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火星「地球化」,這個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何?

好了,我知道你想去火星。我也想去。計劃聽起來不錯。先搞定載人火箭,再實現月球基地。然後是更多的火箭,更多的人。開始在地面製造燃料,也許可以沿途儲存。從前哨站到基地,再到穹頂城市,最終實現“火星地球化”(指人為改變天體表面環境,使其類似地球環境,下文簡稱“改造火星”)。

把火星“地球化”,這個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何?

讓死寂的火星煥發生機,利用其土壤中的成分(很可能是冰凍的二氧化碳)創造新的大氣層以增加氣壓,依靠溫室效應(怎麼聽起來像氣候變化?)讓火星變暖,使封存於地下的冰水解凍,重新奔流起來。海洋!空氣!可呼吸的空氣,至少你不必穿著宇航服走來走去。經過大力建設,蓬勃發展(時間是1萬年左右),我們可以開啟地球-火星殖民革命,使硬科幻小說裡的場景成為現實。

這不是異想天開。以科學作風嚴謹求實著稱的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在1971年提出了“行星工程”,也就是融化火星的極地冰,利用由此產生的水蒸氣來創造“更加宜人的環境”。20年後,天體生物學家克里斯托弗·麥凱(Christopher McKay)對這一想法進行了補充,他說只要火星貯藏有足夠多的二氧化碳、水和氮,經過揮發進入大氣後,就可能實現火星改造。

不過,現在有兩位研究火星的科學家試圖戳破這個氧氣循環再生、屏蔽輻射的封閉“泡沫”。如果他們的新研究是正確的,那麼現有技術不可能把火星變成地球般的樂園。

把火星“地球化”,這個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何?

這篇新論文的作者是科羅拉多大學的行星科學家布魯斯·賈科斯基(Bruce Jakosky)和北亞利桑那大學的克里斯托弗·愛德華茲(Christopher Edwards)。賈科斯基說:“我們第一次能夠在火星上建立相對純淨的二氧化碳儲備。火星上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流失到太空中,少部分存在於極地冰和淺層含碳礦物中,深層碳酸鹽含有數量未知的二氧化碳。”哪怕加上“吸附”於岩石表面和貯藏於籠合物(亦稱為水分子牢籠)的二氧化碳,也於事無補。“就算你把所有這些二氧化碳都放入火星大氣,也不足以使這顆星球變暖,”賈科斯基說。

地球表面的氣壓為1巴。在火星上,你需要二氧化碳來使地面溫度上升到冰點。哪怕是250毫巴也能顯著改變火星氣候。以前,火星曾經擁有那麼多的二氧化碳,甚至更多——地質和表面形態分析強烈暗示,在遙遠的過去,火星表面有過液態水的存在,這意味著火星曾經溫度夠高、壓強夠大,足以保留液態水。賈科斯基說,如果這顆星球的二氧化碳含量與地球和金星相當,那麼火星上的某個地方存在相當於20巴的二氧化碳——以碳酸鹽的形式礦物化、凍結在極地冰中等等。“在過去的40年裡,火星科學的焦點是尋找肯定存在的碳酸鹽礦床,因為二氧化碳肯定去了某個地方,”他說,“也許是在地殼裡。如果那些二氧化碳來到地面,流失到火星大氣層之外,那就沒了。”

新的雷達探測帶來了火星極地冰冠附近二氧化碳含量的新數據。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收集了碳酸鹽分佈數據。2014年入軌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Maven)探測器量化了流失到太空中的二氧化碳(賈科斯基是該項目的首席研究員)。如果你是改造火星的擁護者,那麼探測結果可能會令你大失所望。

火星極地冰冠蘊含氣體能實現的氣壓為15毫巴。露天碳酸鹽可以提供不到15毫巴。如果儘可能地加以利用,也許能增加到150毫巴。浮土吸附的二氧化碳呢?即使把100米深的所有火星土壤都進行處理,能提供的氣壓也只有40毫巴。“幾乎不可能達到40或50毫巴以上,這樣的壓強不夠,不足以對溫度產生影響,”賈科斯基說,“即使提高兩三倍,也達不到使火星顯著變暖所需要的量。”

一聲嘆息。

或者,他可能是錯的。火星改造先驅克里斯托弗·麥凱仍然心存希望。“改造火星的關鍵問題是火星上有多少二氧化碳、氮和水。可惜,我們現在還無法解答這個問題。”麥凱說。賈科斯基的Maven項目測量結果只說明瞭火星上剩下的一部分前二氧化碳,而不是全部。所以,二氧化碳可能還在那裡。麥凱說:“對於火星表面之下的二氧化碳數量,我們仍然難以確定。我們沒有良好的數據,需要深入鑽探以獲得數據。”

把火星“地球化”,這個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何?

火星確實充滿驚喜。近日,有研究顯示,火星南極冰蓋下可能存在液態的鹹水湖。因此,賈科斯基的數據不會影響到火星改造擁護者的熱情。火星協會會長、《趕往火星》作者羅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說,賈科斯基的數據“過於悲觀”。祖布林認為氣壓不需要達到1巴,只需要300毫巴。這相當於珠穆朗瑪峰峰頂的壓強。“200毫巴意味著不用穿太空服,意味著你可以在內部壓強等於外部壓強的地方修建穹頂建築。”祖布林說。

祖布林和麥凱還指出,只要假設再大膽一點,人類移民火星的未來就會變得更加美好。人造溫室氣體(可能是用火星土壤中富含的氯製成的氯氟碳化合物,或者起效更快的“超級溫室氣體”)可以完成這項工作,前提是有人知道如何製造和釋放這些氣體,並確保它們不會破壞火星的臭氧層,以免紫外線和致命的宇宙輻射對磁層較弱的火星進行狂轟濫炸。

這引發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要改造火星環境?“這與科學無關,我懷疑改造火星的合理性,”賈科斯基說,“找一個後備星球,以防我們或者外星人把地球給毀了,我覺得這是個拙劣的理由。保護好地球環境比改造火星環境要容易得多。”

為了探索?當然可以。為了建立永久的科研基地?完全說得通。至於城市、海洋、運河這些,就不妨再想想吧,大家都知道——這些在其他星球上沒法實現。

翻譯:于波

校對:李莉

造就:劇院式演講,發現創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