑態度。同時,Airbnb接連在華拓展,並“動刀”預訂費,似乎也觸碰到了Booking的神經。據瞭解,Airbnb從2017年起,便加大力度在華進行線上線下品牌宣傳,投放地鐵廣告,拓展微信和支付寶用戶。

在華難題

此前Glenn Fogel曾表示,針對那些在中國國內旅行的人,佈局中國業務,對於一家非中國本土企業來說更加困難。事實上,雖然Booking持續對中國互聯網企業進行投資,並試圖深入中國旅遊市場,但若從業務層面進一步佈局中國市場,擺在Booking面前的仍然有很多難題。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內的OTA市場中,Booking佔據的市場份額還不足。據易觀發佈的《2017中國在線旅遊年度綜合分析》顯示,攜程、去哪兒2016年市場份額佔比達到35%和18%,佔比超過半壁江山,飛豬佔比達到14%,此外同程、途牛、驢媽媽等依次排列。

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此前還多次發生Booking訂單被取消事件,在一系列事件背後,除Booking和酒店方存在溝通不暢、解決機制不完善這樣的問題,也暴露出由於管理機制的不同,Booking對於一些國內酒店來說還處在適應期。同樣的問題還發生在Booking Holdings旗下的Agoda身上,2017年,有市民張女士(化名)就投訴表示,在Agoda中國官網預訂的新加坡酒店比其他國內平臺貴,按服務承諾,Agoda將彌補差價,不過退款手續繁瑣,給張女士留下了並不愉快的消費體驗。

對此,執惠旅遊創始人兼CEO劉照慧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類國際公司目前都存在本土化落地、文化、授權管理僵化,不適應中國情況的問題。他認為,“其實不止Booking,其他在線平臺也會存在技術問題,但是最終影響國際公司在中國市場佈局的因素,還是無法靈活應對中國的市場環境”。

有互聯網人士分析指出,由於消費習慣不同以及對中國市場預判不足,不少海外互聯網企業都折戟於此。此外,本地團隊權力過小,中外雙方存在不信任,也是這類國外互聯網平臺需要克服的難題。該人士同時指出,除了旅遊平臺,不少像Uber、eBay等大企業,也沒能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未來Booking在中國發展之路顯然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