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琴的原動力有哪些

今天和一位武漢音樂學院的“槓精”學生討論了一下學琴的原動力問題。

學琴的原動力有哪些

事情是這樣的:有人提問為什麼那麼多女孩子學鋼琴,我的回答是因為包裝自己,貼上高雅的標籤,然後立刻被懟了,我也要申明,包裝是中性詞沒有貶義或者褒義,其次我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學琴歷程,我覺得非常有必要寫出來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要正視學琴的原動力問題,我這個人不太相信人性,所以我不認為有哪些“孩子”學琴是因為為了藝術,或者為了中國鋼琴等等,基本孩子學琴都是被逼的。。

那不得不說,被逼的前提下,哪些是源動力呢?

先說我自己的回憶。

我最開始學琴是7歲,那時候家裡帶著去就去了(我媽是老師,狠嚴厲,狠字沒打錯。。),讓學就學了,最主要原因就是我是一個愛得瑟的人,比較喜歡顯擺,我覺得學這個,偶爾拿出來顯擺顯擺挺酷,所以就學了。

大多數初學者學琴的源動力基本都是為了這個,不排除極小一部分為了其他原因,但是我相信喜歡鋼琴的人,都是因為它酷,炫,掌聲等等因素喜歡的,這個是本能,其實沒什麼好逃避的。

“槓精”朋友說,我這是狹隘如何如何,不過我要說的是6歲的孩子懂得審美麼,明白堅持麼?那他們喜歡的動力是什麼?好玩或者帥氣?總之不會太深刻就對了。

那好,問題來了,這個議題對我們的孩子學琴有什麼幫助呢?

我把學琴的源動力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是本能,第二是死磕,第三是審美。

第一階段:本能。

案例來說吧:

我有個孩子非常喜歡鋼琴,但是學了三個月左右開始產生情緒,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做不到了。最開始學的都是簡單的知識,一次兩次就都能做對做好,但是隨著難度加深,就沒那麼容易了,可能得十次或者幾十次才能通順,沒耐心了所以吵吵著不學了,太難了云云。

我讓家長帶著孩子練了一首曲子,拿出去小得瑟一下,狀態馬上回來,還要學,而且更認真了,這是為啥呢?

其實也很好理解,孩子的世界不比成年人,非常簡單,我做這事很苦很累,但是可以得到掌聲,可以特別酷的彈琴,但是他們只能幹看著,他們不懂,他們不會等等,雖然容易讓孩子得瑟過頭,但是我認為這種輔助可以增強自信的同時,激發學習動力。

咱們再來剖析一下孩子的想法。

最開始學琴有很多種可能,有的是覺得好玩,有的覺得帥。。。

但是終歸要回到正道上,就是基礎訓練,這種時候如果產生情緒,家長適當給孩子營造表現的舞臺或者機會,建立自信,讓孩子發現付出的還是很值得的!這樣,可以暫時拉回孩子的學習狀態,讓他一直“酷”下去。讓孩子明白,想顯擺也不是什麼壞事。

但是付出的努力也得對等,否則就不是顯擺了,就是顯眼了。。

第二階段:死磕。

第一階段過去一般都會穩定一到兩年,也就是養成練琴習慣的過程。

這個階段都難過。

偶爾情緒波動大了,讓孩子展現,緩解一下,建立自信。但是這不是長久之計,那我們就得從困難中找方法,簡單是就是練,不愛練也得練。但是這是結果不是方法。

這個階段一般得幾年才能過去,最開始的喜歡,變成厭惡,再用展現的機會讓孩子建立自信,慢慢找回狀態,但是學習就是彈簧似的,肯定還會有下降的時候,那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這時候考級或者比賽就有用武之地了。

考級或者比賽的用處,是在孩子處於“無所事事”狀態的一種激發手段,這個階段的具體體驗就像蹦極,既害怕又興奮,害怕失重感但是又想挑戰。孩子也會有這種狀態,害怕上臺,嘴上喊著不要不敢,但是大多數人還是會在心底裡有一種亢奮的,這種興奮感會激勵孩子學習,維持半年左右的狀態。

具體案例:

我以前有個學生,比較聰慧,但是特點就是不愛練,也特別特別皮。每次上課我都罰他留下練琴,持續小半年,可以說這小半年都是在鬥智鬥勇。

最後這個孩子忽然“浪子回頭”了。

我給孩子留了一首曲子,並且很直白的告訴她,拿不到金獎回來就撅屁股等著挨踢。

奇蹟呢,就是孩子開始牟足了勁的練琴,最後真把金獎拿回來了。

現在已經過去2年了,從二年級什麼都不懂特別皮的小孩,變成了競爭慾望強烈的演奏者,每次去參賽都看別人如何,自己比他如何,現在呢,孩子個人音樂會開了,十級考完了,拿著拉赫瑪尼諾夫的e小調音樂瞬間死磕呢。

是什麼改變了孩子的狀態呢,是一定的壓力,和一定的自豪感。

家長天天誇孩子,孩子也會煩的,他們想要不同的人誇他,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場合。

所以這是第二階段,我把這定義為死磕,破而後立,一定會有結果的。

第三階段:審美。

一般到這個階段,都得學琴2年以上了,對練琴什麼的都已經養成習慣,或者孩子已經清楚,練琴已經融到骨血裡了,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合理的追求,還是難以支撐,這時候就需要提升孩子的審美了。

讓孩子自己找到音樂中的樂趣,可以啟發。

那具體怎麼操作呢,就是聽音樂啊。

最好讓老師推薦幾首,然後去聽什麼。

聽什麼一般是指樂句的走向啊,或者強弱對比啊等等。

但是孩子一般只要能聽出來,這裡聽著舒服,那裡彆扭就可以了。

這個一般堅持到這個程度,如果老師講過,孩子多少都會去找找感覺,體驗音樂的美之後,孩子才會為藝術付出,因為他找到了音樂中的美好。

另外:這裡都是針對一般琴童的,不針對想去附中或者走專業的孩子,不是不能用,而是有可能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進度。(雖然我不這麼認為,如果喜歡都沒有,怎麼可能學成鋼琴家。)

最後總結一下,中國傳統裡面有一點我個人覺得不太好,就是不要過於張揚,無論是槍打出頭鳥或者出頭的椽子先爛等等,在這裡我要強調的是張揚和展現的不同。

幹什麼都喜歡得瑟的,那真是欠抽型的,這個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上臺,你不得瑟,甚至特別拘謹還就是不對的,表現力太有限了。

上臺注重的不僅是技術技巧,還有一定的表現力,這需要孩子有表現欲。

這一點家長一定要清楚,不要把孩子的展現,在我們的心裡變成愛得瑟,所以就更不要抹殺孩子的表現欲。

歸根結底一句話,你想學琴,就必須儘可能少走彎路。

如果不知道,也給您兩個方式;

一、多看書、多思考,多實踐,多探討。

二、留個言,看看我能不能幫你。

所以,你懂的,有問題留言區見,看看咱們共同努力,能不能讓孩子學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