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中國田協(CAA)認證馬拉松賽事的等級劃分分為三級:從高到低為金、銀、銅。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國際田聯(IAAF)認證馬拉松賽事的等級劃分也分為三級:從低到高為銅、銀、金。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總之金牌/金標賽事最厲害就是了!不過,國際田聯的標準肯定是更高大上一些。如果你想成為IAAF金牌賽事,你必須先是CAA的金牌賽事;如果你想成為IAAF的銀牌賽事,你必須先是CAA的銀牌賽事及以上。所以,如果一個賽事既有CAA認證,又有IAAF認證,同時還是A1類賽事,基本可以說代表了中國馬拉松賽事的最高水平。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國內馬拉松三件套

國內馬拉松賽,比較成套的大概有三組:一組是“四大元老”,一組是國際田聯和中國田協的“雙金標”,另一組是“中國馬拉松大滿貫”。

四大元老賽事有北京(1981年創辦)、大連(1987)、杭州(1987)、上海(1996)。四個資歷最老的賽事,資深跑友的情懷賽事。

雙金標賽事有北京、廈門、上海、揚州半程、東營、重慶、蘭州,以及剛剛晉級的廣州馬拉松。這幾個賽事屬於“考證最高級別”的賽事,硬件條件門檻高,軟環境各有特色。

中國馬拉松大滿貫有北京、廣州、重慶、武漢,2017年首次公佈的創始賽事,賽事積分聯動,適合長期完善。

這裡面,組合一下就可以知道,北京馬拉松集合了“四大元老”“雙金標”“中國大滿貫”於一身;上海馬拉松屬於“老學霸”,沒搭上中國大滿貫的首班車;廣州、重慶屬於“學霸、人緣好”,是不可小覷的新生力量。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金標的意義

世界上的馬拉松無其數,國際田聯的金標,參與評選的少之又少。因為,國際田聯標牌賽事的評選標準,更多的是側重賽事的規範性、公平和商業化等。這些並非每個馬拉松的必須。

國際田聯標牌賽事,有大量的指標:特邀選手邀請及保障、賽事規範與公平、安全保障、宣傳與傳播、國際田聯品牌呈現等多個方面。

比如,規定必須邀請優秀運動員參賽:金標賽事必須邀請36個月內達到金標成績,或達到奧運會、世錦賽的前25名的運動員參賽。其中至少男子5人,女子5人,他們至少來自5個不同國家和地區。比如金標馬拉松運動員的成績為男子在2小時10分以內,女子在2小時28分以內。

比如安全保障方面要求:“醫療保障應與選手人數和賽事天氣條件相匹配;道路封閉並有人管理;組委會必須購買第三方責任險;飲水用水和補給站必須按規則設定,並且有充足的人員服務。”……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回到國內田協金標,宣傳與傳播上可能需要有央視級別的直播指標的存在……

所以,金標賽事,一定是各項指標比較全面的賽事,就跟考大學數理化語文政治英語等各個科目齊全且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錄取一樣。所以,但凡有這個標那個標的賽事都是“學霸”。

但是,學霸不一定就是人才,因為還有學以致用這個說法。迴歸到賽事,金標銀標都是量化的指標,而好服務要用心。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跑友的選擇

跑友或者自媒體在評價一個賽事的時候,容易採用“選手角度的主觀感受”。他們可能不關心是否有210以內的非洲選手來參賽,不關注是否有央視直播,不關心贊助商的級別到底是國際一流還是本村一流,更不關心國際田聯的logo出現了多少次……但是天熱水少了會抱怨,觀眾不熱情會失落,領物資排大隊會焦慮……

已經成為“口碑”的賽事對跑者需求關注更多,對選手們(無論是快的還是慢的)有更多用心的服務。卻不一定在金標銀標的各種指標中佔優。

實際上,國際田聯和中國田協評標本身,是一種“大框架下的標準動作”,能夠保證賽事配套完善不出問題,但和是否出彩沒有必然聯繫。而選手往往看到的是“小出發點的自選動作”。評價也更容易情緒化,容易採取類似於“一白遮百醜,一胖毀所有”的極端表述,妖魔化和神化賽事的情況都特別多。而對於賽事組織者非常關注的公共安全、贊助商權益、市民參與、傳播和競技公平等等就沒那麼關心了。

為什麼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

可以說,讓跑者滿意,是賽事獲得口碑的必要條件,而讓賽事的多方滿意,“雙金標”評價指標有其比較科學的地方。

所以,跑者熱衷於跑“雙金標”賽事,不僅僅因為其高水平,還因為它的賽事服務和口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