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青:我與中文字體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方正黃草 與 方正瘦金書(選自《中文字體應用手冊I》)

理想國按

對於字體的熱情和興趣在近幾年火熱發展,最近我們也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國內知名設計師楊林青先生開設工作坊。他在不久之前聯手全球最大的中文字庫品牌“方正字庫”,發佈新中國成立後首部中文字體應用工具書——《中文字體應用手冊I:方正字庫(1986-2017)

長期致力於中西字體研究的楊林青先生,正是多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榮譽的知名設計師。這本由他主編、設計的《中文字體應用手冊I》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重新整理、分析方正字庫1986年至2017年出品的422款字體,將龐雜的字體種類,化為客觀、清晰、直觀、便於使用的系統。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下週五(7月27日)理想國聯手Lens、瑞士文化基金會一起,特別邀請到楊林青來分享他對於字體的見解和智識,以及他親身經歷《字體傳奇:影響世界的Helvetica》《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中文字體應用手冊I》這三本書誕生的故事。(報名詳見文末)

今天推送楊林青上個月在四川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學術週上做的一次分享:我與中文字體,以及他是如何編輯、設計了這本“中文字體應用指南”的。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我與中文字體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講:楊林青

平面設計師,出版人。1975年生於重慶南川,199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附中,199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後工作於北京敬人工作室。2002年留學法國巴黎,2006年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編輯設計專業。2007年回國後在北京成立楊林青工作室,2017年創建SunTree出版與設計機構,從事當代出版物的策劃、編輯與設計工作,並致力於中西文字體的媒介應用和圖形信息交流的研究。

曾多次獲得“中國最美的書”獎,第七屆和第八屆全國書籍設計藝術展社科類、文學類、教育類最佳書籍設計獎,2017年年度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卓越雜誌設計獎金獎”。曾策劃和參與《字體傳奇——影響世界的Helvetica》《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中文版的出版。2017年主編與設計《中文字體應用手冊 I:方正字庫1986-2017》。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題目是:我與中文字體。中文字體是一個很大的一個課題,為什麼我要講與母語有關的內容呢?因為這也是我個人在設計歷程中迴歸的課題,希望以這樣的一個個案與大家分享,它不具備什麼權威性,只是我個人的一個成長經歷。

為什麼我們會討論中文字體?尤其是這幾年,好像對字體的事情是一個潮流似的,越來越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早在2005年,那時候我在法國,在之前我對中文字體並不是特別瞭解,因為我們大學的時候更多是在寫美術字,那時電腦還不太流行,沒有那麼多的字體,也好像我們的關注點也不在那個地方,更多是怎麼樣去做創意。直到我到了法國,西方的平面設計裡面會談,字體是平面設計的靈魂,我當時一直不理解這個話。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如果先拋開設計不說,文字實際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思維的呈現,就像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一樣,基於生活習慣、文化、各方面的社會因素形成了這麼一個形態。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西方是拉丁字母?為什麼會導致我們的思維不太一樣?他認為拉丁文字是由複音結構組成,一個詞必須由多個抽象的字母合成,其字母間音和形的因果邏輯組合為近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思維基礎。

中文則是單音結構,一個字可表示多種含義,其以精煉、濃縮為美的精神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極為深廣

。就是有這樣的一種影響,潛移默化地造成了不同中西方的文化。他的這個研究馬上就會讓我理解,西方人為什麼在設計裡面把字體作為一個設計的靈魂。因為一端是連接我們的思維,另外一端是連接我們的交流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於是我重新把視角放在文字上,意識到對自己的母語如此陌生 ,進而轉變,開始去研究文字,回來之後我做了大量的應用實踐。字體的演進有這麼多與技術,與我們的思維有關,但在它產生之初,其實更加與我們的技術有關。

我開始去有意識地去主編或者是參與一些書的出版,這樣的一個經歷以後,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做一種分享。並且我發現出版物是一個非常好的分享,所以後來把重心放在了出版物上。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這本書是我在法國留學讀研究生的時候,在圖書館看到的,開始認識一個原點“文字”,它使得我們去進行信息的獲取和交流。字體是一個形態,但是它的內在實際是我們自己的文化、思維的一種呈現,還有信息的交流。

我開始重新認識西方人怎麼從文字開始建立一套非常科學的邏輯體系,以文字作為出發點,怎麼來建立他們的一種方法論。我發現文字原來是需要這樣的一種建構,沒有談設計是什麼,只是說我們對待文字的時候,第一,要有一種敬畏之心,第二,我如何把這些東西組合成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從而很好的去呈現自己的文化。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這兩頁講了整個西文字體的歷史,左頁中的第一欄是是時間

,第二欄是講了整個西方藝術思潮的演進。第三欄是講媒介的演進,就是說從十五世紀古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對世界整個的影響。第四欄列舉了在前三者的基礎上每個時代產生的代表字體。右頁是一些代表字體的剖析。

從左邊這一頁中你就可以看到,字體的發展和我們的藝術流派、思想、技術的演進,從活字印刷到我們今天的智能手機都有著非常嚴密的演進過程,跟我們的科技有關。有他們的因素產生的這些字體,每一種字體的產生並非空穴來風,它跟這個社會的時代、文化、藝術、技術息息相關。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一本書從字開始到後面成文,它有一個強大的規則。每一款字體的產生之初,都有非常明確的使用目的,尤其是是正文字體,它是閱讀類的字體。組成一篇文章,要給人一種層次比較豐富的感覺,閱讀的時眼睛會得到很好的引導。在這樣的情況下,這個設計才是有效的,否則你的設計將是專制的

2016年的時候我開始參與《平面設計中的網格系統》這本書的出版。這本書是從文字開始到最後形成一個系統性的版面,甚至於涉及到我們的空間,就是如何從字開始,形成一個更加嚴密科學的一套系統,從而把這套系統應用到不同的媒介當中。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前面談的都是英文,都是跟西文有關。2012年時因為工作的緣故以及對西文了解,我一直想做一本中文的書,因為我們去真正做設計的時候,沒有這樣的參照工具,所以那個時候跟方正合作之後,就開始想如何去整理這樣一本工具書。從2012年開始到今年,斷斷續續,經過五年時間,去年終於把這本書出版。

我的初衷是在對西文的理解上能夠更好的來梳理自己的文字。首先就是根據逐年增長的字體的數量,這只是方正一家,還不包括漢儀字庫和香港、臺灣的文鼎體字庫,光這一家,就能看到這種增速。甚至說在一年當中產生的字體的數量可以是往年甚至十年產生的。直到09年左右,由於技術的演進跟中文字庫的設計帶來很大的便利,促使中文字體可以很好地在數量上增長。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字體傳奇》海報

下面是鉛字時代的一本書《生命不能承受之輕》,1992年出版。翻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受,閱讀時我的眼睛和這個字體很容易產生一種關聯,眼睛能很舒服的落在字上。

書本身所體現出來的閱讀的體驗讓我感覺到我很容易吸收這個內容,在這樣的內容裡面很容易閱讀,而且有一種成就感、一種愉悅感。而今,在書店裡面隨便翻10本書,幾乎有一半都會給我們一種文本灰度淺,閱讀容易產生疲倦的感覺,那是因為這些書用了不恰當的字體。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我們今天都說對書和紙有一種情節,但是我們無法使紙質的閱讀有更好的體驗,我們在選擇字上面太感性。報紙印刷的字體非常的纖細,很難呈現出一種穩定的版面,所以我們閱讀的時候很容易疲倦,也無法體會內容內在的東西,無法支持你更好的去通過紙吸收這些信息。

按道理來說我們今天會比之前做得更好,但今天電腦這麼方便便利,我們做出來的紙質閱讀卻還不如那個時候。究其原因,是對文字的選擇。以下我拿了三款字體講一下,為什麼字體的選擇如此的重要以及它的背後需要遵循的科學原理。

博雅宋在中國被稱為第三代報宋,報宋的特徵是它的字面比較方和扁,橫和豎的筆劃粗細不是很大。原因是報紙這個媒介本身、報紙對媒介的信息的特質、印刷方式和呈現方式。


宋一在鉛字時代是用於字典的,又名字典宋,顧名思義是為字典設計的字體。字體的媒介是書,字典的內容屬性是體量大。為什麼這個字體會這麼設計,橫豎的筆劃也不是拉得很開,粗細也不是差距很大,字面不是很方。


書宋”跟前兩者都不一樣,是為了書設計的。書宋的特點很明顯,橫豎的粗細拉得比較開,而且字的外輪廓不像它這麼方。所以說書宋的整體的文本的灰度會顯得比他們兩款字體顯得重,在書紙上面能夠使得我們更好的把眼睛落在每個字上。

早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我國在還沒有那麼多字體的時候就有一個非常嚴密的邏輯基礎:什麼樣的字體用於什麼媒介,用於什麼內容。而今字體雖多但是思路卻要非常明確,通過這樣的方式做設計可以使得信息更加清晰有效。所以字體和內容的屬性、編排的方式、呈現的媒介、閱讀的體驗息息相關。

下面這本書共收錄230種字體,我在做這本書的時候定了一個邊界,就是“70%”。要拿捏一個度,這本書不是在講一個字體的道理,而是在應用這個方案當中有一種引導,相當於是拋磚引玉,我的工作只能做到70%。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對於材料的整理梳理,建立邏輯分類,呈現,但是不是給出一個終極答案。我寫了一句話“既要遵循客觀真實,又能夠達到拋磚引玉,避免主觀和極端。既不是字體的默認狀態又不能過度設計,目的是幫助和引導所有應用者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剩下的30%留給應用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講到這兒基本上我的分享也差不多結束。我做《中文字體應用手冊I》這本書,前後五年的時間,就像讀了一個研究生課程一樣,我的目的更多的是通過這個梳理成為設計工作中的輔助。它沒有絕對的權威性,雖然方正字庫非常的權威,但實際上這本書只做了70%,也是我整個學習設計歷程的一個階段的呈現。謝謝大家!

✎ 按、編 _ 張怡婷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字體與內容的屬性、編排方式、呈現媒介、閱讀體驗息息相關。如果不瞭解一款字體,主觀而隨意地應用,就會違背字體的設計初衷。

—— 楊林青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楊 林 青 工 作 坊

從Helvetica到

《中文字體應用手冊I》

7月27日(週五

19:00-20:30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Lens Sapce

(北京市朝陽區廣渠東路1號創1958園區4-12)

活動收費需要提前報名

限額30人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報名)

* 報名前若有疑問,可在“理想國”微信公號後臺留言

* Lens對以上活動保有最終解釋權

杨林青:我与中文字体

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