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從小就是聽著樣板戲《沙家浜》長大的,那場經典的“智鬥”對唱,到現在好多人都能哼上幾句。可是你知道戲劇中的阿慶嫂,她的原型到底是誰?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在蘇州相城區的陽澄湖畔,很多人願意說:阿慶嫂的原型來自我們這邊。不信的話,可以去湖邊的皇羅禪寺看看。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皇羅禪寺,地處江蘇蘇州市的相城區陽澄湖鎮,禪寺的三面被陽澄湖的水域包圍住,一面通向陽澄湖鎮。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座禪寺更顯寧靜與安逸。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對於陽澄湖,人們自然不會陌生。每年秋天的陽澄湖大閘蟹,那是家喻戶曉,吃到真宗的陽澄湖大閘蟹,成為秋季的一種奢望。而對於同樣是在陽澄湖的皇羅禪寺,可能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始建於唐朝的皇羅禪寺,在陽澄湖的地段,算是一座最古老的寺院。寺院創建初,其名字叫“積善庵”。在江南地區,稱作“庵”的寺院有很多,庵原來是指圓形的茅草屋,或者小廟,所以民間也往往把有和尚或者比丘尼居住的地方稱作“庵”。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清朝的時候,“積善庵”更名為“王路庵”。後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各地的寺院裡去尋找生父,路過“王路庵”時,曾經在庵裡小住一日。因為是皇帝住過了,“王路庵”就又改名為“皇羅庵”。上世紀末,在重建“皇羅庵”時,才正式更名為“皇羅禪寺”。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通常江南地區的禪院,其外牆都是用素淨的明黃色來塗抹,以區分普通的民宅。而皇羅禪寺卻很特別,其外牆是用了透著暗紅的杏黃色,並且很多牆面上還配有藍白的彩繪,風格如同北京頤和園內的皇家御用彩繪。第一次到皇羅禪寺的人,會以為進入了一座皇家園林。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皇羅禪寺的門前,有一條五米來寬的小河,類似於過去城牆外的“護城河”。進入禪院的人,必須從架設在河上的三座白石拱橋上跨過,當中一座修著臺級的拱橋,正對著禪寺的拱門,門前還有四尊同樣是漢白玉的石獅把守。這一切,頗有北方皇家宮殿之氣勢。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進入禪院的內部,氣勢恢宏的大雄寶殿、天王殿等建築,就更具皇家風範了。坐落於禪院中軸線上的大雄寶殿,基座和臺階均為漢白玉石材,臺階正中的“七龍蟠翔”的漢白玉巨型雕版,栩栩如生,讓整個大殿顯得無比的莊嚴。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有人說:在江南地區,皇羅禪寺是最具有北方皇家風範的寺院,也是長三角地區唯一一座北方建築的寺院。此話真的一點不假,但就看看寺院內那些精美的雕樑畫棟,便能讓人覺得重修過的禪院,定是出自高人之手。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回頭來說說阿慶嫂的原型。京劇《沙家浜》中有這樣一句唱腔:“朝霞映在陽澄湖上,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這句唱詞很貼切地描繪了陽澄湖的美景。陽澄湖,是個僅有120平方公里水域的淡水湖泊,其水域面積大部分集中於江蘇的蘇州市區與崑山市,與常熟那個著名的沙家浜風景區相距甚遠。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陽澄湖水域河流密佈,是一處著名的魚米之鄉。河邊、湖畔原生的蘆葦蕩,連綿不斷。如是不熟悉地形的人,誤入其間,基本難以找到走出來的路。因而在抗戰時期,陽澄湖的蘆葦蕩,便成為一處理想的戰略掩護場所。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阿慶嫂的原型,是陽澄湖邊上的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名叫沈菊英,她跟自己的兒子、媳婦一起,長期為當地的抗日力量傳遞情報,掩護我黨的地下工作者。夏季的時候,他們把情報藏在自己的髮髻中,冬季的時候,就把情報縫在衣襟中。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據說當年的皇羅庵,也是一處抗日的聯絡點,庵內的兩位比丘尼,也曾積極配合我黨的地下抗戰力量。根據蘇州相城區的《相城鎮志》記載,1940年,因遭出賣,沈菊英在皇羅庵內遭偽軍的逮捕,同年英雄就義,年僅39歲。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沈菊英的兒子陸義,因參加地下抗日力量,也在一年之後因負傷遭逮捕,壯烈犧牲。家中僅剩下妻子和一個年幼的孩子。為此在解放後,當時的蘇州軍區特別授予沈菊英母子為“母子英烈”的稱號。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1957年,新華社記者崔左夫,在蘇州、無錫、常熟和太倉等地採訪當年新四軍抗日的故事,後來他寫了一篇《血染的姓名——三十六個傷病員的鬥爭紀實》文章,再後來,上海滬劇團就根據這篇文章,編了一出滬劇《蘆蕩火種》。沙家浜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這部滬劇之中,而當時在陽澄湖的周邊,還沒有一個叫“沙家浜”的地方。滬劇中的阿慶嫂形象,其實就是陽澄湖周邊那些抗日英烈的縮影。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後來的故事,就是《蘆蕩火種》再次被改編成現代京劇《沙家浜》,阿慶嫂成為那個時代舞臺和銀幕上最受歡迎的人,她的“春來茶館”,也名震一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臨近蘇州的常熟市的橫涇鄉,首先將自己的鄉的名稱改名為“蘆蕩鄉”。到九十年代時,蘆蕩鄉再次改名為“沙家浜鎮”,直到現在人們看到的沙家浜風景區。而在蘇州的陽澄湖,知道沈菊英故事的人,也越來越少。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據沈菊英的兒媳石雪珍回憶,婆婆就義時年僅39歲,丈夫就義時才20歲。在他們犧牲後,石雪珍還堅持做地下工作,為抗戰的勝利盡了一份力。解放後,石雪珍還將自家的房子貢獻出來,用於設立“陽澄湖地區抗日鬥爭史蹟陳列館”,並義務為到訪的客人講解當年的故事。石雪珍也被當地稱之為是現代活著的“阿慶嫂”。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晚年的石雪珍,曾就住皇羅禪院內的“彌陀村”,安享晚年。每每有來訪的客人,想要了解當年抗戰的故事,石雪珍老人還很樂意出面接待。2013年的3月,老人去世,沙家浜的故事卻還在流傳。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皇羅禪院內的“彌陀村”,是一處有著園林式天井,四周迴廊,以及北方明清四合院建築風格的場所,專供老年居士修身養心、安養晚年。這樣的建築佈局,在江南一帶的寺院內很少見到。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一座禪院,也是一段歷史,如果你有機會去陽澄湖,不妨到皇羅禪院看看。

陽澄湖畔的皇羅禪寺,這裡曾居住著阿慶嫂的原型

小貼士

地址:蘇州市相城區陽澄湖鎮北端

門票:免費參觀

交通:蘇州公交866線直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