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廣西有三大米粉,幾乎眾所周知——南寧老友粉、柳州螺螄粉和桂林米粉。三大城市的代表米粉,統稱廣西三大米粉,從市場佔有率來說,確實是廣西米粉的三大主流,我私下稱之為“三大粉頭”,早已不分彼此,相互侵蝕地盤,一起橫行廣西城鄉,哪個角落都找得到。網友號稱廣西僅知名米粉就有二十四種,但吃來吃去還是這三大粉頭的天下。接待外省來的客人,很多會毫不客氣地提出,希望帶去吃碗正宗的三大粉頭。反正,桂林米粉被天等縣人賣到了北京、上海,雖然一點兒都不像,但照樣名氣大震;老友粉傳不出省,但來南寧的人也大多躍躍欲試要搞一碗;柳州螺螄粉憑藉一根酸筍的種種離奇傳說,除了在廣西到處逐鹿,還做成速食包裝,賣遍全國,很多沒來過廣西的粉絲,成為死心塌地的擁躉。說實話,我對商人們弄出這種速食螺螄粉頗有微詞,我不止一次被人請託寄送這種螺螄粉,沒花幾個錢,但辦起來煩人。

但廣西有一種受歡迎程度不亞於這三大粉頭的米粉,從來沒有哪位外省朋友主動要求我帶去吃。這種米粉並非突然被創新出來的,而是古已有之。但要說城裡人從小就有深深記憶,也不見得,以前主要在鄉下流傳。它沒有三大粉頭搶到的地盤那麼大,但廣西從南到北,到處可以覓到蹤影。進入新世紀以來,這種米粉大概理論學得好,進步快,終於逐漸擴大了在城市的地盤,“農村包圍城市”的目標初步實現。起碼,在首府南寧,這些年來就以星火燎原之勢,迅速擴大地盤,幾成抗衡三大粉頭之勢。可以預見不久之後,有望成為“廣西第四粉”。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這種米粉叫生榨米粉,可以簡稱“榨粉”“生榨粉”,甚至直呼“生榨”。上世紀末時,問一個南寧城區長大的孩子,他未必知道什麼叫生榨粉。現在起碼可以這樣說,是不是來碗生榨粉,是南寧市民早餐時的一個考慮了。

生榨粉原是廣西農村地區的一種傳統米粉,以南寧周邊最為集中。南寧的上林、武鳴、邕寧、馬山等縣區,以及南寧北面河池市的大部分縣區,西南面崇左市的扶綏、江州、龍州、大新等縣區,以及西北面百色市的平果縣等縣區,我都吃過生榨米粉。事實上,如果從米粉的製作流程來看,廣西最北的桂林米粉,仍可列入榨粉之列。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生榨米粉壯話裡稱“粉拉餿”。廣西米粉有兩種製作辦法,一種是用米漿蒸成粉皮,再切割成扁平的長條,謂之切粉或扁粉;一種是將米磨碎後揉成漿團(又叫粉團),置入開有孔洞的容器中壓榨出來,成為圓圓的細長條,謂之榨粉、圓粉或米粉,生榨粉就是這樣壓榨出來的圓條。雲南全省皆吃米線,其實米線的製作,也是這樣將大米漿團壓榨成圓條,本質上是一樣的東西,只不過名字叫做“米線”而已。再說遠點,西北地區到處可見的餄餎面,也是把麵糰壓榨成圓條,連所用的壓榨工具餄餎床子,都和廣西傳統榨粉的工具“米粉榨”差不多,只不過原料由米改成了面。所以,從工藝來源看,榨粉流傳久遠,不能因為以前少見,就當作創新。

生榨粉和其他米粉最大的區別是,別的米粉都由米粉廠專門生產,米粉攤、店只管烹製,而生榨粉做米粉、烹製一條龍全在店裡完成。以前開米粉店,或者挑個擔子賣米粉,米粉是自家做的,哪家的米粉做得如何,街坊裡是有口碑的。做米粉本身有很多講究,選米、打磨、蒸煮、分割,各種米粉製作方式雖然不同,各有要求,但工夫用足做出來的米粉就好。現在米粉廠供應的機制米粉,千篇一律,流水線的機械化生產,味道、口感可想而知。一碗米粉好不好吃,完全不指望米粉怎麼樣,而是要看米粉攤、店師傅手藝如何。所以,南寧人會記得很多米粉店,但絕少有人說得出一家米粉廠的名字來。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生榨粉就不一樣,米粉都是現做,相當於北方吃麵喜歡現擀的面,而非用麵條廠出來的掛麵,吃米粉當然也有這種喜歡現做的心思。米粉保鮮期極短,半天就可能壞了,米粉廠供粉分早、中、晚幾次送到米粉店。有些店生意不好,米粉放的時間長,那是講不定的,吃生榨粉就沒有這種擔憂。

做生榨粉,傳統做法包括選米、發酵、打漿、壓團、打團和榨粉六道工序。一般選用陳年秈米,將其中的八成泡水後用石磨溼磨,磨成稀稠適宜、細膩嫩滑的米漿,放入乾淨的白布袋中,擠去水分,煮至五成熟,再揉搓成軟硬適度的生粉團。餘下的兩成米煮成爛飯,放石臼中搗成糊狀,直到完全粘成一塊手感柔軟的大白糕,再和生粉團拌在一起,揉到完全融合,就成為榨粉用的粉團了。剛做好的粉團還不能用,要用布包起來,放進火膛中,用草木灰埋上一兩天,讓其微微地發酵,產生酸味,這是生榨米粉的標誌性特徵。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傳統的榨粉機

粉團發酵好後,可以上機榨了。傳統的榨粉機,頗像包公的狗頭鍘,兩根長槓子,一端用個活釦扣住,一條相當於鍘刀的橫槓中間釘了個木棰,另一條相當於鍘刀座的橫槓裝了個圓形的木頭桶子,桶子底下鑽有孔。把粉團塞進桶子裡,扯動橫槓把木棰伸入罐裡,像壓鍘刀鍘腦殼一樣,往下用力一壓,漿團就從孔裡一條條地被擠榨出來,落在下面正滾著水的大鍋裡。這邊馬上用長筷子攪動粉條,免得粘連。稍頃米粉煮熟,用笊籬撈出盛碗裡,再加菜加配料。見過北方做餄餎的人一看,會覺得兩者沒甚區別,不但形狀,連操作都差不多,一樣用這機子把粉條擠到鍋裡現煮。不同之處只在於,做餄餎用的是小麥或蕎麥的麵粉,生榨米粉用的是大米粉。

現在,榨粉機基本上改良了,材料改為金屬,體量大為縮小,大多改為手持式,像園藝工人剪草的大剪子一樣,只不過在兩根槓上加裝了錘子和罐子,剪改為壓擠。我見過一種榨粉的器具,用一個布袋,底部鑲一片很多孔眼的金屬片,將漿團裝進布袋,金屬片的洞眼對著鍋,用力擠壓漿團,一條條落入開水中,很快就變成了一根根米粉。我還見過一種榨粉機,像是做香腸的機器,做香腸是肉塞進上面漏斗,從底下出來一條碎肉條,鑽進腸衣裡,而這榨粉機是將漿團放進上面漏斗,下面口子裡就源源不斷地流出一條條米粉來。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北方地區的餄餎床子,和榨粉機形狀、原理均極相似

生榨粉均為現吃現榨,當場將米粉從榨粉機上擠出來,落在滾著的水鍋裡,這樣現榨出來的米粉細膩爽滑,韌性足夠,口感彈牙,所擁有的鮮味,是機制米粉無法比擬的。當你的面做出來,馬上吃,比米粉廠那些路遠迢迢才到得攤店的米粉新鮮吧?一家店的米粉做得如何,那是看在眼裡吃在嘴裡的。

傳統生榨粉的漿團是發酵過的,榨出來的粉會有微酸味。這種酸酸餿餿的味道,有點像泔水味,但卻是生榨粉的精粹。有人說是酸香,有人說是酸臭,但對愛吃的人來說,就是心頭大愛。現在,南寧城區的生榨粉,漿團大多不怎麼發酵,很少有這股標誌性的酸餿味兒了,可能這種味道不是一吃就能馬上接受,而且容易引起衛生之類的不潔聯想。榨出來的米粉,吃起來味道和其他米粉相差並不大,只不過口感更加嫩滑爽口,味道更覺新鮮。但是,縣城、圩鎮的生榨米粉,仍然毫不猶豫地保留著這股酸餿味,而且以此為豪。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前兩年,廣西質監局頒佈《邕寧生榨米粉製作技術規程》,將邕寧榨粉標準的工藝流程定為洗米、泡米、發酵、清洗、磨漿、壓幹、製作生熟粉團、打漿、現場壓榨成型、煮制、加配菜、盛裝調味。這給“邕寧生榨粉最正宗”提供了有力的口實,但尚未成為整個廣西生榨粉的標準,各地生榨粉的做法仍有大同小異的區別。

“廣西第四粉”呼之欲出——生榨米粉進城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