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以范進中了秀才和舉人後,自己先發瘋和老丈人變臉不說,連張鄉紳也自已找上門來奉承,又送房屋,又認同年,然後一旦金榜題名中了進士,點了狀元,便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聞,連丞相和萬歲爺都要爭著招女婿,那麼這秀才、舉人、進士、狀元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呢?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以科舉制度最為完善的清代為例說明,那時教育不發達,學校少,除了農村裡的私塾、再就是縣學府學,此外還有私立的書院如嶽麓書院、東林書院等,這私塾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義務教育,只不過封建時代,國家不辦公立的義務教育,一般私塾都是家族以公田形式支持而已,而縣學府學大致相當於現在縣市兩級公辦高中了,不過那時公辦高中沒現在多。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這鄉試大致相當於現在省立大學,只不過那時沒有全日制本科,都是長線本科的自考,國家只負責組織考試,而且也不是象現在每年舉行兩次自學考試,而是三年才舉行一次考試,怎麼學習那就是學員自己平時的事了,國家不管,學員也不用象現在的一些村民一樣,要村幹部通知的!必須自己主動抓緊學習了才有機會。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鄉試通過後中了舉人,就有做官的資格了,這和剛建國的幾十年,大學生都是國家負責分配工作差不多,那時的大學生也是鳳毛麟角,古代的舉人一樣也是鳳毛麟角!

中了舉人後,第二年就可以進京參加禮部組織的會試了,大概就相當於現在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公務員統一考試,考中了的稱為貢士。

這全國公務員統一考試考過了,就具有參加殿試的資格了,也就是說會試只是一個初試,然後再次複試,也就是殿試,就要舉行排名了,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就是天子門生了。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自古以來人分三六九等!這天子門生也不例外!這天子門生又分了三等,第一等只有三名,稱賜進士及等,就是狀元榜眼探花三位,那小節飛刀李尋歡家裡號稱一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父子三人都是全國第三名,也是天下聞名了!

第二等稱為賜進士出身,其中第一名稱為金殿傳臚。

第三等稱為同進士出身!(不是有個傳說,曾國藩做對聯譏左宗棠“替如夫人洗服”,左宗棠回敬以“賜同進士出身”,就是指這個,曾國藩考進士時並不顯眼)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俺李家是書香門第

所以如果這麼算來,秀才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縣市重點高中的畢業生,出來就可以當老師了,那時很多私塾先生就是秀才,解放初,很多初中小學的老師也就是一個高中文化!

舉人大致相當於省立大學的畢業生,出來就具有從政當公務員的資格了,至於你做得好不好,最後混到一個職務那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一般舉人出身的職務都不會很高,但是進士出身的官僚一般是看不起舉人出身的官僚的。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董中堂看到李尋歡很不服氣,你三探花又怎麼了,你當了宰相麼!

這方面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的二等恪靖侯左宗棠可能算是一個異數(有清一代,伯爵都已經是超品,更不用說侯爵),左在湖南時不就因為樊燮看他不起,他又偏擺架子,最後鬧出了一場樊燮彈劾左宗棠的軒然大波,不過最後因胡林翼、郭嵩燾等仗義執言,潘祖蔭、肅順等披瀝上陳,事情才得以平息,本來險些丟了性命的左宗棠因此一舉成名,然後留下了“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之千古名言,左宗棠後來不是在西北打仗時還嚷嚷著要辭職進京參加會試,不就是因為被進士出身的李鴻章等看不起麼!李中堂可不是樊燮,左在李面前擺不起架子,李中堂可能見著左就問:左大人,老夫是道光27年丁未科進士,你是哪科進士啊?左不好做聲。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左大人,你是哪科進士?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左宗堂:媽拉逼,回京,我要去趕考

因為現在教育部不組織全國公務員統一考試,最高領袖也不親自主持什麼考試,所以會試殿試放在現在就沒有什麼可比性了!

由於秀才只相當於現在縣立重點高中畢業生,而高中畢業生如果遇到一個蠻不講理的大頭兵,估計也說不明白!

常言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這秀才到底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