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判5歲孩子凌遲,劊子手:割不到300刀,皇帝大怒:養大再剮

5歲孩童被判處凌遲,臨死前號啕大哭,皇帝大喊5個字,網友:千古暴君

古語有云“亂世必用重典”,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意思就是明確告誡統治者,施政之時要寬猛相濟,不可一味的殘暴不仁以及過分的寬宥放縱,否則都有可能造成民眾的混亂以及國家統治的不穩定。

皇帝判5歲孩子凌遲,劊子手:割不到300刀,皇帝大怒:養大再剮

然而,雖然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可是真正能夠做到“寬猛相濟”的君主卻屈指可數,甚至可以說鳳毛麟角。

因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一直都是“人治大於法治”,封建獨裁統治者的個人好惡,直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前途。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件發生在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件事情,有一位5歲的孩童被判處凌遲之刑,臨行之前因為過分恐懼而號啕大哭,皇帝回覆了5個字,網友卻為何大罵皇帝為千古暴君。

皇帝判5歲孩子凌遲,劊子手:割不到300刀,皇帝大怒:養大再剮

此人名叫石定忠,或許不是十分熟悉晚清歷史的朋友,對這個名字多多少少會感到一絲的陌生。不過石定忠卻有一個十分偉大的父親。,的父親就是太平天國起義中數次大敗清軍,大名鼎鼎的太平天國名將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是晚清歷史上難得的一位文武全才,只可惜生不逢時明珠暗投,在太平天國初期的時候,受到楊秀清的提拔,先後創造過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以及屢次攻破清軍江南大營的輝煌戰績。然而,自從著名的“天京事變”爆發之後,石達開在太平天國就處處受到排擠。

皇帝判5歲孩子凌遲,劊子手:割不到300刀,皇帝大怒:養大再剮

1857年,石達開為了避免重蹈東王楊秀清覆轍,不得不與自己的部下率軍離開天京,轉戰湖南、四川一代希望建立自己的根據地。然而“朝氣盛,暮氣墮”,事實證明此時的太平天國已經喪失了針對清軍作戰的主動權,1864年,石達開率軍強渡大渡河的時候,因為作戰指揮不利而被清軍圍困。

石達開以一己之身孤身前往敵營進行談判,最終以保全自己的數萬將士為條件向清軍投降,史稱“捨命以全三軍”。可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清軍將石達開逮捕並押送到成都之後,清軍立刻對石達開的殘部發動猛烈的襲擊,導致太平軍死傷無數,餘部皆被擒獲。

皇帝判5歲孩子凌遲,劊子手:割不到300刀,皇帝大怒:養大再剮

在那些被清軍俘虜的太平軍中,有一個剛剛年滿5歲的孩子石定忠,原本清軍是想恩威並施,將石達開等一大批太平天國將領梟首示眾,脅從不問。最終朝廷敕令將石定忠凌遲處死,然而,聖旨下來之後,行刑的官員又犯了難,這石定忠只有5歲,而凌遲之人需要刮3600多刀。

很明顯的一個問題是,石定忠身上肉太少,劊子手問:估計刮不了3600多刀怎麼辦?如果不夠數就是欺君滅族的大罪,而臨刑之前石定忠因為過分恐懼而號啕大哭也讓很多官員頓生憐憫之心,紛紛上書皇帝詢問該如何處置石定忠。然而,時年7歲的同治皇帝或許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去世太過悲傷吧,面對這種問題禁不住大喊道:“養大再活剮”。

皇帝判5歲孩子凌遲,劊子手:割不到300刀,皇帝大怒:養大再剮

然而,據費行簡撰寫的《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一書中記載:石定忠不見其父,日夜啼哭,由楊忠雅建議,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壓斃之。未斃前禁卒謝福以實告知。石定忠問道:“我死可見父乎?”謝說:“正好見於天上”。石定忠破涕為笑,指所佩玉牌告謝曰:“此天王所賜,你們不要拿去”。

可見,5歲的石定忠此時上不知道“死刑”是什麼東西,更不要說所謂的“凌遲”了,而同治皇帝居然以“養大在活剮”來處置一個5歲的孩童,讓後世至今提起依舊不寒而慄,以至於很多網友都說同治帝是一個千古暴君,難怪命不長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