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講一講歷史上的令妃

《延禧攻略》講一講歷史上的令妃

1、地位跨度大,從灰姑娘到皇貴妃到皇后

清朝皇室因為有獨特的八旗制度,旗人分為兩類,一個是正身旗人,一個是包衣旗人。包衣隸屬皇帝直接統治,是皇帝的“家奴”,出身正身旗人家庭的女孩子,需要參加三年一次的八旗選秀,而出身包衣旗人家庭的女孩子,參見的是一年一次的宮女選秀。二者階級不同。

按史料記載,令妃家的旗籍是滿洲正黃旗包衣,所以她就是一個出身於包衣家庭的女孩子,雖然歷史上沒有明確記載她是否做過宮女,但是《延禧攻略》中寫令妃做過宮女的這個設定還是不違反歷史的,因為如果按清朝選秀流程,令妃這樣的出身,進宮一般都是做宮女。

所以令妃的出身並不高,可以說是一個實打實的底層“灰姑娘”,沒有家世,沒有人脈,沒有意外懷孕,也沒有能影響到皇家的一切,她之所以能被乾隆看上並納為嬪妃,只能是因為她自身條件出色。

她的履歷是魏貴人→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從清朝宮廷的最底層一直升到了僅次於皇后的皇貴妃,這中間只用了二十年,相當於現在用二十年從社會底層做到了總統夫人,比鄧文迪還有傳奇色彩,而很多出身比她高貴太多的女人一輩子都只停留在了貴人或嬪這種地位上。她去世時是後宮地位最高的皇貴妃(當時宮中已經沒有皇后)因為此時乾隆已經密立了她兒子為太子,如果追封她為皇后,她的兒子就成為了嫡子,太子人選便失去了保密意義,因此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準備退位,正式宣佈令妃兒子是皇太子時,乾隆才親自追封了去世多年的皇貴妃為皇后。

縱覽她的一生,這個比乾隆小十六歲的女人,從底層的宮女到清朝地位最高貴的女人,乾隆的全部家產都由她的兒子繼承,後世所有皇帝和宗室子孫都是她的血脈,這不是於正筆下的瑪麗蘇,這是歷史事實。

2、晉封速度快,從嬪到妃,是乾隆所有嬪妃裡火箭般的速度

乾隆十年,十八歲的魏貴人被晉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令嬪封為令妃,時隔僅三年。

讓我們看看乾隆後宮其他幾個比較重要的嬪妃的晉封速度,稍加對比,就可以看出區別。

先來個最出名的,容妃,也就是傳說中的香妃。這個在野史傳聞中讓乾隆瘋狂的女人,在歷史上從封嬪到封妃用了六年。並不算很受寵。

忻妃。乾隆後宮有一位忻妃,她的家世很牛,是滿洲貴族小姐,她的父親那蘇圖是乾隆初期的重要滿洲臣子,歷任兵部、刑部尚書,湖廣、兩廣、閩浙等各省總督,去世後賜諡號,賜祭葬,牌位還入賢良祠。她入宮後接連為乾隆生下兩個公主,但在長達十年的時間裡,都沒有從嬪晉升為妃,直到十年後她再次懷孕,才有了封妃的機會。

穎妃、慶妃。這兩位都是乾隆後期地位比較高的妃子,但是從嬪到妃都用了八年時間。

舒妃。這也是一位出身非常高貴的滿洲貴族小姐,她是康熙朝權臣明珠的後代,她孃家姐妹四個,其中有兩個人成為了郡王福晉,有一個成為了傅恆的妻子,所以她其實是傅恆的妻妹,是孝賢皇后孃家女眷的親戚。但她封妃卻也用了七年之久,並且封妃時位次排在了出身很低的令妃之後,而且雖然給乾隆生過兒子,但一輩子都停留在了妃這個位置上,三十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得到過晉升。清朝後宮的地位,皇后最高,接下來是皇貴妃、貴妃。妃。皇貴妃相當於副後,有皇后存在的時候皇家一般不立皇貴妃,除非有寵妃病重追封。所以正常情況下,僅次於皇后的地位是貴妃,妃是第三位,一般來說,後宮女人能封為妃,已經是很高的地位了,參照雍正皇帝的生母康熙德妃,她一共給康熙生了六個孩子,但一輩子都是妃,也沒能再被升為貴妃。我們回頭再看看令妃,乾隆十三年身為令嬪的她,其實剛剛入宮四五年,並且與做宮女的時候相同,依然什麼都沒有,當時她不僅沒有家世,她的父親甚至還在孝賢皇后喪禮期間犯了錯誤,屬於罪臣(後來被乾隆特別加恩寬恕),並且她雖然做了三年嬪,但並沒有生下過一兒半女,皇家看中的出身與子嗣,她全都沒有,但是她仍能以最淺的資歷最短的時間躋身妃位,排位次序還超過了家世顯赫的貴族之女舒妃。這就是一件很瑪麗蘇的事。

3、生育數量最多,是清朝第一

按照歷史記載,令妃一共生過六個孩子,懷孕過七次(其中有一次為流產),在清朝最為繁盛的時期,乾隆後宮並不缺乏女人,滿漢蒙回,各種民族的美女才女都有,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後宮只有令妃生育,堪比現在的一夫一妻家庭。

以下是乾隆二十年以後的後宮生育情況,從乾隆二十二年開始,後宮中便只有令妃一個人在生育了。

乾隆皇七女,生於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日寅時,時乾隆45歲,其生母令妃。

乾隆皇十四子永璐,生於乾隆二十二年七月十七四日午時。時乾隆46歲。其生母令妃。

乾隆皇八女,生於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日戌時,時乾隆46歲,其生母忻嬪。

乾隆皇九女,生於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日戌時,時乾隆47歲,其生母令貴妃。

乾隆皇十五子永琰(嘉慶皇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丑時於圓明園之天地一家春。時乾隆49歲,其生母令貴妃。

乾隆皇十六子,生於乾隆二十七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時,未命名。時乾隆51歲,其生母令貴妃。

乾隆皇十七子永璘,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十一日子時。時乾隆55歲,其生母令皇貴妃。

4、隨駕出巡次數多

乾隆二十年到乾隆三十年期間,令妃雖然頻繁生育,但並沒有影響她在乾隆身邊的活動。按史料記載:

乾隆二十一年她懷孕期間曾陪乾隆從宮中到圓明園居住,並在圓明園誕育公主。

乾隆二十二年她懷孕期間隨乾隆巡視江南,當時她已有四個月的身孕,但乾隆還是把她帶在身邊。

乾隆二十三年她懷孕期間陪乾隆從宮中到圓明園居住,並在圓明園誕育公主。

乾隆二十五年她懷孕期間陪乾隆從宮中到圓明園居住,並在圓明園誕下嘉慶皇帝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第三次南巡,令妃是隨駕名單裡的六位后妃之一,並且在南巡途中於杭州懷孕,當年十一月生下了十六阿哥。她懷十六阿哥七個月的時候,乾隆去熱河打獵,她因為行動不便未能隨駕,但是乾隆從熱河回京途中還是讓人把她接到了行宮,並且與她單獨進膳。

乾隆三十年秋天乾隆在熱河打獵,檔案記載令妃隨駕,並且從她生育十七阿哥的月份可以推測中她是在隨駕期間懷孕,這一年因為那拉皇后剪髮被廢,宮中已沒有皇后,乾隆從熱河回到北京後就命人修繕從前皇后才有資格居住的養心殿東耳房,給令妃作為新居,也是養胎之用。第二年七月,令妃生育十七阿哥後才滿月沒多久,再次隨從乾隆出巡至熱河。因此令妃的幾個兒子歷史上都有養母,因為令妃本人需要陪伴乾隆,無暇照顧幼小的才出生的孩子。

5、兒女待遇好,長子是皇太子,長女被賜予了嫡女名分。

令妃生前並沒有當上皇后。在最注重出身的清朝皇室,在皇太后還活著的情況下,是不可能有包衣出身的女子成為正宮皇后的。因此令妃在乾隆三十年之後雖然已經是後宮地位最高的皇貴妃,但依然不皇帝正妻。但乾隆准許她佩戴只有皇后才能用的東珠朝珠,並且封她的大女兒為固倫公主,固倫這個封號只有皇后之女才能得到。

乾隆三十八年,令妃的大兒子年僅十三歲,乾隆便密立他為太子。雖然後世廣泛流傳乾隆兒子少,沒有太子可選,但歷史上乾隆並不缺兒子,當時他有六七個長大成人的兒子,還有幾十個皇孫,十幾個皇曾孫,以至於他十分驕傲自己子孫繁茂,多次寫詩稱自己“枝繁葉茂五代同堂,為古今罕有之福氣”。在子孫繁多的情況下,他還是將皇太子這一重要的位置給了令妃年僅十三歲的兒子。

6、死後待遇越制

令妃由於出身關係,生前一直未能封后,在她臨終前,乾隆命官員將她全家的旗籍由包衣旗抬入滿洲鑲黃旗,乾隆一生中出身於包衣旗的嬪妃很多,但這樣的抬旗恩典在整個乾隆朝只出現過兩次,一次是令妃,另一次是乾隆初年紅顏早逝的寵妃慧賢皇貴妃。抬旗之後,她們的家人便是正身旗人,出身得到了更改。並且乾隆將令妃一家按皇后孃家才有的待遇編為了“世管佐領”,也就是滿洲鑲黃旗第十八佐領整個都由她孃家管轄,世世代代不變,世襲罔替。

做了這些越制的事之後,因為令妃的兒子已經被秘密立為皇太子,出於康熙朝的奪嫡教訓,朝廷不能有儲位之爭,皇太子身份並不能公開,因此乾隆無法在這個時候追封病逝的令妃為皇后,但他繼續做了幾件越制的事情來彌補自己的遺憾。一是給令妃增加了喪事的儀仗,按制度皇貴妃儀仗只有五十八件,皇后儀仗有77件,那拉皇后是廢后並沒有享受到任何喪儀儀仗,而令妃去世時乾隆下旨將她的喪儀儀仗增加了十八件,增加後令妃儀仗達到了76件,僅比皇后少一件。同時乾隆將名為皇貴妃的她葬進了自己的地宮,安置在了自己棺位的右側,這個位置的地位僅次於他的原配孝賢皇后。

《延禧攻略》講一講歷史上的令妃

乾隆皇帝並不是懦弱昏庸之君,也並不是傳說中的敗家子,晚年老糊塗了除外,清中期國富民強,他積極開拓疆土,漠西蒙古(也就是康熙王朝裡葛爾丹家)的統一,與回部的歸順,西藏的臣服全都是出自於他的指揮,雍正末年國庫存銀僅有二千餘兩,是乾隆繼位後國庫存銀日漸充裕,甚至達到了六千餘兩,同時他是多次免除了百姓賦稅。

《延禧攻略》講一講歷史上的令妃

乾隆時期沒有黨爭,他本人高度中央集權,也就是任何事情都是要聽乾隆旨意,大臣不能擅做主張,也沒有人能威脅到皇帝。乾隆是一個很理智、頭腦很清醒的人,並不是各類小說中的神經病,他在治理國家、駕馭臣工上游刃有餘十分老道,絕不會連區區後宮女人之事都分辨不清。如果被他身邊的女人是一個殺害後宮孩子的下三濫,沒有任何優點和美德,他是不會一直寵愛她的。因為他並不缺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