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描繪的金錢世界,金錢成爲上帝

巴爾扎克描繪的金錢世界,金錢成為上帝

莫洛亞著《巴爾扎克傳》中譯本

巴爾扎克的生平詳見於法國著名傳記文學大師莫洛亞的《巴爾扎克傳》中。莫洛亞在此書論及《人間喜劇》時說:“在《人間喜劇》裡,金錢,謀財的手段、嫁妝、遺產、交易、銀行、高利貸、篡改遺囑、巧取豪奪的比重同愛情一樣多,甚至還要多。……有兩個因素決定了萬能的金錢在他的作品中充當首要角色,即作者本人和他的時代。”

作者方面,“巴爾扎克出生於一個金錢拜物教的家庭”,他自小即耳濡目染了關於金錢崇拜的種種論調、嘴臉,自身對金錢有著強烈的渴求。他小時候讀書即“相信自己註定會獲得榮譽、財富和愛情”。涉足實業界屢屢鎩羽以後,他“窺見了金錢世界的內幕,體驗了走投無路的商人所受的苦難,經歷了無法挽救的破產的厄運”。在目睹一個個家庭(包括他本人的)在遺產問題的糾紛訴訟後,他更是“看透了資產階級社會及其拜金主義”。並且,“巴爾扎克越是觀察,越是清楚地意識到金錢已成為‘當今世界惟一的上帝’,現代社會的槓桿”。

而時代方面,“七月王朝正是大資本主義興起的年代”,很多人“惟一打算是大發橫財”,於是“道德淪喪汙染了整個社會”。“基佐號召人們‘富裕起來’,巴爾扎克十分樂意加入角逐。”他投機、辦報、出版,然而卻處處碰壁,處處失敗。但失敗過程中也使他日益洞察到資本主義的血腥與醜惡。可是“身為資產階級的兒子,他只求在這個社會中謀得一個席位”。

巴爾扎克描繪的金錢世界,金錢成為上帝

《高老頭》插畫中的伏脫冷

作為巴爾扎克筆下經典人物的伏脫冷又何嘗不是如此?伏脫冷以“由罪犯變成警察頭子的維克多”為原型,“不過也仍然是巴爾扎克”。“一八三四年,他的思想跟伏脫冷的所差無幾,他認為‘人類就像罐中蜘蛛,你吞我,我吞你’。誰也不會去清算一位得勢的無賴,‘沒有人會盤問我的出身,我就是四百萬先生’。巴爾扎克非常欣賞伏脫冷:‘一樁大罪行,有時候就是一首詩。’”欣賞的態度是不難理解的。巴爾扎克處於一個“金錢至上”的時世,他一生為金錢所困擾,時時陷入一文不名、捉襟見肘、艱難度日的窘境,所以懂得金錢的重要,深知金錢支配社會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故而不免有幾分認同伏脫冷唯利是圖、不惜一切求取金錢的心理慾念。當然,“他揣度、想象伏脫冷的內心,羨慕他是可能的,卻並無效仿之意”。

巴爾扎克羨慕伏脫冷什麼呢?想來也就是伏脫冷謀取金錢的超人本領了,這恰恰是他想做又無法做到的。他畢竟不是惡棍而是作家:“金錢主宰著這個社會,巴爾扎克則描繪這個世界。”正如他在《前言》中的那句名言所說:“法國社會將成為歷史家,我只應該充當它的秘書。”他將自己的作品總名為《人間喜劇》:“它包括了社會的歷史、對社會的批評、對其弊端的分析,以及對社會的種種的原則的探討。”他不愧為文壇巨擘,他的作品果然是大手筆,描寫的場景十分開闊,對社會的批判入木三分,而且當中不乏深邃的思想。

巴爾扎克描繪的金錢世界,金錢成為上帝

羅丹雕刻的巴爾扎克像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