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本科」和「專科」名字的由來嗎?

首先小編來介紹一下大學,古代文學《大學·中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教人的道理,在於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汙染而自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並且保持不變。大學古時候指學習為人處世的道理。與研究事物原理的“格物”相對。與今天的“大學”不同,雖然都指學習的不同程度。但古代著重於為人處世方面。今天的大學也就是根據古人這些學識來命名的,有大學問,好學的人在裡邊學習的地方就是我們現在的大學,一般指高等教育的學校。

你知道“本科”和“專科”名字的由來嗎?

大學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大學一般分為本科教育和專科教育,大家都知道本科和專科都是一種教育層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歷。

你知道“本科”和“專科”名字的由來嗎?

本科畢業證書以及學位證書

那什麼是本科呢?1928年的《中華教育詞典》解釋說:“對預科而言。學校內學級編制,於預科之上,冠以本科,以便修畢預科學業者,進研專科學問,如師範本科,大學本科之類是。(1)”該解釋是基於當時高等教育的情況,反映了該詞較早的含義。如1903年的《奏定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規定“中等實業學堂之學科,分為豫科、本科。”(2)並對其預科學生和本科學生的入學資格、修業年限和內容作了規定。在1903年的《奏定高等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中規定高等實業學堂分“豫科和本科”;(3)1906年6月《學部訂定優級師範選科簡章》中第三節有“……令先入豫科,然後再入本科”(4)的規定,1912年12月《教育部公佈師範學校規程》第二章標題為“豫科及本科”。1912年10月的《專門學校令》中第七條規定“專門學校學生入學之資格,須在中學校畢業或經試驗有同等學者。”第八條規定“專門學校得設預科及研究科。”1912年10月《大學令》中第九條規定“大學預科生修業期滿、試驗及格,授以畢業證書,升入本科。”(5)並規定“大學設預科,其學生入學資格須在中學校畢業,或經試驗有同等學歷者。大學各科學生入學資格,須在預科畢業或經試驗有同等學者。”我們可以看出,當時,“本科”一詞是相對於“預科”而言的,並沒有現在相對於“專科”含義。而當時各種高等一點的學校都設有預科,是當時中小學教育不發達所致;預科修業合格之後升入本科。大學“本科”自然也是相對於大學“預科”而言,而並非相對於“專門學校”或相對於“通儒院”、“大學院”而言。“本科”英文為“undergraduate”,而該詞意為“還未拿到學士學位或類似學位的大學生”(第二種意思為還未拿到文憑的高中生),所以《教育學名詞》把它譯為“大學本科生”。專科”一詞很早就有專於一科、專修一科、專攻一科的含義,不過更多的是“專門學科”的意思,如,“專科醫生”。最早用於高等教育並具有現在的含義始於1929年,該年國民政府頒佈了《專科學校組織法》、《專科學校規程》,規定專門學校改稱專科學校,分為甲乙丙丁四類即工業、農業、商業和醫學四種,修業時間為2或3年。 (注:文章部分數據以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你知道“本科”和“專科”名字的由來嗎?

奏定高等農工商實業學堂章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