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里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幸福生活,很多時候和有錢沒錢沒有必然關係。有的時候,在村裡激活社群內部的信任和互助,形成無價的社會資本,能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

,有很多事甚至是多少金錢都買不來的。

古村之友在對中國鄉村治理持續數年的觀察中,時不時會發現一些令人驚喜的做法,在這裡迫不及待想和大家分享幾個案例。有的時候,用好本地社會資源,成本低持續性強,更重要的是,村裡的人情味因此變得更足了。

村民志願者

今年3月,杭州蕭山區河上鎮璇山下村的老年食堂“晚晴家園”開張,70歲以上孤寡老人和80歲以上老人都可以來這裡吃飯,一頓飯2元錢。與其他地方不一樣,這家老年食堂除了廚師是固定的,切菜、打掃、洗碗之類的活,全由村民志願者一力承擔。7月份共計22個工作日,每一天都有兩名村民志願者,輪流為老人做飯。

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章葉平是杭州蕭山區河上鎮璇山下村的村民,平時在家做服裝加工,空閒的時候,為村裡的老年食堂做午飯

一家老年食堂一年的運營成本,需要近30萬元。村黨委書記孫國棟說:“全村一年可支配集體收入也只有40萬元,如果單靠村委,肯定不行。”

怎麼辦? 璇山下村發動村民為“老年食堂”眾籌,大到空調彩電、小到一把青菜,每一筆捐款捐物,都記在了牆上的清單上。同時,他們還發動村民成為“老年食堂”的志願者。

在璇山下村老年食堂開張的同時,一個名叫“璇美”的公益服務中心也成立了,13名村民報名成為志願者,年齡從30歲到60歲不等。

負責婦女工作的村委委員瞿亞芳,是這支志願者的領頭人。她不僅自己時常去老年食堂幫忙,還藉助晚上跳廣場舞的機會,不遺餘力地發動身邊人一起去。“沒什麼事就去老年食堂搭把手,人多熱鬧,也給家裡子女做個榜樣!

現在我們孝敬老人,等我們老了,子女看樣學樣,也會孝敬我們。

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如今的“晚晴家園”老年食堂,已不僅是個吃飯的地方,更像是個活動中心,或者說是孝文化的傳播中心。因為是鄉里鄉親,志願者們對老人的服務特別貼心,摘菜時和他們聊聊天;幫忙收拾碗筷時,問問他們飯菜合不合胃口;看到老人走路不方便,就上前扶一把……老人們越來越喜歡來這裡了。

百年老宅變身農家書屋

2016年,在外打工了幾年的青年陳柱波回到了自己家鄉,廣東省雲浮市羅定圍底鎮大沙村,當時看到村中很多人充滿歡樂記憶的古屋,在族人搬離後,由於荒廢后年久失修已經完全坍塌,他覺得再不保育起來結局不堪設想。

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他關注了古村之友的公眾號不久後,就看到古村之友徵集全國的古村保護項目,就馬上報名參加了。考慮到房子修好後必須有人用和有人氣,於是他提議決定將古屋的修繕進行眾籌,將來用作農家書屋免費開放給村中的小孩子看書用,這個建議得到族人的一致贊成。

在本地自媒體朋友和古村之友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前期的宣傳到位,他們的項目在騰訊公益樂捐99活動的第一天,便成功完成眾籌。另外項目啟動後,很多本地宗親和外出鄉賢加入進來,出錢出力出謀畫策為農家書屋的改造添磚加瓦,捐贈書架和圖書等相關物質。這個善舉也得到本地政府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一座原本已經坍頹的晚清年代老宅,在返鄉青年陳柱波等的積極奔走、古村之友媒體傳播、新鄉賢籌款平臺助力推動下,後來改造成為當地最大的農家書屋。

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隨後他又以此為基點凝聚鄉民,籌建文化廣場與舞臺,自發捐款計劃修繕宗族祠堂,建立農村優秀學子獎學金,規劃農村體育公園,並同時推動村中的電商經濟……村子變得越來越熱鬧起來,文化活動豐富了,經濟也帶動了起來

咱村有了公益服務隊

“我們村自從成立了公益服務隊後,村裡的環境衛生、村容村貌、社會治安、鄰里關係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15年開始,山東省金鄉縣魚山街道孔樓村,成立了一支村民自己的公益服務隊,公益服務的範圍包括村內環境整治、植綠護綠、便民利民、助老扶弱、矛盾調解、治安巡邏、社會公益活動及臨時性、突發性任務如救災、緊急救援等。

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除了打掃村裡的衛生,新成立的公益服務隊隊員們有的熱愛文藝;有的具有維修家電、門窗技術;有的德高望重、懂一些法律知識,擅長調解鄰里矛盾糾紛。他們充分發揮一技之長,成立相關的專業服務隊,給村裡的群眾提供文藝演出、糾紛調解、家電及車輛維修、護林護綠等方面志願服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拉近了鄰里之間的關係。

對於參加公益服務的農民,村裡服務站在公務公開欄張榜表彰,給予精神獎勵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如發放一些農具和勞保服,這些錢來自於街道設立的公益服務基金。

為把這項工作做好,金鄉縣各個鎮街成立了專門的村級事務義務服務活動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制定指導意見和管理制度,建立了村級義務服務隊伍活動記錄臺賬,懸掛了義務服務公示牌、出臺了獎勵辦法,為村級義務服務活動長效機制的建立和規範運行提供保障,構建了以鎮街公益服務指導中心為指導,村居公益服務工作站為主體,公益服務片區組合專業隊為支撐的群眾公益服務體系。金鄉探索出了一條村民參與村務,實行村民高度自治的新路徑。

爺爺奶奶一堂課

78歲的傅紹信老人被當地人稱為“故事口袋”,這是孩子們喜歡的身份。看到傅爺爺走上講臺,教室裡自動響起掌聲。

不靠天不等人,一文告訴你村裡還有哪些資源可以用起來?

“今年是解放軍建軍90週年,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我們臨朐人和解放軍的感情。”這一次,傅紹信面對的是臨朐中學附屬小學三年級的學生。

幼時的傅紹信家裡曾有八路軍借住,他把自己記憶中的情形轉述給孩子們聽。這些故事和歷史書中講的不一樣,孩子們對故事裡的每一個地方都很熟悉。

“日本人第一次進咱們村子,就殺了十多個人。”傅紹信說。聽到熟悉的地名,孩子們顯得很激動。

爺爺奶奶一堂課是一個全國性的公益項目,旨在通過當地老人對本地歷史、人物、文化、風俗、地理五個層面的講述,傳承和保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2016年10月落地山東省濰坊臨朐縣臨朐中學附屬小學。

學校給每一位上課的爺爺奶奶配有助教,負責接送老人上課,也幫忙備課和整理課件。牛紀葉是傅紹信的助教,每次聽完傅紹信的課,總有孩子跑來跟她說,“傅爺爺講的這個地方我知道,這是我老家。”“我家就是這裡的,傅爺爺說,我們那裡的人抗戰不怕流血不怕犧牲。

2015年10月,“爺爺奶奶一堂課”項目正式成立,在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下設專項基金。如今,“爺爺奶奶一堂課”已經發展59個項目點,分佈於山東、四川、甘肅、江西、黑龍江等17個省份。

如果,你身邊的鄉村,也有這樣的資源動員的案例,歡迎和古村之友分享你的故事,讓全國關心熱愛古村發展的朋友學習參考起來。

參考資料:浙江新聞《53位村民輪流當“大廚” 蕭山這家老年食堂最有愛》

古村之友志願者網絡《返鄉青年來信:網紅效應和公益眾籌,點燃了全村的發展熱情》

中國慈善家:《爺爺奶奶的文化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