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本文转载自假装在纽约,ID(mr-jiazhuang)

中国人每天的生活,就是这么魔幻现实,就是这么刺激,美国人怎么可能知道,怎么可能体会?

中国人对美国不能算太了解。最近美国和欧洲所谓取消关税的新闻就是一个例子。

其实这件事八字的一撇都没有,也就是特朗普自己瞎嚷嚷了几句,美国没有人对此当真,但在中国已经被那些野生国际形势观察家们渲染得满天风雨,仿佛美欧自由贸易区已成,中国已经被排除在美欧日的经济秩序之外,其实完全没有那么严重。

但反过来,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就更少、更片面、更滞后了,大多停留在粗浅的层次。他们或许知道那么一两个概念,但往往也就是一知半解。

也正因为如此,利用信息不对称去赚钱,这样的生意还挺好做的。比如说要向美国人介绍一个中国的名人,就会找一个相应的美国名人来比较,然后美国人听了就会觉得这个人实在太了不起了,其实可能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

拿主持人来说,被称为“中国的奥普拉”的中国主持人,可能都有一打了,从鲁豫、杨澜、金星,乃至洪晃,都被这样介绍过。

拼多多是另一个成功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很多美国媒体都被拼多多成功的自我包装蒙蔽住了。

所以在前几天,绝大多数的英文媒体,无论是综合性的大众媒体,还是专业的科技或财经媒体,几乎都是对拼多多的赞誉和期待之声。

我看到的最初唯一对拼多多上的产品存在严重质量和侵权问题做了重点报道的媒体是《纽约时报》。它们的文章发表于7月25日,拼多多上市的前一天。

报道采访了好几个在拼多多上有不好购物体验的普通用户,有人出于好奇买了几样东西,包括给女儿买的洋娃娃、小提琴和电子琴,但是因为质量太差,收到就扔了;有人买的裙子收到的时候就破了一个口子;还有人买了一部价格低廉的 iPhone 7P,结果拿到手才发现是一部山寨的智能手机。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前几天那篇现象级的刷屏文章《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我猜也是受到了纽时的启发,因为后者的报道里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中国发展到今天,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如果还只能用拼多多这样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一个失败和倒退。

但纽时的报道并没有引起美国股民的太多注意。除纽时之外,其他美国媒体都对拼多多的产品质量问题一笔带过乃至根本不提,他们都在忙着欢呼拼多多是又一个来自中国的科技奇迹,甚至热烈地期待它成为下一个能够追赶阿里巴巴的公司。

即使是过去几天,对于拼多多的嘲笑批评乃至讨伐席卷了整个中国互联网,创维也发表官方声明要求拼多多清理冒牌假货,外媒对此的报道也仍然不多,直到今天才零零星星地出现了一些文章。

比如 Business Insider 的报道里,引用了今年4月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财经网采访时自爆的一件事:他的母亲有次在拼多多上花10块钱买了9个芒果,其中有两个是坏的。

不过黄峥的母亲还挺高兴的,10块钱能买7个芒果,已经很不错了。而黄峥之所以把这件事拿出来讲,自然也是认可这背后的逻辑,因此要把这样的模式当成企业发展的核心哲学。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你看,这又是很典型的中国特色,美国人不会懂的。

拼多多对外界宣称会积极打假,但是我刚才到拼多多上搜了一下,发现之前那些听起来像段子一样、专注碰瓷著名品牌的山寨品牌大部分都还在。

碰瓷三星的 SHAASUIVG 还在。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碰瓷雕牌的翢(zhōu)牌还在。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碰瓷立白的立日还在。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碰瓷奥妙的奥炒还在。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还有碰瓷超能的一系列野生葫芦娃,起能、趈(zhān)能、趗(cù)能……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以及画风稍微有点不一样的超熊,都在。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其他的山寨品牌,你们可以自己搜索下,应该都还在。

美国的股民还没有意识到拼多多在中国面临的这一轮舆论风暴的严重程度,更无法体会它的骤然爆红,触动了中国人心底多少复杂的回忆和情愫。

美国人追捧拼多多,他们疯了吗?

所以拼多多的股价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上周五和这周一下跌,到了昨天又涨了,回到了22-23美元之间的区间。

如此,拼多多当然有恃无恐。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